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昨天,NeurIPS 宣佈設立墨西哥分會場。

當我看到這個訊息的第一反應是:老美,保重。
AI 圈這口簽證老鍋,終於還是壓爆了。
先給不那麼熟悉的朋友們介紹一下,NeurIPS 是 AI 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學術會議之一,是全球 AI 科研人員都夢寐以求想投中的頂會。
原計劃 NeurIPS 2025 線下會場將在 12 月 2 日-7 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會議中心舉辦。
可現在,它不得不一邊留在聖地亞哥,一邊去墨西哥設了個新場子,兩邊會議議程保持同步。也算是史上首次了,AI 頂會搞雙城記。
可以說這是為了參會人數多,也可以說是為了照顧不同地區的學者。但 NeurIPS 官方其實已經說得很白了:這是為了那些“辦不下美國簽證”的作者。

不是開玩笑,是真的辦不下來。
前不久的 AAAI 2025 ,也是在美國舉辦,就有參會者吐槽自己聽的 session,每四篇文章就有一篇是代講。有人甚至一口氣幫了五六位作者講稿,變成了臨時講解員。你說這是學術交流,還是“國際代讀”?

NeurIPS 在 2023 年就被不少人吐槽過,在新奧爾良(也是在美國舉辦)現場出現了大量的空的海報位,論文作者到不了現場,只貼了一張論文海報。

NeurIPS 那年他們特地優化了簽證邀請函模板,還開設了“拒簽退款”的綠色通道,但依然救不回大量非美籍作者的出席率。

再高光的論文,也得有人講;再頂級的會議,也得有人來。
NeurIPS 這一步,也是被“現實”逼到了拐點。
當然,NeurIPS 不是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的頂會。過去十多年,ICML、CVPR 等這些老牌 AI 頂會多在在北美舉行,參會者遍佈產業界和學術界,多數本地人不願意出國參與。
早在 2019 年,ICLR 的投稿作者 Sergey Ivanov 就因為曾在伊朗做過資料科學演講而被拒籤,而這已是他第五次遭遇簽證行政審查。他說得很直白:我不是政客,也不是安全威脅,我就是個研究員。

而在那一年,他還發起了一個“抵制美國會議”的請願,收到了近 300 位 AI 研究者簽名聯名,呼籲 NeurIPS、CVPR、ICML 等頂會不要再選美國為舉辦地。他們的訴求只是:“我們太難來了”。

這並不是空喊口號。
根據《WIRED》統計,美國對包括中國、伊朗、俄羅斯等國的學者,簽證平均處理週期超過兩個月,部分國家甚至需等候半年以上,而會議本身可能也就 5 天 。好多作者處理完簽證,會議都可能已經結束了。。
甚至,從 2019 年起,美國對簽證申請人加上了社交媒體審查,這種審查在非透明條件下極易誤傷 。

而且這種誤傷,還特別集中在 AI 相關專業。前不久就有人曬出了自己申請 AAAI 會議簽證被拒的全過程截圖:簽證官一看邀請函是人工智慧方向,立馬追問細節。
申請人為了規避風險,說專業是“計算機技術”,但還是沒用。結局依然是“很抱歉,不能給你透過”。現在連“人工智慧”這四個字,都開始成了簽證高敏詞。

到今年 5 月,這事發展到了臨界點。美國總統在 6 月釋出行政命令,直接暫停 12 國所有簽證,部分國家則限制學生簽證和訪問簽證,如伊朗、緬甸、利比亞等,直接系統性阻斷 。

對 NeurIPS 來說,這等於你提前知道:一大批作者,註定到不了現場。
一份 2024 年 NeurIPS 組委會的內部評估中指出:
“作者缺席率、海報空掛率、口頭報告由代理代講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而這些“空心議程”,正逐步侵蝕會議原有的活躍度和專業對話能力。當然,美國國內本身的科研生態也受到了反噬。
以人工智慧領域為例,美國大學 STEM 博士學位中,46% 是發給國際學生的,其中大多數來自中國和印度 。如果簽證越來越難拿、美國越來越不歡迎人,這批未來的 AI 人才就可能從源頭上斷供。

芝加哥大學的 Rebecca Willett 教授已經公開指出:“美國限制國際博士生簽證,會直接削弱我們的科研勞動力和全球競爭力。”

注意,她用的詞不是什麼“風險”,而是“削弱” 。
斯坦福計算機系主任 Sahami 也表示擔憂:“這些國際學生已經是我們學術體系的一部分了。如果把他們擋在門外,他們就會去其他國家。”
那這個其他國家是誰呢?別的國家可不是坐等美國失誤。
英國開放了 AI 人才簽證,加拿大為 AI 會議專門設立快審通道,新加坡甚至設立“高校研究簽證綠色通道”。
還有中國香港,直接在哈佛校門口挖人,說歡迎你們全員轉學來港 。

NeurIPS 本次設墨西哥分會場,不只是為了讓幾位拿不到美籤的研究者上臺,也不是什麼全球化願景的新動作,是不得不做的系統性調整。
會議要活下去,要有熱度就得有人來;美國不給放人來參會,那 NeurIPS 就只能想辦法自救了。
我們在說“美國因簽證問題無法承辦頂級會議”的時候,並不是說美國辦不出好會議,而是這個國家的政策,正讓它失去這些頂尖 AI 人才的好感。

有最強的研究機構、最好的硬體支援、最頂的投資人,但如果人入不了場,那就會有人想說:你不再是我們的中心。
以前,大家都圍著美國轉;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繞著美國走。NeurIPS 只是第一個作出此舉措的會議。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這句話在 AI 領域顯得愈發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