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贏麻了!

作者 | 燕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2010年前後,“阿拉伯之春”席捲了中東各國,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敘利亞,就沒有它席捲不了的地方。
到底咋席捲的?看似神秘,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用當時參與者的話說:“臉書(Facebook)用來確定日程,推特用來協調行動,油管用來昭告天下。
所謂“阿拉伯之春”也被稱人稱為“臉書革命”、“推特起義”,是“鍵盤俠敲擊出來的革命”。
實操方法和邏輯簡單但極其實用,先挑出中東國家的一些犯罪事件或負面新聞,如果沒有,那就製造矛盾,然後美西方透過培育和拉攏的非政府組織在臉書、推特、油管等社交app在網路上渲染輿論、瘋狂帶節奏,接著透過這些社交app發動聚集遊行示威。
一旦人從四面八方聚起來,暗中的組織者提出一個煽動性口號就能借助人群力量把小國政府推翻。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遍及中東、中亞等地,包括2014年的烏K蘭顏色革命,以及現在的喬治亞,還有前面的孟加拉國騷亂、“鐵娘子”總理被迫下臺。
回到中東,就好比2011年1月25日,埃及開羅和多個省份爆發反政府示威,發生騷動與衝突,在18個小時中,數千埃及人有節奏地高呼“離開”,時任埃及總統被迫讓權。再比如,在推翻利比亞政府的過程中,示威者齊聲高喊的口號的“人民希望推翻政府”,美國法國把利比亞炸成渣後打進利比亞,當地人不但不反抗還幫著捉拿卡扎菲。
說到利比亞,戰忽局局座張邵忠曾在一檔節目中跟嘉賓聊過一些見聞,他們曾經也好奇,就問利比亞人為什麼要推翻卡扎菲,明明生活水平甚至超過美國,為什麼還要在利比亞首都迪黎波里、在阿奇奇亞兵營(卡扎菲的住所和指揮部)搞示威搞遊行,非要推翻卡扎菲政府?!
利比亞人說,Facebook、推特那天說卡扎菲是獨裁者,讓我們去綠色廣場(在利首都,後面被改為烈士廣場),大傢伙要推翻獨裁者,然後我們就都去了,然後就把卡扎菲政府給推翻了。
至於現在,利比亞當地人後悔的要死。
推翻了一個獨裁者,沒想到迎來更多獨裁者,國家陷入軍閥割據、混戰,利比亞總共600多萬人口,石油蘊藏量卻是遙遙領先,哪怕卡扎菲後期愈發膨脹,利比亞醫療免費、教育免費、甚至直接給年輕人分房,生活水平依然堪比土豪,自從2011年利比亞人推翻卡扎菲之後,當地人徹底陷入朝不保夕。
說白了,他們被臉書喊到街上游行聚集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是稀裡糊塗的,如同羊群運動牛群運動一樣,即使前面是懸崖,只要有人煽動帶頭跳,後面哪怕有千萬只牛羊也只會稀裡糊塗跟著跳。
無辜的人佔絕大多數,但是當他們聚集到廣場上的時候,待到雪崩之時,就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當時阿拉伯之春吹到利比亞的時候,隔壁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運動”在利比亞網上發酵,卡扎菲不知道從哪兒取的經,直接把網際網路給斷了,心想讓那些反政府分子不了網,這就沒辦法了吧。
但萬萬沒想到,這一招用力過猛,本來嘛,再炸裂的輿情,只要熱度一過,網際網路雖有記憶但網民的情緒早已平息了,老扎這一拔網線,直接令輿情升級。
面對這種情況美西方更有經驗,給利比亞輸入移動WiFi,沒錯,那時候就有移動WiFi,有了網路,反政府分子在網上鋪天蓋地帶節奏造勢、號召大家上街示威推翻卡扎菲,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烏合之眾被利用,引狼入室把自己的國家給端了。
相比發動大規模戰爭和絞肉機式一寸寸推進的巷戰,挑起內部顏色革命,典型的投入小,產出大。
當然,到現在還有很多國人說中東當地人迎來了Free,打倒了獨裁。
我之前說過,到底有沒有Free,咱們作為觀眾其實只是看熱鬧,壓根體會不到,更看不到卡在他們脖子上的大手。不過,要研究馬蜂窩的內部構造未必一定需要把腦袋伸進馬蜂窩,有些東西瞞不了人。
就好比同樣被美國幹趴的伊拉克,它是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接近90%的財政預算來自賣石油,老薩被美西方支援的政權吊死球之後,現在伊拉克每天石油出口量約350萬桶,這個量超過沙特減產後的一半,但問題在於,伊拉克賣石油的收入必須要存在美聯儲銀行。
而且這些賣石油賺的錢不能直接使用,要透過伊拉克央行的監管賬戶轉賬,這個過程必須得經美聯儲批准才能完成相關轉賬和商業結算,才能把資金打到伊拉克實體。
換句話說,錢雖然是你的,但怎麼花、花給誰、花多少,你說了不算。
美國隨便找個洗錢、涉嫌與制裁國家有關聯、或反恐的理由就能給你卡住脖子。也因此,伊拉克很有錢但無法自己做主,超過80%的美元交易被禁止,每日美元交易額從200億美元被卡到只剩20萬-30萬美元。
這點錢連買大餅都不夠,想穩定自家貨幣不貶值、引進技術裝置搞基建發展經濟,只能是做夢。
中東這些幾百萬甚至上億人口的國家,動輒被輿論顛覆,已經足能夠體現操縱輿論和引導輿論可發揮的巨大能量。
為什麼美帝精英“白左”要封殺抖音海外版Tik Tok,核心也就在這裡。
這東西是輿論傳播的大殺器,打敗傳統媒體控制輿論的不是另一個傳統媒體,而是TikTok,不由美帝政客掌控的一款輿論工具,嘴上可以說言論自由,但前提是這個話筒必須在他們手裡。
這兩天美國網民自發湧入中國app小紅書衝上熱搜。
他們自稱“TikTok難民”,原因無他,因為幾天後的1月19日,是1.7億美國網民喜歡的TikTok“非賣即禁”的最後期限。
自從有了TikTok,美國網民看到了臉書、推特及油管編織的密不透風資訊繭房之外的真實風景,堪比發現新大陸。
現在“非賣即禁”最後期限即將到來,美國網民自然要尋找替代的中國app,而沒做國內和國外版本隔離的小紅書就迎來意外的潑天流量。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看著老外為了討好國人,在影片中嘗試用翻譯軟體展示中文,我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詞: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位卑未敢忘憂國!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2023-20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