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走出了下一位“巴菲特”

上週六,94歲的沃倫·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宣佈
將於今年年底退休,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CEO
cr.investmentnews
一代傳奇億萬富翁退場
誰將接過這根市值1.1萬億美元的“接力棒”?
億萬富翁接班人
也曾是“四大打工人”
接過這份重擔的,是現年62歲,目前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董事長的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
cr.google
其實早在2021年,巴菲特就屬意Abel在他退休後接任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執行長。在上週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重申了這一決定,並表示一旦Abel成為執行長,他將全權負責伯克希爾的投資決策。
要知道,Abel將要取代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者股神巴菲特,他在任職期間為投資人們帶來了5,500,000%的回報替部分不瞭解的小夥伴問出心中的疑問:
這個格雷格·阿貝爾是誰?憑什麼接替股神巴菲特?
從平平無奇的四大打工人,到巴菲特二把手
Abel於1962年出生於加拿大Edmonton的一個普通工薪家庭,這座城市正是加拿大的石油之都。Abel少年時期,曾靠撿空瓶、送傳單、在林業工地打工攢學費。
Canada,Edmonton
cr.google
巧合的是,巴菲特小時候也幹過所有這些零工,不過他最愛的肯定還是送報紙和在他祖父的雜貨商店打工。而比巴菲特大6歲的芒格,更早的時候也曾在這個商店打過工。
Abel早年的經歷,讓他同樣對成本、現金流和長期回報保持著和老巴一樣近乎偏執的態度,巴菲特曾評價他:
“每花一美元都像在掏自己口袋。”
Abel也不是頂級名校出身。1984年,他於加拿大的阿爾伯塔大學畢業,並獲得了會計學學士學位。這所大學位列加拿大第4,全球第96名。
cr.google
不過,他最初喜歡的是金融專業,後來才轉向了會計專業,據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係。
畢業後的Abel,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普華永道的Edmonton辦公室當會計師,做財務審計類工作;之後又調至了舊金山辦公室。這一干,就幹了8年。
跟大部分四大選手的想法一樣,Abel也決定跳槽到甲方公司繼續自己的職業道路。1992年,Abel從普華永道離職,加入當地的一家地熱電力企業——加州能源公司(CalEnergy),這是一家當時由大衛·索科爾(David Sokol)經營的公用事業公司。(p.s.索科爾本人也曾被認為是巴菲特接班人的最佳人選之一)
當年的CalEnergy公司
cr.google
而Abel命運的齒輪,也從這一刻開始轉動。
CalEnergy在1992年的營業收入才1.27億美元,淨利潤大概3000萬。此時加入的Abel也才30歲左右,是公司的一名主管會計。
在90年代,CalEnergy在董事Walter Scott(巴菲特兒時好友)與CEO David Sokol的帶領下,透過逆週期收購曾經估值火熱、但後已大幅貶值甚至處於破產中的同類公司,不斷壯大自己。而Abel也在職業道路上不斷深耕,一路晉升至了公司CEO的位置。
直到1999年,一筆重大收購案將Abel與巴菲特關聯在了一起。1999年初,CalEnergy收購了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Company,並沿用其名稱。而就在同年,巴菲特加入進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收購了MidAmerican Energy的控股權。(是的,就是這麼幸運)最終,伯克希爾持股超75%,Sokol和Abel都繼續留任。
MidAmerican Energy Company
cr.google
巴菲特買下中美能源公司後,Abel也就自動加入伯克希爾·哈撒韋集團了。2008年,他被提拔為中美能源公司的CEO。也是這一年,中美能源公司被改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寶貴資產”
2018年,Abel正式加入伯克希爾·哈撒韋董事會。在以保險業務為核心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集團中,Abel卻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經驗與優勢,開闢了一條屬於他的賽道。
cr.google
Abel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副董事長,主管非保險業務。他專注於經營性業務,也就是負責除了保險外其他的投資,比如能源、零售以及鐵路運輸等。像大家比較熟悉的DQ冰雪皇后、全球四大專業跑鞋品牌之一Brooks布魯克斯都在他的業務範圍之內。
他掌管的業務,貢獻了伯克希爾·哈撒韋2/3的非投資收入。既有精準的投資眼光,又能穩健經營核心業務,幾乎就是美國版的“打工皇帝”了。
cr.google
幾十年如一日,Abel穩健、踏實的工作風格讓他在一眾投資前輩中收穫了極高的評價。作為巴菲特的接班人,他也有不少與巴菲特不同的地方。Fortune雜誌今年的專題報道提到:
“與放手管理的巴菲特不同,Abel事必躬親,對低效表現絕不姑息。”
Brooks跑鞋前CEO Jim Weber曾說,Abel每年都會數次造訪Brooks在西雅圖的總部,與管理層討論公司戰略。DQ CEO Troy Bader也說:“Abel會像任何一位優秀的管理者那樣向我們施壓。”
多年來,巴菲特一直稱讚Abel是“傑出的管理者”,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寶貴資產”。他在2023年接受CNBC採訪時說:“Abel在執行方面可能比我要強硬。當然,他在執行完後,還能帶著微笑離開,而被執行的人也能感覺良好。”
四大背景大佬又+1
神仙跳板究竟有多香?
跟Abel一樣,不少企業的高管CEO曾經都是四大會計/審計出身。“四大是跳板,出去成主管”這句話也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晉升機制定透明,滿滿福利
雖然四大起薪不高,但招聘沒有專業限制,培訓體系完善,就算是非會計專業也不用擔心:
cr.PwC
結束入職培訓後的新人,還有很多on-job-training(在職培訓)機會。德勤中國官網報告就曾透露,員工培訓總時長為1,517,858個小時,人均培訓時間長達73個小時。
cr.德勤中國
另外四大內部的職業路徑非常清晰,基本一年一小升,三年一大升。新入職的員工在3年後基本上能升上高階審計,順利的話,第六年就能晉升Manager。
在四大待的時間越長,未來的出路也就越多,原因有三:
  • 四大的工作節奏快,同樣的工作時間下,可以學習更多的技能;
  • 四大的客戶群體大多是跨國公司,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的做賬方法和準則;
  • 四大有一套完整的員工培訓體系,可以不斷的充電學習,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同步提升。
員工福利這塊四大也沒在怕的。
拿畢馬威舉例,最近畢馬威中國各地都在組織員工活動,北區去北京環球度假區,東區去上海迪士尼,南區則是戶外露營和音樂會……
組織員工相聚迪士尼等樂園,也是四大多年來的傳統活動之一。WST一位透過暑期實習成功拿下EY return offer的康奈爾學姐,分享過求職體會:夢幻!康奈爾學姐勇闖安永60天后,一舉拿下全職諮詢offer👇
在EY實習的兩個月裡,整個就可以用快樂來形容。
我們剛入職的一週有一個intern的social event,然後跟自己的部門也會有一個dinner,實習進行到一半還有第二次intern之間的social。
實習的最後一週,EY還會按照傳統,把所有的實習生都組織到了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一群人上午還在training,下午就已經跟著加勒比海盜探險了,喲呼!
“不務正業”的四大,也是絕佳的諮詢&投行跳板
如今,四大早就不是單純的會計師事務所了。往諮詢公司路子上走的四大,未來想跳去MBB等更頂尖的諮詢公司,也是很絲滑的。
參加過WST年薪百萬分享會的Monica導師,就分享了她從KPMG管理諮詢部門實習,到成功跳槽進MBB之一做全職諮詢的經歷👉“求職的日子就像高考:面了7輪,我從非目標校上岸MBB全職…”
而四大的Financial Advisory,則是跳槽至投資圈的最佳跳板,所以四大Financial Advisory比較喜歡金融和Accounting背景的人,因為他們會做很多transaction services,甚至和IB會相似。
WST就有不少學員透過求職探索,早早準備規劃拿下了四大的Financial Advisory和Consulting Offer,以下僅展示部分:
德勤面試是以behavioral問題為主,因為四大一般會assume一個學生什麼也不知道,更多透過行為面試題去考驗這個candidate是否符合公司的culture。並且從整個求職季的經驗來看,美國大多數金融公司有70%的時間都在提問behavioral問題,或者是基於簡歷去展開提問。
德勤給我的感受氛圍相對輕鬆,也比較尊重求職者,我也很看重後續的職業發展。當時德勤的面試官表示,如果你後續想轉崗,德勤的manager都會非常支援你的決定,並且會幫助內推,而不會阻攔。這讓我感覺德勤的職業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四大case的結構是千變萬化的,他不像常規的面試,沒有math problem,但會針對某一環節進行深挖,可能是列框架又或者是其他。不過主要還是和business相關,一般不會超出平時訓練的內容範圍。
而MBB的case考察點會更宏觀,可能涉及體育,也可能和生態系統相關,像我當時面的case是關於美國足球隊解決injuries數量過多的問題。
更多進四大的學員故事可戳👇
……
想和這些學長學姐一樣進入四大?想知道自己面試有哪些問題需要改進?想要和專業的mentor進行高質量的case mock?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