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怎麼做基因組測序

中國發表基因組測序的文章,二十多年來氾濫成災。
大多數是為了發文章,不為了科學,而“做的”。
大多數,是乏味的測序,而不結合科學問題,沒有真正的科學討論、科學意義。
典型的是測序公司的初級技術人員就可以包攬的工作,實際上就有違反基本科學常規的公司,讓完全不做技術的企業其他人員,成為論文的第一作者,並以此拿哥本哈根大學的博士學位,作為公司對員工的獎勵。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華大基因內部員工,多個員工,告訴我的。誰要驗證,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不做技術、沒有去哥本哈根上學的人,居然有論文發表、居然是哥本哈根大學的博士。
(任何哥本哈根大學的真博士,不要因此再抗議我,而應該抗議塗黑你們學位的公司和作賤你們學位的哥本哈根大學有關教授和領導)。
而在這樣的背景中,我讀文章,發現有完全與此不同的優秀科學家。
我一直保持閱讀紙質版科學期刊的習慣。這樣,有時電子版沒有讀的文章,紙質版再給一次機會,可能閱讀更仔細。
今天,我讀到2024年9月的Nature Genetics。上面有朱玉賢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發表的文章,棉花基因組以及透過基因組分析發現一個序列。他們研究了其功能,提出一個前人沒想到的調控胚胎髮育的分子機理。
這樣的文章,就是一直關心功能、其測序不是為了一篇文章,而是為了更多、更深理解生物學機理。
這篇文章,雖然有基因組測序、雖然需要用到公司的服務,可是作者中完全沒有公司的人。原因是公司只做技術服務,而科學分析、科學思考、科學研究都是朱老師和他的團隊做的,每一章圖表也是朱老師課題組做的。所以,公司不僅沒有出現在作者行列,連致謝都沒有,因為他們不過是提供付費服務,正如我們每一個實驗科學的課題組也購買過其他試劑或服務一樣,完全不用列公司的人。
這就是真科學家為了真科學問題做的真需要測序輔助的真研究。科學家和科學團隊貢獻是科學的主導,輔助測序猶如購買試劑。
於此相反的是一些偽科學家/不想好好做科學的科學家為了發文章得個人利益做的非研究性質的測序。測序是主導,科學是為了發文章戴上的偽裝。
如果有人還不清楚哪些文章是科學、哪些文章是技工,看看文章作者中企業的員工佔多少。凡是名列第一的作者(包括並列第一)是公司的、凡是通訊作者(包括並列通訊作者)是公司的,一般來說、一般絕大多數這類的就是騙錢、偏名的劣質科學(不排除企業的是優質技工、但大學和科研院所的人做這種文章的作者就是劣質科學)。
2025年1月15日 2:58-3:21 pm
(對不清楚的可能誤會我表揚北大老師的人需要說明:朱老師幫助武大建立了高等研究院,我們已多年沒見)
功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