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之:再好的父親,也敵不住壞的社會

文/六神磊磊、曹曹
社會的潰敗,一個標誌往往是青年的失敗。

金庸小說裡有很多的失足青年。比如楊康、遊坦之、林平之。
他們殺妻,殺兄,投敵,失足的花樣百出,足夠拍一百集法制教育節目。這其中,如遊坦之、楊康之流,他們的黑化都是源於教育,父母是要承擔責任的。換句話說,他們的悲劇是教育的悲劇。
然而有一個人不太一樣,就是林平之。
從小教育他的主要是父親。憑良心說,林父沒有太大的責任,反而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培養兒子,尤其注意了道德的培養,讓兒子做好人。
可架不住林平之仍然變壞了,而且是壞得最徹底的那一個。
他的變壞不是教育的失敗,而是更可怕的一種失敗——社會的失敗。
林平之出場時就是個少爺,鏢局的少鏢頭。
以他家的條件,說一句出身優渥、有錢有勢是完全沒問題的。他家的鏢局規模很大,在“大江以南首屈一指”,在十個省有分局,光鏢頭就有八十四個。
但你看小說會發現,少爺林平之成長到一十九歲,沒有什麼大毛病。
他沒有惡習,不嫖不賭,平時愛好就是城外打個獵。
在生活上他算偏講究的,“素來愛潔”,騎的馬也比較名貴。這根本也算不上什麼過錯。
比較難得的是,他不仗勢欺人,不恃強凌弱。在單位裡,他偶爾愛聽鏢頭們拍幾句馬屁,也不時會調侃一下趟子手陳七,卻也僅此而已,並沒有任何作踐員工的舉動。
相反,他和大家相處得很融洽,平時下館子也是他掏錢買單,比如對鄭鏢頭說:“若不請你喝上個夠,明兒便懶洋洋的不肯跟我出來了。”你看,並不是用權勢壓人陪他玩,而是用酒,挺夠意思了。
對不會武功的普通百姓,林平之出手大方,不凌弱小。正常情況下,開飯店的碰到他算是福氣,鏢頭們說,店家倘若幾盤菜炒得合了林平之的胃口,“三十兩銀子的本錢,不用一兩個月便賺回來啦“,想必也不是虛言。
以上都算末節,另有一點最重要的,少鏢頭林平之有副好心腸,愛抱打不平。
城外小酒店,看見青城派餘人彥調戲小姑娘,他打抱不平,還殺了餘人彥。小姑娘像貌醜陋,他無疑不是為了好色,而是純粹的俠義心腸。
這樣一個青少年,倘若都算教育不成功,那什麼才叫成功?
不妨來具體看一下他父親林震南的教育。
林震南是個鏢局老闆。倘若站在上帝視角,他當然不算是什麼江湖高人。但如果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林震南的教育真的是全心全意、可圈可點。
他從沒有藉口忙,不管兒子。相比之下,完顏洪烈是不管兒子楊康教育的。遊坦之的父親——聚賢莊主遊驥也是隻顧自己做好漢,不顧兒子的。
林震南不一樣。對兒子的武功,他抓得很緊,父子倆見面,日常都要考較武功。小說開頭,父子過招,表揚孩子:“有長進,今兒又拆多了四招!”說明什麼?說明這個爹每天都親自輔導作業。
他也注意培養孩子接班。兒子長到十九歲,他就主動和兒子聊公司事務,講為人處世、經商走鏢的道理,一點點讓兒子學著挑擔子。
有什麼問題嗎?完全沒有。
更難得的是,作為一個大商人,林震南教育兒子時仍然會講道德、講氣節,不是完全的趨利避害、見利忘義。
林平之為打抱不平,錯手殺了餘滄海的兒子,給鏢局惹來大禍——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林震南知道後卻很冷靜,“不動聲色”,並沒有劈頭蓋臉怒罵兒子,更不像陳塘關李靖那種爹一樣,綁了兒子哪吒就要去給人殺。後來他反而有擔當地誇兒子做得對,“這種人倘若撞在你爹爹手裡,一般的也是殺了”。
回顧他對兒子的整個教育,抓學習、抓成長、抓做人,言傳身教,義利兼顧。作為一個武功和見識都並不算高超的家長,林震南真的已經盡心盡力了,做到了他這個階層所能做到的一切。
如他所願,林平之也成長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青少年。哪怕後來家破人亡,逃命途中,林平之也不欺凌婦孺,不乘人之危。農婦用糞潑他,他忍怒並不還手;餓極了都不肯偷果子,因為“幼稟庭訓,寧做乞兒,不為盜賊”。
多麼感人的“庭訓”,也是多麼優良的“庭訓”。
然而最終,林平之墮落得最壞、最徹底,成了一個仇恨社會,仇恨一切人的死變態。
尤其是捅死嶽靈珊的一刻,這種事楊康、遊坦之都是不做的,林平之卻做得出,還得意洋洋,說要向左掌門表明心跡。
此時此刻,所謂的“幼稟庭訓”已付諸流水,父親的一切悉心栽培,十九年來學到的一切禮義廉恥都灰飛煙滅。因為再好的教育,也敵不過壞的社會。
他發現,這個江湖,對騙子和暴徒太過友好,對理想主義者太過殘酷。自己本份的父母是刀下鬼,青城派卻是“俠義道”;屠人者餘滄海是座上賓,屠更多人的左冷禪是大豪傑;嶽不群名為君子,只因身居高位,還能演戲;自己被踐踏,只因自己是弱者,還非要講原則。
他還意識到,這樣一個江湖上,只要你投入感情,就註定被利用;只要心懷善念,就要被嘲笑。無恥的投機者高舉著道德大棒,而真正有道德底線的人卻遍體鱗傷,正所謂天地合,賢人隱,黃鐘譭棄,瓦釜雷鳴。
尤其是他全心全意地去崇拜岳不群,視他為拯救者,並且以華山門規為聖訓,以奉獻華山為己任,搞了半天才發現自己是一棵被悉心栽培的韭菜,自己對嶽靈珊的愛,不過是這場遊戲裡的一段劇本。
林平之的故事,越琢磨,就越驚心動魄。
最怕的不是什麼都沒有為孩子做,而是明明什麼都做了,讓他美好,讓他陽光,讓他向上。
可是無論我做什麼,環境就抵消什麼。我教他五分,環境就給我抵消十分,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阻止孩子滑向深淵,而深淵就是他的宿命。
末了,我甚至懷疑林平之最恨的不是嶽不群,而是他爹。一十九年,你教我什麼積極向上,教我什麼做事做人?你為什麼不早點教我世界就是一個糞坑?
這樣我還能少挨一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