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年新春,看到大S猝然離世的訊息,第一反應當然是不真實。她才多大,連五十都沒過,竟然因為一場流感走了。
上高中時,同桌非常喜歡看《流星花園》。她看完後痴迷不已,把碟片借給我時千叮萬囑,只能借一個週末,後面都有人借了。我記得那時週末回家,一邊目不轉睛看片,一邊聽著爸媽嘮叨,看這種傻瓜電視,搞不好了。
很神奇,現在再看當年的片段,也是數次被劇情傻得要喊救命。但大S在裡面很美,特別是她那一頭綢緞一樣的頭髮,和亮晶晶的眼睛,很奪目。
上了大學,室友很愛看《康熙來了》,有時中午看,有時晚上看。這種綜藝,一個人看著沒勁,必需一群人一起看,一起笑,才有意思。
那時人人都知道大小S,小S搞笑,大S愛美如命。雖然看著看著,也有人說:其實小S很美啊,哪裡輸給大S?
後來便是大S以美容大王的姿態,耐心教大家如何變美。依然記得當年她為了白有多麼誇張,幾乎去哪都是全面包裹,不管春夏秋冬,都要打一把陽傘。我記得那時自己每年去海島,都跟蟑螂一樣,在陽光下專挑著有陰影的路走。
也想變美,想瘦,可完全做不到那麼極致。普通人一時興起,立刻又退回了自己的潦草人生。
女明星,真是很奇怪的人啊。這是我每次看到她出現,成為話題人物時,經常會有的一個想法。無法理解,無法理解她幹嘛要跟一個名義上的闊少結婚;無法理解她為什麼一定要瘦,不瘦就幾個月不出門;無法理解她為什麼身體這麼不好,還一定要生兩個小孩;無法理解這麼糟糕的婚姻,為什麼要撐10年?無法理解都是女明星了,為什麼……?
不理解,是因為不瞭解。
春節的時候,我在路上快馬加鞭,看完了一本小說《主角》。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麼回事,這本書竟然和大S的人生有多處重合,幾度揭示出做主角的不易。
小說女主角憶秦娥,原本不過是大山了一個放羊娃。跟徐熙媛出身於重男輕女之家一樣,憶秦娥原名易招弟,被舅舅拉出大山,去參加劇團考試。她有一把好嗓子,雖然是農村小孩,但能跑,能跳,能吃苦。中間幾度歷經辛苦,終於做上秦腔戲主角。
這本書裡每次憶秦娥靠著自己吃苦,大紅大紫,受到所有人喜愛時,都會有個女二號楚嘉禾,因為當不上主角,一門心思認為,憶秦娥肯定是給領導們送了各種好處,肯定是靠某種不正當關係,才上了主角之位。
她有什麼特別,她有什麼好看?她肯定是靠睡上去的。
只要跟憶秦娥稍有沾染的男人,不管是跟她搭戲的男主角,還是跟她共事過的師傅,或者教她唱戲的四個師傅,那絕對都跟她有一腿。不然人家為什麼這麼用心教她,幫她?
憶秦娥一路火一路伴隨各種流言蜚語,幾次她受不了,想要做澄清,都有師傅勸她:每個角都是這樣,只要你起來,就有各種閒言碎語,你越澄清,越有人覺得真是如此。
小說裡還經常提到一個場面,每次憶秦娥演完全場戲,整個人像虛脫了一樣,躺在椅子上,要坐好久,才能慢慢把魂拉回來。要不就是因為精神高度緊張,頭套勒得太緊,下戲後不停嘔吐。
她因此經常謝絕謝幕,以及和觀眾合影。於是又有流言說:此人架子太大,傲慢得很,真以為自己是什麼人物了。
看書時,常常感到不快,因為世人對角的期望實在抱得太大了,幾乎是全方位無死角,每一個角度,都應該是個完人。而稍微露出一點缺憾時,一定有鋪天蓋地的曲解。
她是角,但一定有人說,她以為她是誰,不就是個唱戲的嗎?不就是個演戲的嗎?
《主角》這本書裡,寫到憶秦娥的婚姻故事,又有跟大S那麼一點相似之處。是官場子弟,看一眼憶秦娥,就失心瘋一般愛上了她,糾纏著她不肯放手。
可主角是把所有精力,心血,都放在舞臺上的人。一下舞臺,她整個人就像個軀殼,變得木木的。比照大S的話,《幸福三重奏》裡,她丈夫跟她說,外面太陽很好,要不要去曬曬?當時我看這一幕,作為一個普通人,只覺得看不懂女明星日常,曬太陽也不行嗎?
後來才想起來,她嗜白如命。她骨子裡認為,一定要白到冰肌雪膚,晶瑩剔透,才能對得起女明星的名號。
不然呢?當年她一個普通人家小孩,怎麼就這樣貿然闖進娛樂圈,併成為時代頂流?
當年大S在綜藝裡說,每次要拍電影,會把體重控制在42公斤。如果是電視劇或者綜藝,就是44.4公斤。我記得那時看了十足驚訝,也記得有很多女明星,幾乎把瘦到極致當成吃這碗飯的清規戒律。
人年輕的時候,真的很容易被女明星的成功煽動,聽著她們說,做女人一定要對自己狠,之後幾天不吃飯,靠吃蘋果餓到手發抖。這種青春,我經歷過,很多人都經歷過。
後來才知道,對普通人來說,沒有必要。
我們無法理解那種舞臺上萬眾矚目的感覺,燈光下潑天流量的灼熱,不知道她們這一天天是怎麼度過的。
如果沒有那種狂熱,怎麼可能成為女明星?
她的執著,在每一個方面都是如此。
她走後,很多人在覆盤著,有說不該減肥傷元氣,有說不該結婚消耗自己,有說不該生小孩弄垮身體……很多人開始大吵特吵,把她所有的過去翻出來一樁樁評論。
看《主角》時,我翻來覆去想著一個問題,人心真是可怕,一個這麼有才華的女人,卻要幾度被放進流言中,被整得死去活來。如果能把這些折磨省下來,讓她多唱幾部戲,多演一些常青的角色多好。
可惜那個時代就是這樣,侷限太大。
昨天看了一天的網路流言,忽然發現一個悲涼的事實,人性並不會因為時代改變,一代又一代,只要你是個角,就有人孜孜不倦地說著流言。
不過在她離開之後,鋪天蓋地的新聞,依然說明,這是真正頂流女星的待遇。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