美國瘋狂加關稅:中國為捍衛糧食安全,又幹了一件大事

者:正解局
來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就在昨晚(4月8日),美國宣佈:對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將在週三凌晨12:01起升至104%。

特朗普在此前威脅,如果中國不取消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他將把現有對華關稅提高50%,也就是現在104%。
受此訊息影響,中國的農業板塊作為“壓艙石”,逆勢大漲。
其實對於美國的脫鉤斷鏈,中國早有準備,從2018開始,我們就已經加速國產替代、內外雙迴圈、糧食安全等佈局。
最近,中儲糧集團又幹了一件大事兒。
3月24日,三座9000噸級氣膜糧倉在湖南成功完成倉體充氣成型。單個氣膜倉體高度達33米,直徑24米,可儲存糧食9000噸,比前代技術提升1500噸。
這是中國儲糧倉技術的又一次迭代升級。
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了。
跨界
顧名思義,氣膜糧倉就是靠充氣完成糧倉倉體的糧倉,雖然高大,但也是空氣撐起來的。
簡單點說,跟在商場裡看到的充氣式兒童樂園基本原理相同。
糧倉出現在人類社會中已有幾千年,因為存放的是關乎國家命運的糧食,所以技術一直在迭代。
在氣膜糧倉出現之前,我國的主流儲備倉型從外形上看,多為高大平房倉、淺圓倉、筒倉等。
從結構上看,傳統糧倉無論倉型如何,多采用磚混結構,好一點的則是鋼筋混凝土或鋼結構。
都是在儘可能增加儲存容量的情況下,保證糧倉的穩定性。
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淺圓倉(內蒙呼和浩特)
在提高穩定性後,人們肯定是希望能延長糧食的儲存時間,並且隨時知道糧食的情況,所以後續對保溫系統維持低溫)、通風系統和糧情檢測裝置也在逐步改進,大大減少了糧食在儲存過程中的損耗。
然而,由於傳統糧倉自身固有的缺點,很多問題解決得並不徹底。
傳統糧倉採用的保溫材料一般是聚苯乙烯板、岩棉等這類有支撐作用又有一定保溫隔熱效果的材料,但這類材料仍然不如空氣那麼隔熱,倉內溫度受外界影響較大,縮短了糧食儲存的有效期。
再就是傳統技術的大型糧倉,因施工工藝限制,造成門窗、通風口等部位存在縫隙和孔洞,導致倉體密封性整體下降,溼氣、空氣甚至有害氣體很容易進入倉內,縮短倉儲時限。
糧倉在設計時,一般是要針對特定的儲糧品種,對應其最佳儲存條件進行設計上的最佳化,大米、小麥、玉米都不太一樣,所以傳統糧倉對不同品種的儲糧需求適應性比較差。
傳統糧倉,特別是大型糧倉,建造週期很長,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而且一旦建成,就很難再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升級和改造。
糧倉內部
持續探索下,氣膜糧倉出現了。
氣膜糧倉技術為我國首創,是目前最新的糧食倉儲技術,“從0到1”地誕生在華夏大地。
有趣的是,氣膜糧倉的誕生,來自中糧與中煤的技術跨界聯姻。
2017年,一次央企創新成果展上,中煤集團的氣膜儲煤球倉吸引了糧食行業科技工作者的目光。
氣膜儲煤球倉
這種氣密性好、保溫隔熱功能強的球倉,既然可以儲煤,能不能用來儲糧?
帶著這樣的探索,一場技術跨界就此開始。
不過,煤是煤,糧是糧,儲存要求上還是大有區別。
為了滿足糧食儲存的特殊需求,中儲糧的研究團隊突破了20餘項技術,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首創,成功研發出保溫隔熱、氣密效能、防水防潮等方面都表現優異的氣膜糧倉,為糧食儲存提供了更安全、更穩定的儲存環境。
2022年,全球首個架空“氣膜糧倉”專案在四川成都新津建成。
四座7500噸級的氣膜糧倉(四川成都新津)
糧倉共四個,倉體高達36.1米,每個能儲糧7500噸,可以滿足7萬人一年的口糧。
與傳統糧倉相比,氣密性至少提升兩倍以上,後期執行能耗預計可節約三成以上。
建設
氣膜糧倉,絕不僅僅是一個大氣球。
因為要儲存近萬噸糧食,氣膜糧倉還是離不開鋼筋混凝土結構。
就像蓋房子要先挖地基,氣膜糧倉的第一步也是從地面開始。
工人們會在一片平整的空地上“畫圈”——用鋼筋混凝土澆築一個圓環形的厚實底座。
這個底座就像給糧倉套上一個“大戒指”,不僅能把整個建築牢牢固定在地面,承受糧食堆放產生的巨大側壓力,還能防止雨水滲入。
● 氣膜糧倉的結構示意圖
為了讓底座更穩固,工人們會在地基裡預埋一圈金屬錨扣,這些錨扣未來會像“紐扣”一樣把氣膜的外衣緊緊扣在地面上。
氣膜糧倉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外衣”——高強度的特殊塑膠膜。
這種膜看似柔軟,實際比帆布更堅韌,能扛得住狂風暴雨甚至冰雹。
在工廠裡,技術人員會像裁縫一樣,根據設計圖紙把膜材裁剪成幾十塊“布料”,再用高溫焊接機把這些布料無縫拼接成一件巨大的“連體衣”。
這件“外衣”會被小心翼翼地捲成一大卷,像地毯一樣運到工地現場。
這些膜材在環形地基上,邊緣用鋼索和預埋的錨扣固定好,就可以充氣了。
大功率吹風機持續向膜內吹氣,原本皺巴巴的“塑膠布”緩緩膨脹成半圓形的“大白饅頭”。
充氣過程也不是隻管進氣就行,需要智慧系統控制,氣壓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整個充氣過程一般不到1小時。
施工中的氣膜糧倉
這個步驟完成,就是新聞上說的“倉體充氣成型”。
充氣完成後,在膜材內部還要進行倉體保溫層的噴塗,把聚氨酯泡沫塗上。
然後在保溫層上綁紮鋼筋,並進行混凝土噴射,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層,增強糧倉的承載能力。
至此,氣膜糧倉的“硬裝”算是基本完成。
糧食要想儲存得好,還需要好幾套系統,這是氣膜糧倉的“軟裝”。
工人們會在底座周圍安裝智慧風機,24小時調節內部氣壓和空氣流通;倉內佈滿感測器,即時感知溫度、溼度甚至蟲害跡象,一旦發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啟動除溼機、空調或燻蒸裝置。
這些裝置全部連線到控制室的大螢幕上,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裡就能掌握糧倉即時的“健康狀態”。
為了保護膜材提高儲糧能力,工人們往往還會給糧倉更多額外保護。
在表面噴塗防曬塗層,不但有助於控溫,還能防止紫外線把膜材曬老化;在頂部加裝避雷針,保護糧倉及其智慧系統的安全;在周圍挖排水溝,防止暴雨浸泡地基。
施工中的氣膜糧倉
建成後的氣膜糧倉要經過一系列嚴格測試才能裝糧食。
工程師們會關閉所有裝置,觀察氣壓下降速度——如果漏氣太快,則說明氣密性不好,需要仔細檢查每個接縫。
他們還會模擬一些極端天氣,用高壓水槍模擬暴雨,用鼓風機制造狂風,以此確認氣膜糧倉在惡劣條件下也能穩如泰山。
聽上去有點複雜也科技感滿滿,但建造這樣的一個糧倉其實很快速,兩三週即可完工。
優勢
對比傳統糧倉,氣膜糧倉的優勢相當明顯。
從建造過程來看,由於不需要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和複雜的施工工藝,氣膜糧倉的建設成本相對較低。
一方面,材料成本主要集中在膜材和充氣裝置上,且施工過程簡單,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裝置投入。
另一方面,氣膜糧倉的建造週期很短,比如開頭提到的全國首座9000噸級氣膜糧倉,充氣成型過程僅用時33分鐘,全部工程三週內即可搞定。
總賬算下來,氣膜倉庫的建造成本能節省一半。
氣膜糧倉不但建得快,而且還容易拆卸。
為適應不同的場地和儲存種類的需求,氣膜糧倉能夠比較簡單地拆卸和重建,怎麼需要怎麼來。
氣膜糧倉屬於一定程度上的一體成型,這種自帶屬性幾乎免去了倉房維修改造的所有成本。
按10萬噸儲備規模算,省下的維修改造費用至少就有500萬元。
在保溫隔熱、氣密性、防水性極佳等方面,氣膜糧倉優勢也很明顯。
從糧倉效能來看,聚氨酯泡沫層和PVDF膜材的傳熱係數僅為0.4403W/m²/K,比傳統糧倉降低了70%,能有效減少外界溫度變化對糧倉內糧食的影響,保持糧倉內恆溫恆溼的環境,有利於糧食的長期儲存。
測試資料
長期儲存中用於調節倉內溫度的整體能源消耗,也減少了超過70%。
氣膜糧倉的膜材是堅固的高分子材料,本身帶有絕佳的氣密防水性,能夠防止外界溼氣、雨水等進入糧倉,避免糧食受潮發黴。
同時也減少害蟲和鼠類的侵入,估算下來,糧食損失降低30%。
除了以上優點,氣膜糧倉還能適應不同品種、不同特性的糧食儲存需求。
不需要額外的軟硬體改造,只需要透過調整內部的佈局和裝置配置引數,即可滿足多種糧食的儲存要求。
氣膜糧倉模型
此外,氣膜糧倉內部不需要支撐,無樑無柱,空間利用率達100%,可實現完全無障礙運輸及裝卸作業,未來用機器人操作更加容易,大大提高了糧食儲存和管理的效率。
氣膜糧倉的優勢,對於傳統儲糧技術簡直是降維打擊。
意義
氣膜糧倉的迭代建設,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
從產業上看,氣膜糧倉的建設和運維成本都低,技術複製又很容易,所以能很快多點開花,降低儲存成本的同時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從國家層面看,氣膜糧倉的意義更不平凡。
全球約有14%的糧食損失在從收穫後到零售前的供應鏈環節,包括採後、運輸、貯存、加工等環節,損失的價值每年高達4000億美元。
以我國的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來看,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釋出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我國三大主糧全產業鏈浪費和損失嚴重,稻穀、小麥和玉米的全產業鏈損失率分別為26.2%、16.7%和18.1%,約佔三大主糧總產量的20.7%。
減少損耗等於增產,事關我國糧食安全。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在努力保障糧食安全,並且取得了顯著成就。
2023年,我國實現連續19年糧食豐收年,連續8年總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自給率100%,人均糧食佔有量超出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20%,口糧自給安全。
中國曆年糧食產量
儘管如此,國內仍會時不時冒出點謠言,鼓動民眾囤積糧食。
這一方面是出於中華文化幾千年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慣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從全球來看,糧食安全總體仍不樂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釋出的《食物浪費指數報告2024》也指出,目前世界上仍有約7.83億人遭受飢餓。
很多人會認為捱餓的人絕大多數都在非洲,離自己很遠。
事實並非如此。
就是現在,我們的鄰居日本正在鬧米荒。
去年夏季過後,受極端高溫導致大米歉收等影響,日本米價持續上漲。
很不湊巧的是,去年8月,日本氣象部門釋出日本東部太平洋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的警示,引發民眾囤積大米,出現“米荒”。
這波米荒一直持續到現在,米價比一年前上漲九成。
日本人搬空超市大米
殷鑑不遠。
不是全世界沒人餓肚子,而是我們恰好生活在一個人人都能吃飽的國家。
我們能吃飽,得益於老百姓“民以食為天”的重農思想,得益於國家政策的高瞻遠矚,得益於農業科技的一整套組合拳。
氣膜糧倉為我國糧食儲存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新選擇,為捍衛糧食安全增加了一層護盾。
氣膜糧倉守護的不僅是糧食,更是中國端穩飯碗的底氣。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