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k在疫情期間從臉書跳槽到了一家創業公司,雖然在臉書工作的時候壓力很大也很忙,但即便離開臉書快一年了,Nick跟我們提起他在臉書的經歷時仍心存感激,那裡的人生和學習之旅還是讓他感慨萬千。
組織架構
臉書目前在全美員工數量非常龐大,約有4萬5千人,在這麼龐大的員工群體下,臉書是怎麼設定組織架構的呢?
和其他很多大科技公司類似,臉書的組織架構也是矩陣型的,結合了按職能劃分的制度和按產品劃分的部門。
按產品劃分有比如Messenger, Instagram,WhatsApp和Oculus等小組。按職能劃分下的主要部門有資訊安全、商業發展、市場營銷、金融和工程等;市場營銷下又劃分了廣告、全球市場營銷、消費者分析等;工程下劃分出了軟體開發、研發和架構工程等。

臉書的結構也是很扁平的,Nick說這是因為臉書希望上下級之間溝通順暢,給予員工很強的話語權,很多專案需要員工自己去做調研、尋找解決方案,從而發揮員工的創造力和領導力。所以頂級和低層員工之間的溝通線不能設定得過長;並且臉書的產品很多,很多都很複雜,每個產品都需要組員需要很密切的溝通,如果層級太複雜,溝通難免會有延遲和扭曲,就會影響產品快速、穩健地落地。
在臉書,每個Manager管理的人數都必須超過一定的數量,來避免Manager瘋狂增加,導致層級過多。比如Nick的老闆就管理著20多個人的團隊,並且Nick在這個團隊中工作期間,他的老闆管理的人數都沒有低於過20個人。
另一方面,在臉書如果一個組的Manager想招人,需要透過很嚴格的稽核,必須保證招進來的新人的邊際效益不能大幅遞減,如果已經遞減了,臉書就會鼓勵這些組的組員更有效率地工作,或者更有創新性地工作,而不是盲目擴充人手。透過這些方式,臉書避免了組織結構不斷垂直向下擴張。
在平時的管理中,Nick告訴我們,臉書和谷歌的管理是類似的,Tech Lead負責技術上的具體任務分配,並且會幫組員解決技術問題;而Manager則負責更高維度的專案的總體排程,以及組員的人事管理、績效考核等等。
工作環境
臉書的辦公室不同於別的矽谷科技大廠,臉書的辦公室是滿滿的重工業風,鋼筋混凝土、密密麻麻的鋼管都讓臉書顯得與眾不同,並且辦公區域都是完全開放式的,連扎克伯格自己的辦公室也是開放的,在他附近工位的員工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扎克伯格在做什麼。會議室的玻璃也是透明的,雖然Nick沒有和扎克伯格在一層樓工作,但是他也可以去參觀臉書CEO的工位,這在很多大公司都是很少見的。

位於三藩市的Instagram辦公樓內部還有很多網紅打卡區域,Instagram粉紅色的大大背景牆。還有很多牆上畫滿了藝術性的抽象又凌亂的塗鴉,和三番嬉皮士的文化背景融為一體。

在匹茲堡新建的辦公室裡負責做VR產品的團隊的辦公室還有虛擬現實的裝置,員工帶上這些裝置就可以透過3D捕獲技術和人工智慧來感受自己逼真的虛擬化身,還可以體驗到虛擬人物就坐在你的身邊的高科技酷炫感。
當然臉書的食堂也是出了名的豐富,雖然常年吃可能都會膩,但是臉書也已經儘量做到不斷更新菜品、零食,Nick告訴我們他對比了其他幾個大廠的伙食後,臉書的食堂和零食已經讓他非常滿意了。

面試流程
臉書工程師的面試一般會有3個步驟,其中包括:
1)Pre-Screen面試(約20分鐘)
2)Technical Phone Screen面試(約45~60分鐘)
3) Onsite 4~5輪面試(每輪約45分鐘)
第一輪Pre-Screen面試是在被面試官選中之後與面試官進行單獨電話面試,決定你是否進入下一輪的Technical Phone Screen面試。
第二輪是技術電面,其中包括介紹和詢問簡歷(約15分鐘)、考察現場Coding的能力的環節(約30~40分鐘)以及Q&A問答(約5分鐘)。
當面試者技術電話面試通過了之後,面試官會通知你進入最後一系列的Onsite面試。
Onsite面試一般在一天之內完成的四到五輪不同的面試,包括兩輪Coding面試(有白板)、兩輪System Design面試以及一輪Behavioral面試。要想拿到最後面試結果,整個流程大概需要1.5~2個月。
入職培訓
臉書的入職過程也給Nick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一直也是所有臉書員工津津樂道的公司特色之一。這家頗具“狼性”的公司在入職培訓上有一個儲存了十多年的傳統——為期6周的
“Bootcamp”
。這個“新兵訓練營”可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公司介紹或者培訓,而是實實在在的實戰經歷。


Nick回憶說他到公司的第一天,除去簡單的歡迎介紹和分配裝置之後,便立即被帶到了一個巨大的會議室裡,所有新來的工程師都會聚集在那裡,組成小組立即開始進行真實的專案。專案的具體方向和內容完全可以由新人們自己決定,因為公司的所有程式碼和產品內容都會完全開放。在這6周的時間裡新人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創造力,立即嘗試著為公司創造價值。
Nick告訴我們,“訓練營”其實是一個新人和公司各小組進行雙向選擇的過程,新人們透過無障礙地接觸公司所有的業務線和程式碼可以真正找到讓自己施展拳腳的小組,而各個team也能透過觀察新人們在訓練營中的表現,瞭解每位新人的能力、性格、特點等等。

疫情下臉書也仍然沒有丟掉自己的這項傳統,訓練營也被從線下轉到了線上。Nick透露據他了解,如今線上的Bootcamp仍然強度很大,每位新人會被配備一名Mentor負責分配專案任務,並跟蹤觀察新人們在完成任務時的表現。
薪資
臉書的工資結構由基本工資+股票+獎金構成。
以軟體工程師為例,臉書的軟體工程師一共分5級(E3-E7),薪資範圍18.1萬美金到84.8萬美金不等。


與矽谷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相比,臉書薪資的一大特點是給予較低級別的員工的工資非常可觀。對於剛進入公司的E3級別工程師來說,18萬美金的年薪可以比肩谷歌,遠遠甩開亞馬遜。而股票方面,臉書的股票發放制度也相對更加“簡單粗暴”,按照4年期每年發放25%(每3個月6.25%)進行。

另外根據Nick的描述,臉書的績效考核其實對薪資影響較大,主要在於影響了獎金項的數額,根據績效獎金的浮動範圍可以達到10% – 45%。
臉書的績效考核一般會在每年6月和12月進行,其中年底12月的考核最為重要,考核內容主要包括自我考評、同事評審、以及與谷歌類似的考察對團隊或個人帶來重大影響的“重大目標和關鍵結果”考核(OKRs)。
臉書在計算員工應得獎金時,會先計算4項關鍵數值引數,然後相乘得到每位員工的獎金浮動比例。這4項引數包括個人績效、公司績效、評估等級和地點引數。

福利
作為一家極容易給員工帶來認同感的公司,Nick說Facebook的員工福利也是相當誘人,下面就是Nick為我們列出的最吸引他的臉書公司福利:

(1)病假/年假
臉書每位員工每年都可以享有21天的假期和帶薪休假。而病假則沒有天數限制。另外每在公司工作5年還可以獲得額外1個月的假期。
(2)產假/陪產假
臉書對新父母的帶薪休假福利更具誘惑力,baby出生第一年新父母可以帶薪休假4個月,並且還會收到4000美元的新生兒基金以及3000美元的育兒補貼。
(3)保險/退休基金
公司為員工提供0免賠額的眼科、牙科和一般醫療保險,以及基於收入的團體人壽保險和補貼50%相當於基本工資的7%的退休基金計劃。
(4)各項折扣/優惠
包括每年700多美金的健身會員費,每年提供員工和家屬25次免費心理治療,每年贈送250美元Facebook廣告積分。
(5)公司免費服務
臉書公司總部提供現場洗衣和乾洗服務,免費代客泊車,電動汽車免費充電服務。另外公司還配備了健康中心(可提供包括處方、疫苗、牙科和視力等方面服務)以及現場理髮師。

(6)實習生福利
臉書最最最著名和超值的實習生福利——免費實習生住宿!在舊金山和矽谷這種房租價格昂貴的地方,這項福利為實習生帶來了最真切和實際的優惠,也充分體現了臉書對求職者和人才的重視。
適合去Facebook的人群
在訪談的最後,Nick為我們總結道:
臉書是一家充滿活力、鼓勵快節奏的公司。公司整體更注重產品和使用者體驗。在臉書,一般是產品組先提出想法,再交給不同的工程師組去進行檢驗和產品落地,所以無論是產品部還是工程師,都會有很好的工作體驗。
另外,臉書從來不吝嗇資源,願意讓每一個員工都能有機會不斷學習與成長。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臉書是一個理想的學習、工作環境。因為這裡基本沒有太多的論資排輩,所有人都能向業內的大牛們學習經驗。臉書還對全體員工開放公司的學習中心,不管你覺得自己還需要哪方面的知識、技能,或是在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來學習中心聊一聊。
“如果你更喜歡快節奏的工作環境,想要在工作中收穫更多的個人成就感,並且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上有意願向產品方向發展,那臉書或許很適合你。”這就是Nick為我們描述的臉書推薦理由。
推薦閱讀
END
歡迎文末留言
換工作,就找IntelliPro
掃描關注公眾號,回覆“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