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89號員工,做可穿戴裝置:3個月融資1.3億

 作者丨直八
據企業預警通訊息,光帆科技完成A輪融資,由同歌創投、寧德時代、柏睿資本等投資方共同注資。
它的核心業務是:AI原生可穿戴裝置和通用AI Agent(智慧體)。這家由小米89號員工創立的公司,成立僅三個月便完成兩輪累計1.3億元融資,投後估值超5億元。
這樣一個看似內卷的賽道,資本卻深度加持,背後藏著哪些玄機?

讓我們來看下該公司獲得諸多資方青睞,到底有何出眾之處?
– 01
光帆科技成立於2024年,專注於AI原生可穿戴裝置和通用AI Agent的開發,旨在構建大模型驅動下的新一代人機互動入口。公司判斷,未來五年內,可穿戴裝置將從“專用功能”向“通用智慧”演進,只是現有軟體體系,難以支撐多模態互動等需求。
創始人董紅光曾擔任小米集團新生態總監,團隊彙集了來自小米、華為、位元組、阿里、騰訊等企業的資深專家,具有人工智慧軟硬體及應用開發能力。
今年 2 月,公司敲定首輪天使輪融資,金額近 7000 萬元人民幣,估值超 3 億元,投資方為鼎暉投資。短短三個月,光帆科技完成第二輪融資,吸引了更多產業資本與財務基金。
其投資方覆蓋硬體產業鏈上下游:韶音在骨傳導耳機領域市佔率超 50%,歌爾是主要可穿戴裝置 ODM 廠商,兆易創新在儲存與計算晶片領域有技術積累,寧德時代在關鍵器件及生態構建上提供資源支撐。
– 02
光帆科技所處的 AI 可穿戴裝置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早期可穿戴裝置功能簡單,多為計步器、睡眠監測儀等,隨著智慧手錶、智慧耳機等產品興起,AI 技術的融入,使可穿戴裝置向智慧化、個性化發展,能根據使用者行為習慣提供智慧推薦與健康預警等服務。
當前,全球AI可穿戴裝置市場規模已突破800億美元(IDC 2023年資料),年複合增長率達22.3%,預計2026年將超2000億美元。中國市場增速領跑全球,年增幅達28%(Counterpoint資料),但行業仍面臨很多痛點。
比如資料隱私洩露,健康監測裝置收集的使用者生理資料(如心率、睡眠)存在被第三方濫用的風險;主流裝置平均續航不足24小時,頻繁充電影響使用者體驗;
並且裝置功能單一,無法跨場景(如運動、醫療、辦公)無縫銜接。大量傳統硬體還沒有任何AI功能,現有AI硬體普遍面臨的問題是軟體體驗差。
光帆科技的競爭對手包括蘋果、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蘋果、華為等巨頭透過生態整合突圍:Apple Watch搭載ECG心電圖功能,華為Watch GT系列以“兩週續航+鴻蒙系統互聯”搶佔市場。而新興企業如華米科技,則聚焦AI運動演算法最佳化,但其產品仍受限於硬體同質化。

資料來源:IDC、Counterpoint、Canalys
– 03
當前市場呈現“兩超多強”格局:蘋果、三星合計佔據全球45%份額,依託作業系統生態構建護城河;華為、小米以價效比搶佔中端市場,合計佔比30%;華米、dido等聚焦垂直細分領域,合計佔比25%。
不難看出,行業已進入紅海競爭階段,全球可穿戴裝置年出貨量超2億臺,但同質化嚴重,70%產品集中於基礎心率監測功能;並且頭部企業專利佈局密集,僅蘋果一家在ECG、血氧檢測等領域擁有超2000項專利。
創始人董紅光及其團隊憑藉在小米等企業積累的智慧硬體與系統研發經驗,直擊行業“軟體體驗差”的核心痛點 —— 現有 AI 硬體多為 “功能拼湊”,缺乏從作業系統層面的深度最佳化。光帆科技聚焦於構建 “大模型驅動的新一代人機互動入口”,試圖透過通用 AI Agent 開發與多模態互動技術,讓硬體真正具備理解使用者意圖、動態排程資源的能力,而非僅作為資料採集終端。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圖片源自AI。
鉛筆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產品——媒體VIP會員,核心亮點是:以一頓午餐的價錢,聘鉛筆道為你的年度媒體顧問,1年6次專屬顧問時間,做你媒體圈的貼身朋友。詳情可以檢視連結

歡|迎|聯|系
想獲得調研,請聯絡:pencil-news
想商務合作,請聯絡:renguozhou2019
想加入創業社群,請聯絡:Pencil-news
想進行市場合作,請聯絡:Pencil-news
文章轉載,請聯絡:Pencil-news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喜歡的話,記得分享、點贊和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