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Panopth留學過來人
當地時間4月17日,Kylie Byunz在收到她的夢校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SU)的錄取通知書後,帶著她的父母與其他數十個家庭一起參觀塔拉哈西校園。
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就在他們在禮堂坐下參與學生小組討論沒多久,一名 FSU 學生衝進房間並大喊,“各位!有訊息說校園裡有一名活躍的槍手!”並重復了幾次。

就這樣校園之旅變成了一場沉默的噩夢,80-100名被錄取的學生及家長蜷縮在禮堂裡。兩個小時,他們等待著…
01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發生槍擊
4月17日11點50左右,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發生了一起槍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至少六人受傷,其中一人情況危急,其他五人傷勢嚴重。遇難的兩人不是該校的學生。
目前,槍手已被逮捕,尚不知他的作案動機。當局確認嫌疑人是20歲的FSU學生菲尼克斯·伊克納(Phoenix Ikner),他是當地治安官副手的兒子,該副警長擔任當地學校資源官員。此次所用槍支也是他母親曾經使用過的軍用武器。據一名執法官員稱,在該校的學生會發現了一把霰彈槍,在嫌疑人的車裡發現了另一把槍。

值得慶幸的是,塔拉哈西紀念醫療保健中心(Tallahassee Memorial Health Care)的外科醫生布雷特·霍華德(Brett Howard)博士證實,“六名送來醫院的傷者手術都非常成功”。但他絕透露槍手嫌疑人是否是醫院因槍擊事件而接受治療的六名患者之一。

嫌疑人被逮捕後,校園很快恢復了平靜。但學生依舊被要求遠離活躍的犯罪現場區域,且所有課程和學校活動都取消到明天。
據一名在校園裡看到嫌疑人的學生說,槍手開槍似乎是隨機的,沒有針對任何人。
當他轉向那個女人並向她開槍時,我才意識到,沒有目標,目標就是他能看到的任何人。然後我飛快逃走,我跑的時候有 20 秒,伴隨的只是一槍接一槍…
槍擊發生時,大四學生加布裡埃爾·桑託羅(Gabriel Santoro)槍擊發生時正在該校的貝拉米大樓上課,當時他的一位同學收到了一條資訊,說他們旁邊的大樓裡可能有槍手。
猶豫片刻後,其中一名學生抓起一張桌子擋住了門,桑託羅和其他同學開始增加更多的桌椅。

一些學生描述了他們在教室裡等待幫助時給親人含淚打電話,還有一些學生回憶起他們接受的積極射擊訓練——許多人從小就接受了訓練。
前文提到的跟父母一起參觀校園的女孩說:
從小學開始,多年的積極射擊訓練讓我為這樣的災難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槍擊發生時,我絕對認為這些訓練在那一刻似乎毫無意義。但現在回頭看,我感覺也許是這些訓練讓我……壓力不那麼大。
對於未來入學問題,她不認為會對她造成什麼入學上的擔憂,FSU處理這種情況的方式讓她今年秋天在那裡上大學時感到更安全。
(咱就是說,要苦中作樂找安慰,還得是你們美國人)
儘管很多人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政治學和統計學專業的學生霍爾頓·馬穆拉 (Holden Mamula)將槍擊事件描述為令人痛苦和可怕的。
我們怎麼不斷發生這些事件,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大規模槍擊事件,這對我來說太瘋狂了。我認為在你經歷過之前,你不會感受到那種情緒。
從學生們的敘述中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都為槍擊做過準備。
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槍擊。
早在2014年就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槍擊事件。一名31歲的律師和該校畢業生深夜在圖書館入口處開槍,射殺了三人,一人重傷。槍手出於對政府和個人問題的偏執狂。
當時圖書館裡有多達500名學生,他們被迫驚恐地擠在他們建造的路障後面,試圖將槍手拒之門外。最後,槍手在外面的輪椅坡道上被殺。儘管如此,這場悲劇還是在校園內外留下了印記。
槍擊距離每個在美的人似乎都很近。
根據Gun Violence Archive統計,僅2025年就已經發生了81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包括:
達拉斯高中槍擊事件,造成4名學生受傷新墨西哥州公園發生槍擊事件,造成3人死亡,15人受傷華盛頓的一場家庭聚會,兩名年輕人死亡,數人受傷

2025年大規模槍擊事件
大規模槍擊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美國現象。雖然它們通常被歸為一種型別的事件,但它們有幾種不同的型別,包括公共槍擊、酒吧/俱樂部事件、家庭殉葬、駕車、工作場所和那些無法描述的事件,但根據既定的基礎定義,它們至少有四名受害者被槍殺,受傷或死亡,不包括任何可能在事件中喪生或受傷的槍手。
另外根據2025年校園槍支事件報告,美國幾乎每天都會在校園內發現持槍者,或者槍支,儘管絕大部分並沒有造成傷害,但是緊張的情緒仍然不可避免蔓延。

既然情況如此嚴重,那麼為何美國還是不禁槍呢?
03
為何美國不禁槍?
FSU槍擊事件發生後,特朗普迅速發聲,他表示“槍擊令人遺憾,但他不太可能尋求改變國家的槍支法”。

特朗普本人是第二修正案的大力倡導者,他不認為槍有什麼問題,“開槍的不是槍,是人”。
就立法而言,這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我有義務保護第二修正案,我參加了第二修正案的競選,以及許多其他事情,我將永遠保護第二修正案。
但這並不是他的一慣態度,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特朗普表示他對擴大購買槍支的背景調查持開放態度,但後來在白宮與時任全國步槍協會執行長韋恩·拉皮埃爾(Wayne LaPierre)會面後,他改變了想法。由此,禁槍問題可見一斑。
首先給小夥伴們科普一下我們常說的第二修正案,其實就是很短的一句話:
美國權利法案第二條原文: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根據這條法案,為了國家安全,美國人民持有並攜帶武器的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項法案是美國權利法案的一部分,於1791年12月15日被批准。
基於這項法案,美國不廢除槍支制度的原因涉及憲法、歷史、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多重複雜因素:
1.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明確規定“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這一條款被視為對抗政府暴政、維護自由的核心保障。其歷史可追溯至獨立戰爭時期,民兵用槍支爭取獨立,槍支成為自由和反抗壓迫的象徵。
槍支被許多美國人視為個人權利的重要體現,尤其在鄉村和中西部地區,持槍與狩獵、家庭安全等生活方式深度繫結。部分民眾認為,公民持槍是對政府權力的必要制衡(路易吉:在想我的事?),確保公權力無法濫用。

全國步槍協會(NRA)等組織透過資金支援和政治遊說,長期影響聯邦和州級立法,阻止嚴格控槍法案透過。共和黨與民主黨在槍支問題上立場對立,導致聯邦層面難以達成共識。
槍支產業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數十億美元,涉及製造、銷售、稅收等環節,直接支撐大量就業崗位。全面禁槍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和地方財政危機。
美國地廣人稀,警力覆蓋不足,部分民眾將槍支視為保護財產和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調查顯示,槍支的威懾作用可能降低潛在犯罪率。
美國民間槍支存量超過3.8億支,遠超人口總數,即便立法禁槍,執行收繳和管理成本極高,且可能引發社會動盪。
儘管槍支暴力頻發,但全面禁槍缺乏多數民意支援。城市與鄉村、不同州之間對槍支的態度差異顯著,部分民眾僅支援加強管制而非徹底廢除。
近年來,美國更傾向於推動背景審查、限制高危人群購槍等“控槍”政策,而非直接挑戰憲法根基的“禁槍”方案。
整體看下來,這是歷史是傳統是自由是經濟是政治是社會觀念,甚至也是安全。
槍支問題背後既是對自由價值觀的極端維護,也暴露了利益集團與民意分裂的深刻矛盾。
當他們說無能為力時,暴露的也許是美國的從未成長。而我們也許只能說,這是人民的選擇。
最後,還是提醒各位在美小夥伴:
Gun Violence Archive統計的近十年槍擊資料顯示,大流行期間,槍擊犯罪顯著增加。值得慶幸的是,2024年有所好轉。
但是目前美國國內經濟政治形勢緊張,大家還是要注意一下。防止種族仇恨以及政治爭端帶來的危險。

你怎麼看待這起槍擊?你遭遇過嗎?你做過心理準備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