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炎炎,有書為伴。我們選取了近半年來比較有意思、有深度的新書,讀者可以從歷史和當下中覓求未來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可能走勢,及其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糖與雪:冰淇淋與我們相遇的五百年》
(美)耶麗·昆齊奧 著;鄒賾韜 王燕萍 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24年3月
冰淇淋在歐洲曾是貴族專享的甜點。可是在當今社會,購買一個冰淇淋是一個普通人也能負擔得起的消費。從17世紀的義大利檸檬冰糕到20世紀的美國草莓冰淇淋,冷飲經歷了技術變革和民眾喜好的變化。如果沒有新技術簡化了冰淇淋的生產,也許冰淇淋是始終屬於少數人的美味。從義大利、法國、英國再到美國,我們會發現它的歷史充滿了神話、傳奇和各種趣事,它的事業逐漸發展壯大,直至在現代食品業中佔有重要地位。

《通脹,還是通縮:全球經濟迷思》
(日)渡邊努 著;裴桂芬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4年1月
本書從消費者行為變異、勞動者行為變異和企業行為變異三個方面分析了全球經濟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以及帶來的深遠影響。作者強調,新的價格體系正在形成並深刻改變全球經濟運轉的動力。在這個關鍵節點,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如何應對,如何做出選擇至關重要。苦於慢性通貨緊縮和急性通貨膨脹“兩種病痛”的日本需要找到特別的藥方。

《南蠻貿易時代:近代早期日本與歐洲交流史(1542-1650)》
顧衛民 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24年1月
本書選取了一個很小的切片,詳細描繪了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這一百年時間裡,來自歐洲的不同人群與日本進行了怎樣的互動。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時期,明末的中國沿海也經歷著相同的文化互動,利瑪竇與徐光啟就在此時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讀者可以將兩者對讀,看看歐洲的宗教和商業,對一衣帶水的東亞鄰邦有著怎樣不同的影響。

《萬億指數》
(挪威) 羅賓·威格斯沃思 著 銀行螺絲釘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4年3月
在這本書中,《金融時報》記者羅賓·威格斯沃思揭開了指數投資的神秘歷史,生動地講述了指數基金、ETF的誕生、發展並演化為投資界主宰的過程,並把一個個豐富多彩的人物,有血有肉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這是一個從未有人講過的故事,金融業將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租界通史》
費成康 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24年4月
作者把對租界的論析置於整個近代歷史長河中,採用“縱觀”和“綜觀”兩種視野進行考察:縱觀租界百年的發展過程、歷史階段,包括租界的開闢、擴充套件、收回的源流、脈絡、走向、趨勢,揭示各個階段之間的特點、聯絡及其內在動因;綜觀租界百年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科學、技術,重點探討各租界的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司法制度、行政制度,進而剖析其特徵,比較其異同。

《古今之變:歷史學家訪談錄》
李禮 著
漢唐陽光/書海出版社 2024年3月
作者與17位中外歷史學者探討了晚清以來的“現代”之路,從不同視角、不同立場重新審視“古今之變”,思考中國的過去、當下與未來。這些話題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反覆討論,本書也難以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在充斥著悖論和扭曲的時代,在沉重歷史包袱和美麗新世界的纏繞下,這些飽含關懷與憂思的訪談必將啟發人們越過光怪陸離的表象,抵達更真實的歷史與現實。

《極簡金融通識課:從貨幣本源到財富人生》
張偉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4年5月
本書深入淺出地描繪了金融的龐大體系,先在個人金融裡學會管理自己的人生現金流,再過渡到公司金融,瞭解金融的“主戰場”是如何運作的。金融世界裡各個相關主體,不管是資金的搬運工——金融機構,還是資金的融通場所——金融市場,以及“創造”貨幣的中央銀行,一直到政府的“首席金融官”——中央財政,本書都進行了詳細介紹,讓你學會從金融角度看世界,用金融思維去生活。

《歷史的遊蕩者》
李碩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3月
從周幽王的上古世界,到林則徐的晚清帝國邊疆;從《真誥》中的“仙人”和修道者,到孝文帝時代的悲劇官僚;從一個個隱入塵煙的飲食男女,到法律史中危險而愉悅的禁忌之愛;從拉鐵摩爾的北部行旅,到霍布斯政治學說弔詭的成因;從蠡縣大食堂,到河西走廊盡頭的漢代城郭遺址……本書除了梳理史料與構建故事,更洞察人心,努力還原時間深處鮮為人知的幽微與真相。

《數字貨幣的邊界:顛覆還是漸進式變革》
張明 楊曉晨 王喆 陳胤默 著
東方出版社 2024年3月
當前,主要國家正處於數字貨幣的競爭浪潮中,比特幣、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成為數字貨幣的三種主要形態,本書對它們各自的優勢和侷限性做了深刻的剖析,對數字貨幣在未來發展的潛在機遇與路徑做了前瞻性的探索,也為對數字貨幣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兼具廣度與縱深的研究視角。

《中等技術陷阱: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挑戰》
鄭永年 著
中信出版社 2024年5月
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內部現代化和外部全球化的互相加持,但面對當下外部環境隨時發生重大變化的現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完成下一階段現代化的目標,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對此,作者基於國際和國內發展經驗與教訓,創新性地提出“中等技術陷阱”,並展開詳細論述,明晰發展邏輯,為未來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思路。

《未來工作:如何設計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英)琳達·格拉頓 著 賈柳麟 譯
中信出版社2024年4月
作者發起“未來工作聯盟”,將全球90多家企業凝聚在一起,討論如何設計未來的工作。在這本書中,她用四個步驟搭建簡明框架,指導管理者用更少的成本設計更優的組織,進而賦能高價值員工。她的目標不僅是幫助工作者靈活高效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更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實現精益管理,拿到滿意結果。

《國際史的技藝》
(美)馬克·特拉亨伯格 著 郝楠 譯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24年6月
本書先以科學哲學為參照,明確了歷史解釋的定位;作者強調要培養一種問題意識,而理論的功能就是明確你所關注的問題,但理論本身並不能提供答案。其次,作者說明了如何閱讀和分析歷史文字、如何培養對歷史問題結構的感知、如何評估具體觀點、如何檢視資料的可靠性、什麼樣的歷史闡釋偏離了事實,以及如何做出正確的歷史闡釋。最後,作者闡述了動筆寫作中的一系列問題。

《科幻中的戰略思維》
路江湧 著
湛廬文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4年5月
三大宇宙,聚焦科幻小說中的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科幻在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延伸和展開以及科幻小說精彩情節背後的競爭戰略,揭示企業發展方向與組織的要領,探討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對於企業戰略的重要性,闡釋企業如何才能從熵增到熵減,成就基業長青的事業。

《天生不理性》
(英)斯圖爾特·薩瑟蘭 著 趙麗霞 譯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24年6月
作者終其一生研究,深感非理性對人的影響之廣泛、深刻。在學術生涯晚期,他極具挑戰性地系統梳理了數百個非理性現象及案例,並運用大量有趣的心理學實驗,發人深省地揭露了人類非理性在判斷、推理、決策和行為中的普遍性,以及這些現象的近百種形成原因,同時提供了減少非理性的有效策略,使讀者能夠充分識別身邊的非理性,做更清醒的行為者。

責編 | 要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