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辦了一個美籤,感受頗多,雖然不成體系,也算是見證歷史的片段。
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朋友發了一篇短文:
我順路送一位85歲的美國老奶奶回洛杉磯,她在中國教了20多年英語,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老太太獨自拖著2個行李,一個10KG+的揹包,堅持不讓別人幫忙,她說自己依舊Strong。
拿到登機牌後,送給機場服務人員一個奧利奧,對方拒絕。她硬塞了過去說:Grandma has the right to share cookies with her grandchildren. (奶奶有權利和她的孫子們分享餅乾)。送完後,手上還拎著一堆零食,說是準備送給空姐。
幾句印象深刻的話:
-
Sometimes you may win the battle, but you lose the war. -
Well, Kindness doesn't cost you anything. -
I need to renew my 10-year Chinese visa before the next president takes office. -
I love China. -
Donald Trump is stupid! -
有時你可能贏得戰鬥,但你輸掉了戰爭。 -
好吧,善良不會花費你任何東西。 -
我需要在下一任總統上任前續簽我的10年中國簽證。 -
我愛中國。 -
唐納德·特朗普很蠢!
看了他的短文,我立刻想到自己的美籤。我可能是擁有美國簽證數量最多的人之一,我的兩本護照上一共有5個美籤,包括早期的一年籤和後來的十年籤。
我的美籤還剩下8個月有效期,按照規定,美國簽證失效後48個月之內,都可以申請免面試續簽。免面試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跑上海領事館,直接交給中信銀行代傳遞,省時省力省錢。
我原本打算,等有需要的時候再續簽。但美國老太太的話,提醒了我,誰知道川普上臺之後,會整出什麼么蛾子呢?
於是,我立刻動手,在川普上臺之前,先把美籤給續了。以前續簽,我都很有把握,以我進出美國的記錄,應該十拿九穩,但如今的中美關係,脆弱而多變。經過川普第一任期的折騰,以及拜登的雪上加霜,美籤已經出現抽風的跡象,我舉4個例子。

第一個,CES拒籤。
美國CES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之一,超過30%的廠商來自中國,但許多中國企業員工被拒發美國簽證。很多公司反映:“即便你提到參加CES,仍有90%的可能性會被拒籤。”
第二個,大學斷交。
2025年1月10日,密西根大學校長小野三太(Santa J. Ono)說,將終止與上海交通大學長期的合作關係,此前,他與國會領導人和大學內部利益相關者進行了討論。根據Science的報道,小野校長表示,所有研究專案均已結束,密西根大學將“加強對國際學生簽證申請的審查”。
「密大」和「交大」的“斷交”,結束了雙方長達二十年的學術合作,這個里程碑事件,標誌著中美合作辦學凜冬已至。
第三個,有效期混亂。
最近小某書上越來越多人反映,美簽有效期縮短為一年,還有人拿到1個月的簽證,甚至有人「喜提」18天單次美籤。以前要麼不給,要給就給十年,如今的美籤就像泡泡瑪特的盲盒,一切皆有可能。

第四個,處理時間長。
我看到一個耗時2個月的簽證,時間軸如下:
-
11月8日:完成DS-160。 -
11月9日:完成繳費和免面談申請。 -
11月11日:中信代傳遞。 -
12月24日:簽證到達領事館。 -
1月3日:Approved。 -
1月6日:Issued。 -
1月13日:護照到手。
由於太慢,申請人甚至懷疑護照在路上丟了。
總而言之,如今的美籤就像一個進入更年期的人,疑神疑鬼,難以捉摸。
除了大環境,我個人也多了兩個軟肋。
首先,我剛去過古巴。很多人發帖表示,因為去過古巴、俄羅斯、伊朗,就被美方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行政審查)。
另外,我大學的專業是生物。美國商業部產業安全域性公佈的14個敏感專業列表中,排第一的就是「生命科學」:包括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和基因工程、神經科學等。這些專業在申請美國簽證時可能會受到額外關注和審查。

一旦進入「行政審查」程式,那就會非常麻煩。我看到最抽象的一個案例是,2019年申請,2023年獲批,全程4年3個多月,經歷多次行政審查 ,在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 與refused拒籤之間,反覆橫跳,心都涼了幾次,最終獲批。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美帝有啥了不起的?難道非去不可嗎?
形勢比人強,擁有美籤,不僅是為了去美國,也是為了去其他國家方便,尤其是拉美國家,憑美籤就可以免籤,否則辦簽證非常麻煩。比如我在2024年底去了一趟拉美,如果沒有美籤,就完全行不通。
所以,中國人要實現環球旅行,美籤是一個很難繞開的坎。
不過,事後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遞交材料10天之後,護照抵達上海領事館,隔天就批准,第三天簽發,第四天護照就從第三方公司CGI發出。至於原因,我想應該是我豐富的出國記錄。
無論如何,在川普上任之前,我搞定了十年美籤!
這次美籤,最值得細品的就是簽證費。
整個簽證過程,證牽涉到3個單位。
中信銀行:負責預審材料內容,前後大約用了20分鐘。
美領館:負責審查材料,決定批或不批簽證。
CGI公司:負責預約和收費系統,全程電子化,耗費人力最少。
收費也分為3個部分。
收件費:110人民幣,必須給中信銀行。我跟中信銀行的朋友聊過這件事,他說,中信基本不賺錢,主要目的就是抓住一批高質量的銀行客戶。
簽證費:185美元,差不多1400人民幣,不管是否簽出,錢一概不退。這筆錢,包括美國領事館和第三方公司CGI的費用。
這也算最貴的簽證費之一,貴也就罷了,CGI的服務很拉胯!網速極慢,功能極差。最坑的是支付頁面,付費操作後一直又跳回付款的介面!一個朋友,以為沒成功,就連著操作了3次,185刀的簽證費付了555刀,後來打銀行電話才知道,三次都付款成功了,白浪費了370刀。給大使館打電話告知不能退!簡直就是霸王條款!
派送費:110人民幣,交給CGI公司。這部分是最離譜的,巧的是,前幾天,我兒子剛申領新護照,同樣是EMS快遞,預付快遞費才10元人民幣。

收到護照的時候,我定睛一看,這不是代收郵費,而是代收貨款。CGI賺錢最輕鬆,連代交給EMS他們都要收110人民幣。CGI在中國開設的公司,僱用中國的員工,使用中國郵政EMS,同樣的服務,收費是我們的11倍。
這讓我對這家公司產生了好奇,這是何方神聖?錢多、事少、能力差,還總能穩坐釣魚臺,壟斷美國政府的外包簽證業務。中國人要辦美國簽證,就必須找CGI。
好在美國的資料比較透明,一切都有據可查。
CGI公司的全名為CGI Federal Inc. 是CGI Group 的全資子公司,從字面解讀,這是一家美國聯邦政府的外包公司。
CGI Federal是一家上市的私企,由Serge Godin和André Imbeau兩位創始人於1976年成立,至今這兩位創始人及其他高層管理人員仍然在公司中佔據重要位置。
一家如此低效的私企,為什麼可以穩定獲得美國聯邦政府的外包業務呢?
我順藤摸瓜,接著查CGI Federal的遊說記錄。
Open Secrets 是一家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非營利組織,負責跟蹤競選財務和遊說資料,根據其網站的資料,2023年,CGI的遊說支出為約320萬美元,2024年,約380萬美元,逐年上漲。這些錢裡面,有一部分就是中國人支付的高額快遞費。
CGI Federal的遊說資金通常用於向美國政府的多個層級(包括國會、行政機關)進行遊說,以推動公司在相關政府業務外包領域的利益。翻譯成人話就是:走後門,塞紅包,拿專案。
美國的說客(lobbyist)是一個非常神奇的職業,政客直接收錢不行,透過說客間接收,就沒事。舉個例子:“你不能花 25 美元買一份牛排,請一位國會議員吃午餐。但你可以帶他去參加籌款午餐,不僅給他買牛排,還額外給他 25000 美元,並稱之為籌款活動。”
他們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具體來說,CGI遊說資金的去向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國會遊說
CGI向國會成員提供遊說資金,特別是那些在國防、情報、安全和政府技術領域有影響力的議員和委員會。透過遊說,CGI Federal可以推動或阻止某些立法,使其更有利於公司的業務。
行政機構
CGI也會透過遊說活動與美國各大政府機構(如國防部、財政部、能源部)進行互動。這些機構負責技術採購和合同授予,因此,CGI會努力與這些機構建立良好的關係,以確保能獲得合同。
拉攏官員
CGI的遊說資金還可能用在與美國政府官員搞關係,這包括透過支援智庫、政策研究機構等。這些機構通常會提供政策建議,幫助推動有利的政策變化。
寫在最後
以我在美國行走的經歷,肉眼可見的腐敗,的確非常少,比如說,向老師送禮物,給開刀醫生塞紅包,海關邊檢索要小費之類的行為,幾乎沒有。
但是,美國的高層腐敗,不但是公開的秘密,還受到法律的保護。
政客都是聰明人,他們都是經過多次殘酷選舉,倖存的精英。幹活不少, 收入卻不高,連美國總統的賬面收入也不到50萬美元。讓政客們兩袖清風為人民服務?似乎不符合(美國的)人性。一個公司的CEO都可以有幾千萬美元的收入,而管理幾億人的總統卻不到50萬?
於是,美國設計了一套機制,給各級政客提供一個合法搞錢的途徑。

比如,政客可以公開接受政治獻金,各級議員都可以接受遊說。又比如,總統離職後,出書、演講、跑龍套,奧巴馬甚至跑到中國與微商合影,快照20萬,立等可取。所以,退休總統一年也能賺幾千萬美刀。
至於其他的各級官員,選擇就更多了,比如旋轉門機制,還有智庫、顧問等閒職。
今天的文章,從簽證寫到遊說,寫到後來也不知道怎麼結尾,那就寫到這裡吧,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