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外國小哥,突然成了中文網的頂流。
在各平臺不斷破圈,霸榜熱搜。
甚至連官媒都專門提到他。


他就是05年生的美國網紅Speed,中文人稱「甲亢哥」。
甲亢哥本身在世界範圍內就有很多粉絲。
兩週前,他開始在中國開啟旅行直播。
各種誇張的反應,以及與路人有趣的互動,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

不少人紛紛賽博喊話,讓甲亢哥來自己的城市遊玩。
一個梳著髒辮的亢奮外國小哥,究竟為何能夠受到中國網友歡迎?
今天魚叔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甲亢哥在國外,早就是一個坐擁近4000萬粉絲的大網紅了。
他最大的特色,便是無比誇張的反應表情。
無論是實況直播還是reaction影片,他總是處於一種「吃了藥般」的亢奮狀態。
雙目圓睜,大喊大叫。
為一眾網友貢獻了不少經典表情包。
像是,他與一個遊戲狗口舌大戰。

對吐舌羊胡言亂語。

還有他的保留節目——
身為C羅鐵粉的他,詢問別人喜歡C羅還是梅西。
在得到不滿意的答案後,憤怒咆哮。

在中國網友看來,這樣的反應有點類似於甲亢的表現,於是就戲稱他為「甲亢哥」。
可以發現,甲亢哥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
主要是依靠抽象的行為和反應成為頂流網紅。
而在這個「發瘋」越來越受歡迎的當下,有這麼一個人毫無顧忌進行抽象表演,絕對算得上大家的網路「腦替」了。

而甲亢哥與中國也早有淵源。
這裡,就不得不提大老師了。
大張偉的歌曲《陽光彩虹小白馬》,成了甲亢哥的反應影片目標。
起初,他還跟著曲調歡樂搖擺。

可沒一會兒,甲亢哥的表情突然凝固。
然後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反覆確認歌詞在唱什麼。
接著,就出現瞪眼經典表情,怒砸鍵盤,破口大罵。

因為這首歌中「內個內個內個內個……」的發音,很像英文中對黑人群體的侮辱性單詞。
因此甲亢哥感到自己被冒犯與羞辱,極度憤怒(當然~這是節目效果)。
最開始,這個影片以一種搞笑的方式在國內網路散播開來。
後來甲亢哥瞭解到這個詞的中文含義後,自己也逐漸脫敏,甚至自我玩梗。
這樣抽象「笑果」更是讓他成為國內網際網路的樂子人。

到了今年,開闢「全球旅行直播」新賽道的甲亢哥,宣佈自己即將開啟中國之旅。
訊息一齣,不少網友期待了。
大家都想看看這個抽象樂子人來到我們這兒後,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
果真不負眾望。
在上海,眾人圍著甲亢哥齊唱《陽光彩虹小白馬》。
面對這樣的大場面,甲亢哥從一臉蒙逼到打不過就加入,實在是喜感滿分。

在北京,一口豆汁兒炸出甲亢哥經典表情包。

在成都,甲亢哥差點兒被熱辣火鍋要了老命。

在河南,甲亢哥少林寺拜師的場面,被網友調侃成了現代版「孫大聖拜師」。


但是,比起這些抽象的精彩場面,真正讓甲亢哥出圈的,是他感受中國文化時的真實反應。

說句老實話。
魚叔真沒想到,如此「癲狂」的美國青年,竟然在消除文化隔閡與偏見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眾所周知,「中國」二字的內涵,經常在國外被罩上一層刻板濾鏡。
多方因素糾結之下,不少海外人在看待我們的文化與社會時,就會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
比如,日本綜藝節目《月曜夜未央》,前段時間就翻了車。
這檔節目,平時會前往各地拍下一些有趣或奇葩的人與事。
其中有一個人氣不低的篇章,是街頭採訪中國篇。

原本,這個環節在中國也比較受歡迎。
因為我們可以透過他人的視角去看自己國家有趣的一面。
但不久前,卻遭到了巨大爭議。
因為後期的剪輯,將一箇中國女性受訪者所言「中國很少看見烏鴉」與其他話題的「因為大家都吃光了,所以很少」放在一起。
給不少造成了一種「中國人什麼都吃」的負面印象。
雖然事後節目組有公開道歉,但是惡劣影響已經造成。

而在甲亢哥的影片中,卻很難出現這樣的觀感。
因為,他在中國旅行的所有影片,都是以直播的形式展現的,而且還是長達5、6個小時的直播。

沒有後期剪輯,沒有刻意引導,基本上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臨時和即興的。
因此,甲亢哥直播中所展現的中國風土人情,也被認為是最真實自然的一面。

甲亢哥在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片段有兩個。
一個在重慶。
甲亢哥因為乘坐穿山而過的輕軌,而感到十分興奮。
停車期間,他亢奮地在車廂與站臺間橫跳。
這時,一個女乘客用英語提醒他:這樣做很危險,也會給小孩子帶來不好的教育示範。

另一個是在河南少林寺。
甲亢哥與梁師傅學習武術,因為木棍開背在地上疼得起不來,還不停哀號。
梁師傅扶起甲亢哥對他說:
「這是痛苦,但這就是人生。這是痛苦,但這就是少林。這是痛苦,但這就是功夫。這是痛苦,這就是你」

這兩個片段直觀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素養與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還因為不是提前安排的橋段,而更加具有說服力。
當然,將這種感受烘托起來的,還是甲亢哥在體驗各種內容時真情實感的模樣。
尤其是在體驗「中國創造」的過程中。
甲亢哥震撼於高鐵的時速與一直有訊號。
見識了展示故宮斗拱結構的動態分解,和琉璃神獸的全息皮影戲的AR技術。
還有無人駕駛的計程車、機器人送餐、華為三摺疊…….
在他的直播鏡頭中,面對這些科技,甲亢哥各種高呼:
「中國太瘋狂了」

從一無所知到被中國吸引,甲亢哥的直播正好戳中了當下國內網友的一種普遍情緒:
希望中國能夠真正被看見。

由於甲亢哥直播的受眾,基本上還是在海外。
因此,這些內容也引得國外的熱議。
其中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對於甲亢哥作秀的質疑,以及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
但是更多的,還是感慨——原來這才是中國真實的模樣。

看著這些評論,魚叔想起了另一個人:
竹內亮。
這位日本導演一直以來都致力於透過紀錄片的方式展現中國最真實的模樣。

前幾年的疫情期間,在中國備受外國媒體的偏見與汙衊時,他用一部《後疫情時代》,告訴外國人:
為什麼中國可以恢復得如此之快?

後來他拍攝的《再會長江》,也讓一眾平凡、普通的中國人被看到。

比起竹內亮,甲亢哥的直播則更加直給、更加接地氣。
他以一種傳播速度更快、輻射面積更廣的方式,直白地將當下的中國放在網上。
更值得關注的是,甲亢哥的直播也並非單方面的被動反應。
他在香港遊玩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受「夾子音」困擾的女生。
一改以往亢奮的模樣,甲亢哥平穩地開解著這個女生:
「為什麼聽他們的,別聽別人的,你的聲音很好聽。上帝給你這個聲音是有原因的。看看這個世界,你必須明白這一點: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會嘲笑你談論你。作為我們的一部分會成為那樣的人,所以你要堅強做你自己」

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國家、人種不同、擁有不同文化背景,但我們依舊可以放下隔閡,達成共情與理解。
這種自發的交流與溝通怎麼可能不動人呢?
就像今年年初,「洋抖難民」入駐小紅書的事情。
雖然一開始,只是一種奇觀事件。
但發展到後來,國內外網友的互助互動,也成了一段佳話。

當然,魚叔也必須吐槽一件事。
甲亢哥直播本來是件好事兒,但火了之後,卻慢慢變了味兒。
就在這兩天,甲亢哥來到了長沙。
這次直播的效果,遠不如之前,甚至還有些糟糕。
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次甲亢哥鏡頭中的一些人事,少了幾分真誠,多了一些做戲。
甲亢哥一直很想見大張偉,原以為這次來長沙能夠輕鬆會面。


但他卻被安排去文和友打卡、體驗按摩。
行程中,不停有工作人員強行安排拍照,更發生了老闆粗魯搶座蹭流量的事件。
讓原本是中西方文化對話的直播,變成了營銷味濃厚的廣告宣傳。

等最後終於要見到大張偉了,不承想卻直接被拉到了一檔綜藝的錄製現場。
兩人雖然還是一起合唱了《陽光彩虹小白馬》,但從裡到外都透著一股子尷尬的氣息。

更讓人詬病的,則是甲亢哥被粉絲投餵檳榔的事情。
一直以來,甲亢哥對於嘗試中國特色食物十分有熱情,無論怎樣的食物,他都願意吃下去。
但檳榔,卻是一種對健康有害的食物,且其刺激性的口感,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
粉絲的這次投餵,觀感屬實不好。

這一系列行為背後,透露著一種將甲亢哥「當猴耍」的不友好心理。
這種事情,也不是這一次才出現。
之前的直播中有人自稱粉絲,送給甲亢哥一袋肯德基,還說著「你一定會喜歡」。
但甲亢哥開啟後,裡面放著的不是炸雞,而是一根香蕉。
那個粉絲還對著甲亢哥大聲學猴子叫,羞辱激怒了甲亢哥後,嬉皮笑臉地跑開了。
這一切,都被直播鏡頭記錄了下來。

面對國外網紅的來訪與真實的記錄,我們始終很歡迎。
但,作為東道主,理應表現出更多的禮貌和友好。
而不是一邊希望外國人無濾鏡,另一邊卻自己展現出歧視的態度和侮辱的行為。
不知道,在經歷了長沙之旅後的甲亢哥,對中國的看法會不會有所改變。
但魚叔希望,他對中國好奇不要因此消失。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