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遭遣返?!川普:我會將你們全部驅逐出境!

川普總統於1月30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取消所有曾公開表達支援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的留學生簽證。
隨後,一些大學的留學生因擔心自己的身份安全,開始刪除曾在網上公開支援親巴勒斯坦抗議者的姓名。
此舉被視為對唐納德·川普總統承諾驅逐“哈馬斯支持者”留學生的回應。
具體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驅逐“哈馬斯支持者”

事情得從以色列和加沙地區的戰爭說起。
2023年,哈馬斯武裝襲擊了以色列,這場衝突迅速升級,牽連了無數無辜的平民。以色列隨後展開了猛烈的報復行動,炸得加沙一片狼藉。戰爭帶來的死亡和毀滅,讓全球都在關注這個敏感的地區。
而美國這邊,大學校園裡的學生們也沒閒著。支援巴勒斯坦的學生開始組織抗議活動,他們指責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是“種族滅絕”。
大學校園內爆發了廣泛的抗議活動,支援巴勒斯坦的示威者與反對以色列的情緒激增。特別是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成為親巴勒斯坦抗議的核心地帶。抗議者要求校方斷絕與以色列的財政聯絡,並呼籲美國終止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援。
一些共和黨人試圖藉助川普的這一行政命令,削減那些支援抗議活動的大學的聯邦資助。
許多共和黨領導人聲稱,這些抗議活動展示了精英大學的自由派偏見,他們認為大學校園成為了反猶主義言論的溫床。
小北也曾寫過多篇有關美國大學學生聲援的相關推文:
在2024年大選期間,反猶主義和言論自由成了爭議的焦點。
共和黨加強了對大學和學術界的批評,認為部分大學未能有效制止校園內的反猶主義言論,甚至威脅要削減研究經費以及其他形式的政府資助。一些眾議院委員會也開始調查大學是否存在違規行為,併發布報告呼籲加強對反猶主義的管控。
儘管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停火協議已達成,大學抗議活動相對減少,但圍繞言論自由、學術自由和政府監管的爭議依然持續。
政府對大學的干預措施與學術獨立性之間的衝突,仍然是當前政治和社會討論的熱點之一。

▎“我們會找到你們,全都驅逐!”

川普明確表示,他已經指示司法部採取“嚴厲措施”打擊恐怖主義威脅、縱火、破壞公物以及針對美國猶太人的暴力行為。
他進一步警告:“所有參與支援聖戰抗議的外籍人士,我們已經警告過你們……我們會找到你們,並將你們驅逐出境。”
此外,川普還承諾將迅速取消所有大學校園內支援哈馬斯的學生簽證,並稱這些校園已經充斥著極端主義。這一行政命令是川普重新上任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之一,旨在兌現其競選承諾。
據悉,對於這項政策,特朗普團隊解釋說,行政令主要針對持簽證在美的外國人,特別是留學生,特別是那些在2023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後參與非法示威的人。換句話說,美國公民即使參加了抗議活動,暫時不會受影響,但留學生們可沒那麼幸運了。

刪除相關學生資訊

對此,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學生報紙《The Exponent》編輯委員會在文章中宣佈,將刪除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刊登的所有涉及親巴勒斯坦學生的姓名、照片及相關資訊。
報社發表宣告稱,這一舉措旨在保護親巴勒斯坦學生的身份,並重申他們“拒絕成為侵犯普渡大學數百名學生《第一修正案》權利的同謀”。
宣告中還指出:“在未來的報道中,《The Exponent》將不再發布類似的資訊或圖片,無論是線上版本還是印刷版,除非對這種言論自由的打壓被推翻。”
該宣告由匿名編輯團隊撰寫。

中國留學生或被遣返?

據報道,其中一名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華人留學生劉某某(Liu Lijun)也可能受到影響,成為首批被撤銷簽證的學生之一。
據稱,她曾在校園內號召集會支援哈馬斯,面臨被遣返的風險。
目前,這名女生已經被拘捕,她的律師團隊正在想辦法申訴。
但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政府這次是動真格的,她很可能成為第一批被驅逐的留學生之一。

“接管加沙”

川普最新簽署的行政令要求各政府機構和部門負責人在60天內向白宮提交針對反猶主義威脅的應對建議。
這一舉措旨在加強對猶太社群的保護,並強化國內對反猶主義行為的打擊。
與此同時,本週川普在白宮接見了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這是他在第二個總統任期內接待的首位外國領導人。
這次會晤突顯了川普政府與以色列之間的緊密關係,尤其在當前全球反猶主義威脅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兩國領導人討論瞭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以及加強雙方合作的措施。
在會談期間,川普公開表示他計劃“接管加沙”,並將這片處於戰亂中的巴勒斯坦領土轉變為“中東的裡維埃拉”,意圖藉此帶動該地區的重建和發展,仿效地中海地區的旅遊勝地。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停火協議,並敦促雙方展開更具挑戰性的第二階段談判,旨在實現全面的戰爭結束。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局勢仍然複雜且難以預測。
川普簽署的這項行政令,是他在反猶主義問題上採取的第二項政策措施,旨在加大對猶太社群的保護力度,並強化國內打擊反猶主義的措施。這一政策是他在重新上任後的系列舉措之一,體現了他對國內外安全問題的重視。
早在2019年,川普在其第一任期內就簽署了行政命令,指示聯邦官員擴大《民權法案》的適用範圍,將“基於反猶主義的歧視”納入其中。
這項命令明確規定,任何接受聯邦資助的機構不得容忍反猶太主義行為。此舉旨在透過政府資金的槓桿作用,確保更多機構採取措施打擊歧視和仇恨言論。
///
在取消所有曾公開表達支援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的留學生簽證這條行政命令出臺後,無論是在留學生中還是華人圈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大批人權組織和法律專家站出來批評特朗普的做法,認為這是在侵犯基本的言論自由權利。哥倫比亞大學的奈特第一修正案研究所甚至直接指出,用政治言論作為驅逐外國人的理由,完全違背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總而言之,建議目前在美留學的學生,如果曾經在社交媒體或公開場合支援過巴勒斯坦,應該儘快檢查自己的記錄,避免留下任何可能被利用的“黑歷史”。
“特朗普政府對這類案件的執行力度很可能會越來越大。” 一位律師警告道。
-END-

可怕!北美29歲華人投行女精英被伴侶殺害!行兇前剛因涉嫌死亡威脅罪被保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