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再多記錄也白扯,系列最差了

美劇《白蓮花度假村》第三季大結局了。
從熱度上看,這無疑是近期北美最熱的月度大劇了,起碼從資料的角度,本劇破了一大堆紀錄
比如,來自官方統計,《白蓮花度假村》第三季的最終集吸引了620萬觀眾的觀看,這一數字比上週的第七集高出30%,並且比第二季的最終集高出51%。
同時,相比當初第三季剛開播時候的觀眾數,翻了2.5倍。
而在HBO max平臺上,本劇的一整季,每集播出後都是熱度第一。

總之,從播放量及關注度方面,本劇都是當之無愧的北美最熱劇集。

這部劇之所以會這麼火,首先,還是源自前兩季出色的口碑和熱度,為這個系列積累了不少忠實粉絲。

作為HBO這幾年最出色的諷刺喜劇,本劇對於西方富人階層生活的混亂與虛偽進行了尖銳的諷刺,堪稱抓馬又精彩。
尤其是,還貢獻了諸如譚雅這樣非常標誌性的角色,也讓本劇在之後的艾美獎和金球獎等很多獎項上收穫頗豐。
這次的第三季,也首次把地點搬到了東方,來到了泰國的度假村,並邀請了Lisa加盟出演。
她的加盟,無疑擴充套件了本劇的受眾群。在原有西方觀眾的基礎上,讓更多泰國和東南亞觀眾,以及喜歡K-pop的觀眾,都開始去關注這套美劇。

這也是本劇收視率得以上升的原因。

當然,無論收視率如何上漲,關注度如何提升。

《白蓮花度假村》第三季,顯然是這個系列裡,最差的一季了。

這可不光是我這麼說。
本劇豆瓣現在評分7.0分,是三季最低分(前兩季都在8分以上),而且可以更低。

而爛番茄87%的新鮮度,7.8分,同樣是三季最低分。

當然,批評這個劇,還是要有個前提,那就是,這是基於這個系列本身的基礎上做的比較。

相比很多爛劇,《白蓮花度假村》第三季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更多的還是遺憾,或者是失望的情緒吧。

尤其是,在第二季質量飛速提升,讓大家都對第三季充滿期待之後,卻只帶來這樣程度的一部平庸的作品,總是讓人很失望的事情。

或者,自我突破確實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這種單季獨立的故事,確實會面對類似的問題,比如重複和俗套。

既要保證整個系列的風格與主題一致性,又要在每季有新意,確實非常困難。所以,第三季一開始就被輿論批評為過於重複,缺乏新意。

仍然是一群有錢人的空虛故事,物質上的富足與精神上的空虛,卻也沒辦法玩出更多花樣。

最終,只能拼命設計更多噱頭,露更多的點。
就好像第三季發展到中段的那個小高潮,兄弟情深那場戲。
噱頭是做得很足了,卻同時招來不少負面的評價,因為很多觀眾會覺得,這樣的設計實在是太刻意了。

從情節和人物合理性上並沒有那麼有說服力,更多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更有噱頭,更狗血。

也就是說,是否有宣傳效果已經大過劇情和邏輯本身了。
而到了大結局那集,更是用非常多莫名其妙,又不是很合理的轉折,去硬造狗血情節了。
比如,Ratliff一家的自殺設定,以一種非常狗血的方式,又以完全無法理解的方式和解,也讓諷刺變得奇怪且溫和。

至於Rick那條線裡面,他是你爸爸的反轉,更成為公認的爛梗之王了。真的就是沒有反轉硬寫的感覺了。

之前看訪談,其實原劇大結局還有一個狗血情節被刪掉了。
那就是Ratliff家的女兒,在發現自己無法接受艱苦的靈脩生活之後,非常崩潰,決定要做愛,於是在回到酒店後,跟Belinda的兒子睡了,當然,這場戲最後是被去掉了。

反正呢,無論劇情設計的怎樣狗血,劇集的吸引力卻是大大下降的。

更大的遺憾在於,前兩季雖然也是群戲故事,卻給予了各種角色非常豐富的自我發揮空間,並誕生了很多非常有性格,且可以讓人記得住。
其實是第二季的譚雅,更是直接紅出圈了,之後也是戲約不斷,在熱映的院線片《我的世界大電影》中也有客串出演,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像西奧·詹姆斯、 奧布瑞·普拉扎,甚至福田知盛等等,第二季有好多角色都非常有趣,也很有特點,他們共同賦予了第二季各自的精彩。

而進入第三季,雖然狗血的設定有很多,包括各種尺度場面,但真正讓人記住的角色卻沒有什麼。

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前兩季更明顯的特點是辛辣的諷刺。就是要嘲諷這群有錢人表面的優雅和內裡的空虛與醜陋,我們看著就是爽。
但第三季,可能是來到東方,去了泰國的原因。劇情有意去探索角色的內心,去講他們的困擾與痛苦,以及他們的脆弱。

比如Rick的角色,或者是Ratliff家的父親

劇集用了特別多的情節,去講他們的困擾與脆弱,其實還挺無聊的,而這兩條線也是全劇非常無趣的兩條線。

簡單來說,看這個劇,不就是爽劇嘛,要看更有趣的東西啊,誰要看這些有錢人內心的痛苦與天人交戰、自我和解之類

狗屁倒灶

的東西。

明明是來解壓的,還要試圖理解和共情他們的痛苦,太離譜了。

就好像,這次導演專門跑去泰國,想用東方文化,以及佛教的很多概念,去賦予全劇更多神秘感與思想深度。

但你真正看下來就明白。

其實導演跟Ratliff家的女兒是一樣的,都只是想要借東方神秘的符號來獵奇罷了,就好像本劇有意加入許多符號的場面進去一樣,不過,也就是塞進去了。這個劇也並沒有真正想要融入這裡,以及這裡的文化。
包括那個浪花的隱喻,也非常淺顯與無趣。

一路看下來,全劇最具諷刺意味的,其實主要就是Ratliff家的媽媽和女兒了。但Ratliff家的媽媽給的空間還是太少,主要就是講她怎麼虛偽。而女兒其即時更有諷刺意味的一個角色,但導演又不忍心對這個角色太露骨,最後的處理也太溫柔了。

至於Lisa,基本就是個工具人角色。
顯然創作者只是想借用她的熱度,而從角色本身,這是一個特別安全,也基本不給任何發揮空間的角色。
這也是全劇中少有的一個,雖然戲份很多,卻基本不承擔任何劇情,她大部分的戲份都是過場戲,也完全沒有什麼劇情去呈現她的內在(而其他角色,基本都有各自的獨角戲去展示內在)

大概就是,需要她來帶熱度與關注,但同時,不給她更重要的戲份,只為更安全。

於是,這個角色也好像整個的觀劇狀態一樣,不溫不火,缺少波瀾。

還是那樣,正是因為很喜歡第二季,才會對第三季有這麼多不滿。同時,第四季也在策劃中了,據說要有更多熟悉的角色迴歸,似乎要做一個大混戰,感覺也是想重新拉一下好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