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通訊:線粒體也社交|《環球科學》新刊導讀

《環球科學》2025年7月新刊銷售中
點選原文進入購買頁面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全身通訊:線粒體也社交
從“能量工廠”到細胞的“主機板”,線粒體的角色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也更關鍵。研究顯示,線粒體間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構成了貫穿全身的“社交網路”。而對線粒體的深入研究,也正逐步勾勒出一種以能量流動為核心的嶄新生命觀。
量子物理學 QUANTUM PHYSICS
量子泡泡毀滅宇宙?
真空常被描述為“虛無”,但在粒子物理學家看來,宇宙中處處瀰漫著各種量子場,而其中希格斯場處於非零值的穩定狀態,決定了真空的性質。然而,物理學家擔憂希格斯場當前可能處於“假真空”狀態,只是暫時穩定。一旦希格斯場滑向真正的穩定狀態,形成“真真空”,可能會觸發災難性的真空衰變。它將始於一個以近光速膨脹的真真空泡,摧毀其途徑的一切。
健康 HEALTH
紫外線:曬出免疫平衡
一個多世紀以來,一個特別的現象備受關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的患病率與緯度和光照明顯相關,高緯度的患病率會明顯上升。意外的是,這竟和紫外線致癌相關。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紫外線在導致皮膚癌變時,也會抑制過度啟用的免疫系統,減少炎症發生,避免其傷害自身組織。除了探索皮膚在陽光下的複雜變化之外,科學家也在測試那些不致癌的光療方法,幫助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傷害的人們。
行星科學 PLANETARY SCIENCE
追蹤暗彗星
彗星和小行星都是在太陽系內遊蕩的天體,它們的外觀和運動狀態具有明顯區別。但隨著觀測能力的進步,天文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外形類似小行星,運動狀態接近彗星的天體,並將它們稱為暗彗星。暗彗星可能像彗星一樣向外噴射氣體,改變自身的運動軌跡,但我們至今還沒有觀測到任何證據。正在天文學家準備進一步探索的時候,一顆來自太陽系外的不速之客,卻讓情況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觸覺的微觀世界
人類的觸覺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特殊能力之一。在我們的皮膚下方,隱藏著一片奇異的觸覺感受器森林。這些形態各異的觸覺神經元末梢如同水母的觸手一般覆蓋全身,但從未有人能夠看清它們的全貌。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主任戴維·金蒂投入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根據觸覺神經元的基因組和神經末梢的功能與形態,繪製出了一張迄今最為詳盡的觸覺微觀世界全景圖。
演化 EVOLUTION
人類演化停止了嗎?
只看現代人的基因組,人類似乎已經停止了生物層面的演化,進入了以文明發展為主的新紀元。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隨著我們的祖先向全球擴散,我們在過去幾千年間依然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自然選擇事件。契機可能來自陌生的食物、疾病或是環境中的毒素,但隨著選擇壓力減弱或是不同人群間的雜交,演化的痕跡逐漸消失在了歷史中。如今,一系列古遺傳學研究正在重新解讀這段歷史。
物理學 PHYSICS
宇宙冰的奇妙晶格
我們對身邊的冰很熟悉,但還有些冰存在於壓力更高的環境中,比如遙遠宇宙的冰衛星和冰行星中。這些宇宙冰尤其難以取得樣本,高壓學者往往專注於在高壓實驗室的特殊裝置裡發現新的冰相,包括新觀測到的兼具固相與液相特性的宇宙冰,即塑性冰。這種新冰相與冰晶一樣失去了自由移動的能力,但卻能如水般旋轉。更重要的是,理解塑性冰這樣的宇宙冰還為預測外星冰質天體的組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7月新銷售中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