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打了兩週,雖有反覆,但對抗的基調沒有改變,所謂進口關稅豁免,和關稅暫緩實施,並不是緩和訊號,懂王一天一個樣,根本看不到關稅戰馬上會結束的樣子。中國反制進口美國商品的關稅能執行,肯定不是亂來的,也至少要做好維持一段時間的準備。
畢竟國際對抗不是過家家,在美國進口關稅執行還不太順利之際,這邊中國的進口關稅執行已經落地。
除了已經在國產替代風口上幾年的晶片股,有更多的產業受此輪進口關稅影響。農業這次受的影響也頗大,美國出口中國最多的是農產品。鉅額關稅後,這一部分的進口量完全消失,成本上升在所難免,因此,國內作物將有一定量價齊升的機會,同時,大豆這類基礎作物的價格上漲,將全面向下遊包括油、養殖行業蔓延。
因此,在關稅過後的兩週內,內需方向的股票都迎來一定炒作,農林牧漁行業罕見地實現了超額收益。
農林牧漁行業,不景氣已有很長時間,股價低迷,行業也遠沒有到景氣過熱的階段,進口關稅帶動的預期也是偏樂觀的,大漲的背後,也不失為合理的迴歸,那麼,這個行業是否就此開啟了新的向上週期呢?
一、關稅的影響路徑
這次加全面關稅,大家都很突然,短短時間內就從54%加到124%,雖說,農產品這種美國的優勢產品,本身就已經有一定的基礎關稅。但實際上,50%的關稅,美大豆依然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這輪加稅後,市場競爭力就徹底沒了,因此,農業的影響邊際變化是頗大的。

從資料上看,美國農產品進口金額不小,得益於地形以及農業規模化因素,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大豆產地。
大豆不但是大豆,對於整個農業來說,影響深遠,包括榨油、飼料,都是以大豆為原料,幾乎牽扯到整個農產品行業的成本端。


作為關鍵的進口商品,在過去多年裡,國家就有意改變這一進口結構,減少從美國進口,由巴西大豆替代,如今,美國大豆的金額佔比已經跌到23%,但仍然有800多億人民幣。
在之前的關稅環境下,美國大豆的價格有一定優勢,加之其蛋白質和油脂含量高,即使450美元價格加30%關稅,相對於巴西大豆的580美元到岸價格,也還可以接受。但隨著現在的124%關稅落地,到岸價徹底失去競爭力了,這部分的進口量可以預期歸零。
800億的缺口並不小,繼續加大巴西採購可以,但又會造成進口結構過於單一化,正常的做法也是同時提升國內的自產大豆佔比,相對海外,目前國產的大豆價效比仍然不足,因此,大豆成本上漲,也是可以預期的,而此後隨著這一價格提升,也會蔓延到下游的各個行業。


完全按理論來分析的話,影響不算很大,800億的量,一半換成巴西,價格不漲,一半換成國產,價格相比巴西高32%,那麼就是增加120億左右的採購成本,所有進口農業公司和下游,分散下去也還能消化。
但怕是現實沒有這麼理想化,關稅貿易壁壘的加大,將向全球傳遞,海外非美產地的大豆因供求關係改變,可以開始漲價,巴西阿根廷的農業,背後都有著美國的糧食巨頭們的身影。如果是整體價格開始上漲,那麼對於這個3700億的大豆進口總值來說,總體漲20%,往下游傳遞的成本壓力就巨大了。畢竟國內農業,如種業、養雞、養豬行業,整條產業鏈都是利潤微薄,整體加起來全行業一年總利潤也是數百億,因此,繼續向消費端傳導不可避免。
暫時來看,進口關稅還尚未反映到價格上,但蝴蝶效應的傳導需要時間。並不是按一按計算機就覺得成本可控,影響不大,對於全球貿易壁壘關稅戰,目前市場是高估了短期的估值影響和對業績的變化,卻對長期問題並不謹慎。
二、週期反轉還是錦上添花
農林牧漁行業漲了一會,概念特質明顯,種業股漲得最猛,實際上更多是自給自足的概念推動,也沒有明確的商品價格跟隨曲線,跟軍工股一樣,臺海局勢一緊張就漲,但是真論業績,就難以分析了。直到現在,收復預期從未兌現,每次都落空了,但不妨礙每次一有事就漲幾周,等沒有大事件的時候,漲幅就回吐,兜兜轉轉,還在原點。
農林牧漁行業,還是應該關注其中長期的邏輯有無改變,靠真實的業績提升來驅動股價。繼續靠事件擴張估值,價效比已經不大。
為什麼呢?關稅加到這個水平,從美國進口的商品歸零,往後進口額不可能繼續往下從零變成負數,所以,到頂了。反倒是未來有關係緩和的預期,因此現在是邊際不對等的狀態,所以後續關稅訊息的刺激必然減弱。
而農林牧漁行業,歷來就是商業模式不太好的週期板塊,相比壟斷性質的煤炭石油海運有色等週期股,格局分散,因此長期行業沒有什麼總超額收益。
別人的週期是小賺和暴賺,這邊的週期是大虧和小賺。現在,養雞行業依舊是虧損狀態。好處是它們依然處於低預期和股價低位。這就讓後續一旦發生邏輯改變後的上漲會相當順暢。
一部分的公司要依靠關稅-價格上漲-業績回暖路徑來實現公式的業績提升,但有些公司,卻是錦上添花的狀態。比如豬肉股,在去年就已經實現龍頭公司的業績回暖,如牧原股份,利潤去年單季度接近歷史高位水平,能到100億左右,但豬價距離歷史新高卻還有相當大距離,而過去同炒的一些豬肉股也還在盈虧線掙扎。
本質是行業經歷豬瘟長期衝擊,頭部企業不斷靠經營效率做大,拉大與尾部企業的成本差異,所以能在豬價在低於歷史均值水平就接近盈利巔峰,而若豬價因為關稅的原因上漲到歷史中位的價格水平,如20左右,利潤再翻倍就可期。其他行業內經營也還行的小公司,利潤增幅會更大,利潤盈虧邊沿公司甚至會實現爆發性的業績改善。
如果投資者目標是看利潤增長爆發,這類本身就在景氣向上狀態,關稅無論多少,都還是帶來漲價和行業格局改善的機會,利大於弊,因此行業增長確定性就有了,這類投資相對更穩定些,因為不會存在公司生存掙扎中,而如果等不到利好,就可能有各種暴雷風險和股價下不封底的風險。

就好比,一些行業已經在燃燒狀態,再加點火,肯定會更熱,但是一些行業還沒燃起來,關稅對行業的正面作用不夠大,火甚至還是會燃不起來。那就不構成周期景氣狀態了。
養雞格局更分散,門檻更低,頭部企業更難拉開業績差距,也不像豬肉一樣有回到歷史高位業績的公司,大豆漲價從飼料端開始傳導的效應也弱一些。當然,投機機構們肯定更喜歡關注到它們,畢竟有更大的彈性和足夠低的股價,只是落空的機率也相當大罷了。
而行業內還有一些產品是農作物的公司,包括種子公司,糧食種植公司和終端糧食食品公司如十月稻田這些,它們並不太類似養豬養雞這種大賺大虧的週期股,畢竟存在價格管控。更像是公用事業公司或者消費公司。
糧價可能上漲,但它們的糧賣價跟著上漲不太可能,主要它們跟進口的本身就有價差,先搞清楚要漲是誰漲。其次,轉嫁到終端能力也有點差,成本漲等於業績跌,典型的就是業績大退的金龍魚。
成本上漲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關鍵還是在於行業的價格傳導轉嫁路徑通暢,這與參與者結構,行業集中度,政策管控程度相關,最關鍵的就是行業產能受事件影響的變化,能否促進供求關係改善。從歷史上看,成本上漲帶動行業實現景氣是很常見的。
而除了這些公司,整個農林牧漁行業還有公司在偷偷新高的,比如港股的萬洲國際,作為養殖屠宰終端全產業鏈巨頭,也是多市場的跨國公司,基本上去週期性了,豬肉漲價只有一點點彈性,業績是波動式慢成長,但去年也是歷史新高了。並且勝在公司厚道高分紅,股價目前漲了2年翻倍,股息率還有7%,PB也還是1倍。也是港股不為人知,但股價確實表現優異的龍頭公司。
這側面反應了,農業行業龍頭公司長期投資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基本透露著,整個農牧業關注度低,交易冷清的現實。
三、決定性的管理層素質
從萬州國際和牧原股份的股價看,多輪週期下來,好公司越來越高,不存在錯誤定價。差的公司不但不能原地踏步,反而逐漸掉隊。
戰略上專注很重要,但關鍵只有兩個,最高經營效率和開拓空間。很多的養殖公司就喜歡全產業鏈,喜歡搞終端消費品牌,搞多元化,但結果是,很多搞豬肉雞肉品牌化的公司,模仿泰森食品,也沒取得什麼經營改善成績,多元化也搞死了很多農牧企業。
牧原就是專注養豬,沒搞什麼品牌豬肉,也沒養其他的,只是一味搞大規模降本,最後一條路走到行業老大,而萬洲國際則看是全產業鏈成功,實則是全球化帶動的成長。這也基本是當下中國公司走向最大成功的兩個關鍵。
而管理層的道德也極大影響業績,並進一步反饋股價。
比如同是養豬的中糧家佳康,其實上輪週期的利潤爆發水平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到去年,業績回覆程度令人失望,對比牧原差距明顯,一看,原來是經營費用高企。包括不少農業公司弄了一堆科技研發部門,實際上都是一種加薪的手段。
另一個養殖業巨頭,溫氏股份,歷史上其實也能實現週期正盈利和週期波動成長,但奈何增速被牧原比下去同時,股息派發比例也不夠,週期再景氣,股息率都高不了,還喜歡各種股權激勵假回購,最終走勢就是長期不漲甚至往下。
當然,景氣後的分紅處置問題,確實是困擾週期股定價的一個大問題。
管理層素質這些是長期定價因子了,但幾乎是農業股最重要的指標。
中長期的投資,這是需要非常注意的,一個低分紅或者配售,就能讓公司快速暴雷。但另一個事實是,如果實現週期性繁榮,偏偏那些經營一般,盈虧掙扎,卻有可能因週期改善而出現較大利潤彈性的公司,在起始階段股價猛得多。
結語
從關稅的表現來看,目前農產品漲價還不明顯,進口關稅能否一直持續也是有問號,所以整個農林牧漁行業,進口關稅-行業繁榮還不能打等號,只能見一步走一步,但機率實際上不小。
但有些細分子行業不需要靠事件來反轉,它們本身就在景氣,比如養豬,錦上添花,不一定會添多少,但至少就是不下滑的水平。
希望抓到行業週期反轉,然後大漲的機會肯定最好,但能實現這種上漲需要太多的條件了。
所以,對豬肉保持埋伏狀態,跌幅有限,空間不小。但也並不是各項指標都完美的牧原股份最好,彈性小,且又面臨其他週期股的股息比價效應,PB估值還不低。
而其餘的農林牧漁行業,就要維持機動狀態,關鍵還是看到商品價格的波動加劇,開始初步顯示邏輯走通。但低位加小盤加低關注度的屬性,已經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賠率。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識星球,您可以獲得: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