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講話知識庫+DeepSeek對陣省委大筆桿:誰給省委書記寫的署名文章更勝一籌?

今天看到一篇署名文章,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發表在2月17日人民日報上的,題目為《讓實幹成為幹部身上最鮮明的特徵》。
順著這篇文稿的思路,我想測試下【個人寫作知識庫+DeepSeek】是否能夠勝任此類文稿的寫作,哪怕是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路參考。
在閱讀了陳剛這篇署名文章的基礎上,我給DeepSeek發出瞭如下指令:
請以省委書記的身份,寫一篇題為《讓實幹成為幹部身上最鮮明的特徵》的署名文章,文章要表達四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要增強幹事的本領和動力,二是幹工作要有思路,三是要對人民負責,四是要發揚鬥爭精神。
這次人工智慧輔助寫作,我動用了兩個知識庫、分別寫作這一命題作文,一個是【領導講話彙編知識庫】(主要包含近年來網上公開發表的各級領導講話),一個是【省部級寫作課知識庫】(主要包含近年來網上公開發表的省部級領導的署名文章)。
從生成的文稿質量看,人工智慧的完整性、擬人性、邏輯性、文學性確實不如人工,但是從貫徹“領導意圖”(我發出的指令)看,沒毛病!其生成的框架思路結構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如果說一篇文章我們直接讓DS生成我打30分的話,基礎個人知識庫的生成我給60分。
從這次嘗試看,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舉例牛頭不對馬嘴,東拉西扯;二是邏輯性還是欠缺,幸好我已經告訴DS從哪幾方面入手寫;三是語言的優美性還是欠缺,跟人工比有差距。
究其原因,我感覺有以下幾點:
第一,知識庫(資料庫)資料沒有形成系統性,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涉及各個地域、條線和個人,DS在呼叫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東拉西扯”現象。如果我的資料庫只是某一位領導的所有文稿學習資料,估計人工智慧的生成內容會讓我們感到驚豔。圍繞這一點,後續我會繼續測試。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未來已來!一位老筆桿的學習使用攻略:DeepSeek將大幅縮短公文寫作進階之路》一文中提出為什麼一些政策研究部門可以考慮做DS本地部署的原因。前提是一定要做好安全保M!
第二,內容只是一遍生成,後續如果再讓DS按照我的思路修改修改,或許更加符合預期。不同的資料庫,自然生成不同風格的文稿。我在想,把兩個資料庫合併,可能效果更好。
第三,知識庫資料有限,DS可呼叫資源不多。所以,後續還是要不斷擴充知識庫。知識庫裝滿一桶水,才能讓DS給我們送來一碗水!

從個人的使用體驗看,人工智慧將迅速拉近職場小白與大筆桿的差距,過去師傅和徒弟五年甚至十年的差距,將在人工智慧的輔助下,迅速縮短。至少在形式上是這樣,內容上,人工智慧還達不到“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地步。

唯一無法改變的,便是老師傅的工作經驗和思維認知。這一點,人工智慧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發展進步。
以下是《讓實幹成為幹部身上最鮮明的特徵》原文和人工智慧基於寫作知識庫生成的文章,大家可以作一對比。
注意:以下內容生成呼叫了【省部級寫作知識庫】!
注意:以下內容生成呼叫了【領導講話彙編知識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