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墨爾本的奢侈品店簡直成了"劫匪打卡地"!
一夥囂張的竊賊專門瞄準高階品牌店,開車猛撞店面,搶走價值數百萬澳元的奢侈品包包、鞋子和珠寶,然後透過黑市轉賣。

警方透露,光是近幾年,這幫人就至少犯案20起,捲走的奢侈品總價值超過$1000萬!
而Collins St更是"重災區",幾乎一半的劫案都發生在這條奢侈品街上。

3月,Collins St的Dior店鋪就慘遭兩次"撞店搶劫",Crown的Louis Vuitton門店也未能倖免。
Hermès、Berluti和Franck Muller等大牌同樣被盯上。
要知道,這些品牌最便宜的小物件都要$500起步,而包包和手錶更是能飆到$20,000甚至$200,000!

"這幫人不僅偷東西,還特別猖狂,直接開車撞碎店面,留下的破壞簡直離譜!"警官Ben Smith表示。
更讓人擔憂的是,這幫劫匪至今仍逍遙法外,警方調查還在進行中。

澳洲零售商協會的Fleur Brown直言:"員工不該每天提心吊膽地上班!"
她提到,最近Dior被撞店的案件雖然沒造成人員傷亡,但零售業的犯罪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

資料顯示,去年維州的零售盜竊案飆升至38,750起,比2020年幾乎翻了一倍!
而CBD及周邊地區的盜竊案也從2023年的1,765起猛增到去年的2,848起。
Brown呼籲政府趕緊落實此前承諾的"砍刀禁令"和加強警方搜查權,並重點打擊有組織的零售犯罪團伙——據信,這幫人造成了品牌損失中的60%以上!

目前,警方仍在追查這系列劫案,但尚無逮捕行動。
看來,墨爾本的奢侈品店還得繼續"繃緊神經"了……
而墨爾本人每次看到新聞說某家Dior、Gucci、LV被洗劫一空,貨櫃都被拖走、玻璃砸碎、現場狼藉……
不少人都會想:這些動輒幾千幾萬刀的奢侈品,到底去哪兒了?
根據警方和媒體多年來的調查經驗,這類高階奢侈品被盜後主要有以下幾種去向:
-
黑市私下轉賣這是最常見的路徑。墨爾本甚至全澳都有一些“地下奢侈品交易圈”,這些地方不會出現在eBay、Facebook Marketplace這樣的大眾平臺上,而是透過熟人介紹、加密通訊、私密賬號交易。一些盜賊團伙專門有人負責清洗贓物,甚至包裝、拍照都很“專業”,有時候價格只賣原價的三分之一,但依然有人搶著買。
-
跨州或跨國轉手有些團伙有更大的網路,盜來的貨品會被轉運到其他州(例如新州、昆州),甚至透過郵寄或人肉帶貨方式走私到東南亞、中東或中國市場。特別是那些全球都搶手的款式(比如Gucci的經典包、LV的限量聯名款),在國外黑市甚至比澳洲賣得更快。
-
透過“代購”洗白聽起來有點離譜,但確實有個別“代購”或微商會充當掮客,把贓物包裝成“海外直郵正品”,用各種手段混在正規商品中銷售,特別是朋友圈、小紅書、閒魚等平臺,真真假假很難分辨。對買家來說,只看到“低價正品”,卻不知道背後是搶來的貨。
-
自己留下來用 or 禮品轉送少部分盜賊是“衝動型”作案,搶回來後並不急著賣,而是自己留著用,或送給親戚朋友當禮物。警方曾在一些窩點裡發現有人家中“豪氣”堆滿奢侈品,結果一查全是從高階商場偷來的。
-
直接丟棄或被毀(少見但存在)有些搶劫行動失敗或遭警方追捕時,贓物被匆忙丟棄,甚至焚燬掩蓋證據。這種情況相對較少,但也確實發生過,尤其是在警方突襲或設路障時。
維州警方曾多次表示,這類針對奢侈品牌的搶劫行為背後往往是有組織犯罪團伙操控,作案迅速、分工明確,目標明確鎖定高價值商品。而警方一旦破案,往往能查出一整條“銷贓鏈”。
不過也要提醒一下各位,如果你看到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奢侈品,要多長個心眼。
買到贓物,不僅沒撿到便宜,一旦被查到還有可能涉嫌接收贓物罪,後果很嚴重。
你覺得這類奢侈品搶劫是否越來越猖獗?或者你曾在某平臺刷到“離譜便宜”的大牌包?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和看法。

很開心認識你!
我是墨妮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