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民和PR人數逐年增加,去年2.4萬人入籍!ICA申請新規來了

▲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去年,大約有2萬4000人成功獲得新加坡公民權,其中包括1400名在海外出生的新加坡籍孩子。不僅如此,還有大約3萬5000人拿到了永久居民(PR)的身份。

公民和PR人數逐年增加
過去五年裡,每年新獲批的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數都比之前有所增加。這說明新加坡的移民政策正在逐步放寬,吸引了更多人才和家庭選擇在這裡紮根。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十年中,新加坡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公民婚姻屬於跨國婚姻。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與外國人組建家庭,進一步豐富了本地的多元文化。

新加坡政府會繼續檢討和調整人口政策,確保這些策略能夠符合國家的長期發展需求。無論是吸引外來人才,還是支援本地家庭,新加坡都在努力打造一個包容且充滿活力的社會。
新加坡的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數穩步增長,反映出這個國家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隨著跨國婚姻比例的上升,新加坡的社會結構也在不斷演變。未來,政府將繼續最佳化人口政策,確保國家在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等方面保持競爭力。

申請新加坡公民身份

政府看什麼?

在去年的國會上,新加坡內政部長尚穆根稱,新加坡每年都會公佈獲得永久居民和公民身份的人數,以及一些關鍵資料,比如年齡組、學歷背景和原籍地區等。
政府在評估每份申請時,可不是隻看你在新加坡住了多久哦!
政府並沒有按百分位數公開新PR和公民的居住年限資料。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這些資料“定製”申請,試圖“玩弄系統”。此外,其他國家也可能以不符合新加坡利益的方式使用這些資料。因此,政府在公開資訊時非常謹慎,確保符合國家利益。
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在稽核PR和公民申請時,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除了居住年限,還包括:
  • 家庭關係:比如你是否與新加坡公民有親屬關係。
  • 經濟貢獻:你是否為新加坡的經濟做出了貢獻。
  • 學歷和年齡:你的教育背景和年齡是否符合新加坡的需求。
  • 融入社會的能力:你是否能適應新加坡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 紮根的承諾:你是否願意長期在新加坡生活和發展。
不同的申請人可能會適用不同的標準。比如,如果你是新加坡公民的配偶,評估標準會和你以“為新加坡創造就業機會”為基礎申請的情況有所不同。新加坡PR查詢統計系統可以檢視PR和SC申請登記成功或者失敗的例子。

(圖源:sgprapp網站截圖)

雖然新加坡的PR和公民申請流程看似複雜,但政府的目標是確保每一位新移民都能為新加坡的社會和經濟做出積極貢獻。如果你正在考慮申請,記得關注官方政策,確保你的申請材料真實、全面,符合新加坡的需求!
ICA簡化公民申請材料
流程更便捷
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ICA近期還對公民申請材料清單進行了重大調整,進一步簡化了申請流程。
以前,成人、孩子和父母的申請材料是分開列出的,現在ICA把這些清單整合成了一篇,申請人只需要看一份清單,就能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準備哪些檔案。
對於非新加坡籍的申請人來說,ICA取消了對身份證(Foreign Identity Card)的材料要求,申請流程又少了一步麻煩。
過去,配偶和擔保者需要準備一大堆檔案,搞得大家頭大。現在,ICA簡化了這部分要求,減少了繁瑣的檔案準備,讓整個申請過程更加順暢。無論是結婚證、分居證明,還是更名證明,現在都只需要按需提供。
最新材料清單速覽:
  1. 個人材料:護照照片、護照/旅行證件、出生證明、收養檔案(如有)、結婚證(如適用)、分居證明(如適用)、更名證明(如適用)等。
  2. 家庭材料:離婚證、前任配偶/子女的死亡證明、前任配偶同意書(如適用)、監護檔案等。
  3. 教育材料:畢業證、職業技能證書等(配偶也需要準備哦!)
  4. 僱傭材料:僱傭證明信、工資單、所得稅估稅通知書(海外工作需提供)、自營者的業務資料等(擔保者/配偶也要準備)
  5. 其他材料:國民服役證書、成績單等。
  6. 老年父母申請額外材料:子女的出生證明、所得稅評估/收據、工資單等。
特別提醒:
  • 所有非英文檔案都需要翻譯公證哦!
  • ICA在稽核時可能會要求額外材料,建議大家隨時關注官方政策變動,確保材料準備無誤。
這次ICA的材料清單調整,無疑為有意申請新加坡公民的人士帶來了更多便利。不過,政策隨時可能變動,大家還是要以官方釋出的最新要求為準,避免因為材料不全而耽誤申請進度。
這些政策調整不僅體現了新加坡對全球人才的開放態度,也為有意移民的人士提供了更多便利。未來,隨著人口政策的進一步最佳化,新加坡有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助力國家的長期發展。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ICA丨來源
ICA丨圖源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閱讀
  • 新移民跟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有哪些不一樣?李顯龍說了句大實話
精彩影片
新加坡眼旗下影片號你關注了嗎?
點選下面影片,檢視更豐富的內容!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新加坡眼官網搜尋更多關於新加坡的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