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臺中國赴美申請反飆升6%!藤校牛劍搶人升級,深圳“英美雙申”黑馬校獲牛津、萊斯…

3月20日,特朗普正式簽署行政令推動教育部的關閉;此前,美國有議員計劃提出一項法案,要全面禁止中國公民獲得赴美留學簽證——最近種種海外留學的“么蛾子”讓很多家長質疑,是否還要讓孩子出國?

但最新的資料卻出乎所有人意料!Common APP更新了截至3月1日2025美本申請資料,美國大學迎來了創紀錄的申請熱潮,First-Year申請總人數高達1,390,250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

其中,中國申請者似乎並沒有受到各種不確定的影響,申請者數量反而比去年飆升6%,達到18,355人,超過印度穩居國際申請者榜首,在連續三年下跌後首次回升,呈現出復甦勢頭!看來理智的中國家庭仍然看好出國留學的價值。
而從今年放榜來看,我們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趨勢:頂級大學對申請者的期待改變了——光卷標化成績,“套模板”刷活動和競賽,早已經成為過去式。這些大學期待在學生身上看到一個更重要的素質——透過跨學科思考靈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以響應AI時代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比如賓大率先推出了人工智慧專業,成為了第一所擁有AI專業的藤校,整合了數學、資料分析、認知科學、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的知識;杜克大學調整了招生政策,不再對文書和標化成績評分,而是對全面綜合素質(尤其是跨學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些能夠適應新時代的學生,往往是兼備硬核學術基礎和綜合軟實力的。而

今年的錄取結果也表明,世界名校已經紛紛向這樣的學生丟擲橄欖枝。

我最近就聽說了兩個這樣的例子:
C同學
2025年錄取牛津大學化學專業,校內績點優異,國際化學競賽拔得頭籌只是基本操作,在這些標準動作之外,他不僅有自己的化學研究成果,組建科學社團每週帶同學做實驗,還喜歡思考哲學問題,在含金量極高的John Locke寫作比賽的哲學方向入圍了Shortlist獲獎名單;
F同學
最近同時收穫了美國的萊斯大學(U.S.News 17)的ED錄取以及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QS 9)的offer,雖然走的是人文+藝術路線,但她曾作為國際生物基因工程比賽 IGEM 史上最小參賽隊伍的成員,和團隊一起獲得全球銅獎的經歷,無疑是作品集和標化成績之外的顯著加分項……
兩位同學,來自於同一所學校——深圳薈同學校。不僅如此,他們還都是2019年就入讀薈同的“創校生”。
■ C同學和F同學剛入讀薈同的時候
自創辦以來,坐落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充滿未來感”的薈同學校一直備受家長矚目。6年間,薈同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升學成績單:
2023屆,學校的第二屆畢業生,就已經名校含量十足:
美國方向有加州伯克利、NYU、範德堡和CMU等
英國方向有UCL、愛丁堡大學和曼大等
度非常高的香港,也有港大、港科大、港理工的offer; 
綜合2022-2024前三屆畢業生,100%升入海外大學,其中70%升入美國Top30院校,90%升入美國Top50院校。平均每位畢業生收到4-5份大學錄取通知書。
今年牛津、帝國理工和UCL的Offer,打破了“薈同是美系學校”的誤解,也證明了薈同課程和培養方式得到全球頂尖高校的認可,給想要英美雙申、香港保底的家長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薈同獨特的課程體系——它沒有采用市面上主流的三大國際課程,而是以博雅教育為目標,融合不同課程體系的精華,增加更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學習專案。這套課程不僅獲得Cognia認證,更能夠同時滿足申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的要求。
當我翻開薈同的課表,真的震驚了!“多視角下的社會問題探索”、“深度歷史研究:現代世界的形成”、“生物學與生物工程”、“機器人學與計算機科學”……豐富的課程選擇讓我彷彿置身於美國頂尖文理學院的課堂。
與此同時,學校還提供了200+課後課的豐富活動資源:喜歡運動的有《荒野生存》貝爺獨家合作的生存探索;喜歡科技的有大疆製造和機器工程;喜歡語言的甚至還有拉丁語課……所有課後課和活動都可以在學校“一站式”搞定。
身處大灣區,當然也少不了與大廠、高校和各類知識機構的聯動:大疆、華大基因、騰訊、清華和北大的深圳研究院、港大、各大藝術館……學生有機會走進高校參與科研,大廠的工程師也能進入校園,與老師們一起研發適合中小學生的科技課程。這樣的配置在K12階段可以說是相當奢侈了。
從1年級到12年級,每一位薈同學生都會有一名導師。薈同師資可謂國際化學校中的頂配存在——不僅有本科畢業於哈佛、牛津、劍橋、賓大的外籍教師教授日常課程,更有數位擁有NYU、UCLA、人大等博士學位的中方教師能直接帶學術研究和競賽。
學校還常設“駐校科學家”,設計嫦娥八號射電望遠鏡的南非量子生物學博士給學生上課,探討登月和移居火星的必要條件。
■ 在薈同擔任駐校科學家期間,Dr Marais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這所學校究竟如何構建出自己的課程體系?這套課程體系又是如何讓每個學生都具備跨學科的能力?
帶著對薈同的好奇,我採訪了薈同課程總監孔維伊老師。在與孔老師的對談中,我看到了未來教育發展中一個鼓舞人心的趨勢——個性化。
 3/28 & 4/12 遇見未來教育 
深圳薈同開放日報名通道
👇掃碼鎖定席位👇
參加開放日可以體驗到:
⭕️ 沉浸式探校:體驗超有設計感的現代化校園、親身體驗融合課程及豐富的工作室課程
⭕️ 1V1成長規劃:與薈同校長、一線教學老師及學生代表面對面交流
著迷天體物理和哲學的孩子
錄取牛津化學專業
相信很多家長和我有一樣的疑惑:不採用主流的國際課程,而是自有體系,如何滿足基礎的標化考試?又如何能拓展素養,實現文理兼修?
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孔老師後,她做了一個類比:
簡單來說,薈同的課程可以看做是文理學院的高中版。美國的文理學院,是博雅教育體系的精髓,其特點是小班制的課堂,師生之間密集的互動,以及廣泛知識體系的涉獵。
很多人不認為高中的學生,有能力進行文理學院這種模式的學習,但實際上完全是可以的。薈同的課程,希望能讓同學們在更有想象力的年紀,就多方面接觸到有深度的學業內容。同時透過跨學科的專案,以及老師的引導,讓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 

C同學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
C同學從公立小學畢業後轉軌國際,來到薈同的初中部。在薈同鼓勵探索的氛圍中,他最先感興趣的是物理,尤其是與廣袤宇宙相關的天體物理。
薈同強調學科之間的彼此關聯,學習的內容不會侷限在單一學科。老師也鼓勵大家橫向探索。物理的重點不是記住某一個公式定理,而是讓學生養成有邏輯的思維,這會讓他們在今後所有的理科學習中都獲益。

C同學便是在廣泛涉獵了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以及中外文學文化後,發現自己最擅長和感興趣的其實是化學。
  • 一方面,化學非常綜合,連線了物理和生物,解釋自然演變,生命從無機到有機,這個學科特點令他異常著迷;
  • 另一方面,化學強調動手實驗,根據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推斷,這有別於非常依賴抽象想象和推演的數學和物理,是他更喜歡的探索科學的方式。
但他不是一頭扎進了化學裡。中文活動上,他擔任詩詞比賽的主持人;對哲學頗有興趣的他,還跟著薈同英文教師、畢業於劍橋大學的 Ms Wessel學習和了解了西方哲學史。
■ C同學擔當活動主持
C同學的故事並非孤例。在薈同,有的同學在不斷探索中找準了方向,有的同學則是從最初的迷茫逐漸收穫成長。種種積極的轉變背後,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作為依託。
兼顧嚴謹學術和個性探索的課程體系,
校內就能搞定競賽和活動
薈同的課程體系,主要分成了三大模組:
模組一
學術課程
重點是幫助學生打好學科的紮實基礎。在九至十二年級,學術課程具體又分為了基礎、高階和榮譽三個梯度,難度逐級上升。
拿化學來說,C同學的學習經歷,既涵蓋了學科的知識,還透過做實驗和Research的方式,鍛鍊了動手能力和學術思維。在薈同的化學實驗室,至今還保留著C同學“銀鏡實驗”的成果——一個覆蓋著一層銀色鏡子的圓底燒瓶。
■  C同學“銀鏡實驗”的圓底燒瓶
“高階的學術課程,要求已經遠超過AP考試的難度和要求了。”孔老師說。
難度最高的榮譽課程和榮譽學者課程,開設了如下科目:
多視角下的社會問題探索
社會科學的本土化研究
從哲學到神學的人文之旅
深度歷史研究:現代世界的形成
中世紀歐洲文學
文學與哲學、政治及經濟
生物學與生物工程
數學與建模
線性代數高階
有機化學
機器人學與計算機科學
格奧爾格·康托爾與庫爾特·哥德爾:超限集合論與元數學
經濟學史
影像中的世界主義城市
……
對於希望衝擊名校、重視學術以及拓展視野的學生而言,這些都是“寶藏課程”,在招生官眼裡,這些課程能夠展現學生對自己熱愛的領域深入研究的能力和決心。
C同學跟著劍橋老師學哲學,就是這樣的例子。他特別提到:
如果說研究自然科學是一種對外部知識的習得,那其實我們也需要一些對自己的反思,一種向內的探索。”
模組二
超越核心課程
透過“跨學科”和“專案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今年收穫萊斯和UCL錄取的F同學就是透過這個課程體系收穫頗豐。
剛來薈同的時候,F同學比較內向,幫助她踏出舒適區並找到未來方向的第一步,就是是超越核心板塊的“城市課堂”。
當時,老師帶著同學們走進了深圳的一個城中村進行調研。經過觀察和採訪後,同學們發現,社群中缺乏公共座椅,老年人經常自帶小馬紮,很累又不方便。大家決定利用回收的材料做一些便民座椅。

一系列溝通和採訪,讓F同學從膽怯變得自信從容,而動手能力本就是長處,她更是在收穫成就感的同時,對“設計”和“創意”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設計的利他性。
在這之後,F同學明確了“藝術+人文”的申請方向,積極參與了各種公益設計活動,將福利院特殊兒童的藝術作品設計成各類周邊,呼籲更多社會關注;她還主動發起了“女書工作坊”,在校園裡展開了女書的傳承和保護活動。
她帶領低年級同學完成的女書畫扇,成為學校“全球歷史”特展的一部分。

與“城市課堂”一樣,“全球歷史”也是薈同獨具特色的超越核心課程之一。
孔老師介紹說,這個全英授課的歷史課程貫穿1-8年級,會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切入歷史。比如五年級學習世界大戰這一主題,不單單從戰爭的時間線切入,而是融入不同的學科和內容,例如密碼學、戰後技術變革、關於勇氣的人物故事等,讓學生充分體會人類發展程序的方方面面。
👇點選看全球歷史成果展👇
模組三
工作室課程
旨在幫助學生在課外的時間裡圍繞興趣或者目標進行活動。
薈同開設的工作室課程,數量多達217門,涵蓋了特約合作與高階運動、學術競賽校隊、創意與表演藝術、人文與社科、綜合體適能、繽紛俱樂部等6大領域。
薈同工作室課程清單之豐富,讓我不住地感慨,在這裡做學生太幸福了–
  • 熱愛運動和戶外的,可以選薈同與《荒野生存》貝爺獨家合作的貝爾生存探索,觸式橄欖球,還有因地制宜的賽艇和帆船;
  • 喜歡科技的,可以選大疆製造和機器工程、C++、Python等各類程式語言;
  • 鍾情外語的,就去上日語法語西語,甚至還有拉丁語!
此外,無論理科競賽,還是英語辯論演講,各類國際賽道競賽,學校都提供專業輔導。這無疑給家長省了不少心。
■ 同學們在經濟學課堂上進行辯論
10年級的時候,F同學參加了薈同創校教師、初中學段長——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賈俊博士當時開設的John Locke論文寫作指導課。
她選擇了“幸福能否被測量?(Can happiness be measured?) ”的論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她將學界若干種測量幸福的方法進行了歸類,幾經修改後的投稿最終拿到Distinction 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當時還沒有接觸過AP心理學課程。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入門並取得這樣的成果,課程含金量和老師教導水平可見一斑。
 3/28 & 4/12 遇見未來教育 
深圳薈同開放日報名通道
👇掃碼鎖定席位👇
參加開放日可以體驗到:
⭕️ 沉浸式探校:體驗超有設計感的現代化校園、親身體驗融合課程及豐富的工作室課程
⭕️ 1V1成長規劃:與薈同校長、一線教學老師及學生代表面對面交流
每一名學生都配備導師,
校長獎學金助力爬藤衝牛劍
經過研究我發現,薈同實現個性化教育,幫助每個學生找到最佳發展路徑的兩大法寶:
  • 一是課程體系
  • 二是導師制
很多家庭進入國際賽道後就會發現,如何根據孩子特點合理規劃,才是擺在家長面前最大的挑戰。尤其是在資源極大豐富的前提下,如何取捨,如何“點菜”,不是專業人士,還真有些摸不著頭腦。
為此,薈同在1-12年級,推行導師制,確保每位老師負責不超過10名學生。其中,1-8年級學生的導師為自己班級老師之一,9-12年級的學生則在個人導師之外,另配校內升學輔導老師。
導師職責覆蓋了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從觀察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到指導學習和升學,再到成為學生和家庭以及外部資源的連線橋樑。
關注如此細緻,也難怪有畢業生如此感嘆:
在薈同,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被老師重視和在意的感覺。老師們甚至主動去了解我以往的經歷,不僅會解答我在學業和未來專業路線上的疑惑,也會關心我的興趣愛好、鼓勵我挑戰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C同學在明確化學的方向後,薈同的創校教師、紐約大學化學系全獎博士林天啟老師成為了他的導師。
林博士帶著C同學做了很多化學實驗,還鼓勵他寫郵件申請與美國名校的老師一起合作科研專案。在他的推動下,C同學線上與華盛頓大學教授一起探索瞭如何利用傳統中藥提取物設計抗癌藥物的合成路徑,並得到了教授的讚許。

作為獲得校長獎學金的同學之一,C同學還有另一位導師——薈同外方校長Jim Hawkins先生。
Jim Hawkins的履歷非常耀眼:畢業於牛津大學後,在教育領域深耕30多年,歷任四所學校的校長,其中包括英國頂尖的私校哈羅公學和諾維奇學校。
在薈同,他不僅擔綱學校管理,也活躍在教學一線,親自教授前文提到的榮譽學者課程中的數學哲學課(Georg Cantor and Kurt Gödel: Transfinite Set Theory and Metamathematics)。

許多家長慕名而來,他們都好奇Jim Hawkins校長為何選擇從英國哈羅來到深圳薈同。
事實上,Jim Hawkins校長在薈同創校時就已加入,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認為教育是傳統與創新的平衡,是嚴謹學術與自由探索人生的平衡,他希望打破許多百年老校因慣性而形成的桎梏,帶領薈同真正成為“一所屬於未來的學校”。
如今正值新一年的招生季,薈同歡迎各年段的學生申請入學👇👇,踏上這段激動人心的成長旅程,盡情發揮自己的潛力。
而與小C同學一樣渴望進入牛津、劍橋、藤校或Top10院校追尋學術夢想的G10-11學生,可以申請成為薈同校長獎學金受益人。
獲得校長獎學金的學生,不僅可以免除一年近30w的學費,還可以在以下方面獲得獨一無二的資源:
01
從入學第一天起就可以得到Jim Hawkins校長的指導直至畢業。校長將定期與獎學金學生單獨會面,給予學生關於升學擇校和職業規劃的建議,指導學生如何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實現自己的想法。作為大學申請流程的重要部分,校長將親自為獎學金學生撰寫推薦信,詳細介紹學生的獨特閃光之處,助力學生衝刺全球TOP10名校。
02
學校將為獎學金學生制定最科學、最利於其發展的學術和課外活動安排。學校專業的指導團隊會幫助學生在取得突出學術成就的同時,安排高質量的活動,確保學生得到詳實的年級檔案,博得頂尖院校青睞。
03
學生將得到頂尖升學顧問的個性化升學輔導和支援,獲得通往世界頂尖名校的金鑰匙。
04
獎學金學生將有機會與備受景仰及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傑出人士交流、互動,建立長久關係,收穫全球精英人脈資源。並可以結識進入耶魯、斯坦福、牛津、劍橋、哥大等名校的優秀校友,深入瞭解這些大學和海外生活。
牛娃們還等什麼,趕快申請吧!
 3/28 & 4/12 遇見未來教育 
深圳薈同開放日報名通道
👇掃碼鎖定席位👇
參加開放日可以體驗到:
⭕️ 沉浸式探校:體驗超有設計感的現代化校園、親身體驗融合課程及豐富的工作室課程
⭕️ 1V1成長規劃:與薈同校長、一線教學老師及學生代表面對面交流
學校資訊
目前招收班級:幼兒園至中學
班型:20人左右
課程體系:
幼兒園課程將基於義大利瑞吉歐教育模式,採用生成式的專案課程。
1至9年級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符合中國國家課程標準,採納世界各地的最佳教學實踐和原則。
高年級階段,提供薈同校本課程,能夠支援孩子們參加 A Level 和 AP 的考試。
學費標準:薈同幼兒園學費為24.8萬/年。一至九年級的學費為26.3萬/年。
上課地點:深圳市南山區海城街8號 薈同學校
諮詢電話:0755-8785 7626 (工作日9:00-17:00)
招生熱線:18126356919(微信同號)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