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深受理工學生追逐、錄取難度堪比藤校的加州理工放榜了!
目前統計到的情況來看,國內錄取大爆發總計7封錄取!理工科學霸贏麻了!
其實不僅僅是加州理工、麻省理工這一類理工院校,今年早申藤校&Top10錄取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硬核理工科專業的佔比也是最高的。
就25年國內早申資料來看,今年國內普林斯頓有計算機專業,麻省理工是數學和計算機專業,斯坦福是數學專業,耶魯有天體物理方向…
每當我們挖掘這些名校理工學霸的故事的時候,很容易被光鮮的履歷(比如成績和各種競賽)吸引注意力,而忽略了一點:他們非常熱愛選擇的學科和專業!是先有了熱愛和投入,才有了後續的開花結果。
“熱愛”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但很多時候,離不開教育的引導和培養,而不合適的方法,更可能磨滅熱情,毀掉一顆好苗子。尤其是在孩子們年齡尚小的階段,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後患真的非常可怕!
這也是為什麼每到擇校的時候,家長們都非常謹慎甚至充滿疑惑和焦慮。
想讓孩子體驗國際教育的豐富多元,又擔心丟了基礎教育的功底;
既想出成績,又不想花額外的精力和金錢去補課,像AMC這樣的數學競賽,最好學校可以一站式搞定;
當然還有對學校是否能滿足孩子長期成長的焦慮:學校會不會把資源都傾注到牛娃身上而忽略了大多數普娃?學業和興趣是不是無法兼而有之?
不過最近,我也聽到身邊一些魔都家長慶幸自己“選對了”的聲音,她們的孩子都在老牌的“協和系”的初中——上海協和雙語教科學校EMW融合課程部(以下簡稱教科EMW融合課程部)。
-
2位同學滿分(比去年還多1位)。這也是學校連續第三年收穫滿分;
-
4位同學全球排名1%,17個全球排名前5%,以及16個全球榮譽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是全民參與競賽且獎項頗豐。
其中當然有“大神”,比如7年級的Oscar。用教科EMW融合課程部數學組組長安安老師的話說,Oscar是“幫數學組衝業績的”,數學相關的比賽,金獎攬了個遍。同齡人還在AMC 8,他已經打AMC 10且晉級AIME了。
AMC 10,前5%,
AIME,8分
BMO Round 1,Distinction(37分)
UKMT-SMC,滿分
新加坡的IJMO(國際青少年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第二
除了牛娃霸榜,還有更多普娃逆襲的故事。很多同學來到學校的時候,都不覺得自己能拿獎,但後來有的在AMC 8拿了滿分,有的組隊打團賽滿載而歸:
由UKMT組織的團隊數學挑戰賽(TMC),教科EMW融合課程部派出了37名6-8年級的學生參加競賽,拿回了150塊獎牌。這其中,70%的同學是第一次參加競賽。



懷著對教科EMW融合課程部的興趣,我來到了學校,與同學們以及數學組組長安安老師聊了聊。
安安老師用幾句話拎出了重點:
“我一般是不佈置作業的。有的話,也是讓同學們自己出一套卷子——當學生自己能掌握考點的時候,自然而然的也就知道學習的重點所在了。”
“學得最好的那些學生,都沒有在外面補課。學生也不是在死讀書,運動方面也都很有特長。”
“我們鼓勵競賽,並不是為了卷刷題,恰恰相反,競賽是開啟孩子們興趣之門的鑰匙。”

沉浸式探校,深度體驗融合課堂!
立即掃碼預約開放日名額


牛娃的進階:輔導高階競賽,
當老師的助手給同學講題……
Oscar是妥妥的數學大神。
還在協和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打各種比賽了。如今,主流的數學比賽,獎項拿了個遍。寒暑假每天花4個小時鑽研數學,算是常規操作。平時的興趣是從網上找各種數學影片,包括MIT的大學課程OpenCourseWare(他現在理解還比較吃力,但可以感覺出課“教得很好”)。
回顧自己的數學旅程,Oscar特別談到了“啟蒙”的作用。
我覺得我得到了比較好的啟蒙。可能很多同學也熱愛數學,但啟蒙沒做好,反而被刷題磨滅了熱情。”

針對像Oscar這樣的牛娃,教科EMW融合課程部的啟蒙可以歸結為兩方面。
只要合適的個人競賽,老師們都會推薦Oscar去參加。在準備的過程中,也會進行單獨的輔導。“牛娃我們有專門的老師,數學組很多老師之前是教高中的,因此有很好的指導能力。”安安老師說。
老師們非常鼓勵學生髮揮長處和個性。


安安老師舉了個例子:
有一次,有個同學來問競賽題,老師們講了幾種方法都沒能讓他理解。於是找來了Oscar,問他有沒有更簡單易懂的方法,結果他真有。同學也一下子豁然開朗。
像Oscar這樣能力突出的學生,我們還會請他到講臺上來給同學們講題。他既要知道答案,也需要能向同學們講清楚過程,這樣一來,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會更高。”




全民競賽的深意,
是為了撬動孩子們的興趣
在教科EMW融合課程部,普娃逆襲是更常見的故事。
安安老師介紹,小升初來到教科EMW融合課程部,一個25人的班級,可能有一半同學並不喜歡數學,因為被之前所在學校的計算要求折磨得夠嗆。他們在最初的水平測試中,都沒能達到及格線。這樣的情況,無論對學校還是同學,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應對挑戰的方式是:“我們不分成績、不分等級地鼓勵所有學生參加競賽”。


見我有些疑惑,安安老師進一步解釋:競賽並不總意味著刷題和高難度,尤其是團賽,更注重邏輯而不是計算能力,其實是開啟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
本來在學校裡學習可能都還覺得吃力,到了競賽卻拿了獎牌,這對學生是莫大的鼓舞。”
很多學生在去年的UKMT-TMC比賽收穫人生中的第一塊競賽獎牌後,對數學的熱情肉眼可見的高漲了起來。

6年級的Helen同學,之前成績並不突出,考試分數在70分上下,但在UKMT上發揮出色並拿到了獎牌。她對“接力挑戰”專案印象深刻。這個環節結合了數學和運動:同學們解題後需要跑到監考老師處提交答案,這對從小就練習網球和帆船的Helen,可以說是非常適配了。
透過這一場比賽,我發現數學可以非常有趣,再加上老師和媽媽也和我講了很多關於數學的奧秘知識,我對數學就產生了興趣。”Helen說。


■ 打網球的Helen
之前的雙休日,Helen同學兩天都會有體育活動的安排,而在競賽之後,週末變成了一天帆船,一天學數學——她會花兩三個小時,預習後面章節的內容。

■練習帆船的Helen
另一方面,教科EMW融合課程部的分層教學,兼顧了不同基礎的同學。
這裡需要重點介紹一下文化拓展課程(CEC)。在重要的競賽之前,數學CEC都會透過答疑或者做歷年真題等方式,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準備。
這是一個完全免費的課程,有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報名,在測試後分班學習。
教科EMW融合課程部大約450名學生,在CEC學習的大約有120人。按照測試分數,CEC分為ABC三層–
教學節奏最快,甚至會講到高中部分的內容;
在正常課程進度上,稍微額外拓展,也會涵蓋競賽的題目和技巧;
以夯實基礎和培養邏輯為主。

分層不是固定的,透過考評和測試,有“升班”的機會。而且,並不只有A層才出好成績,今年有一位AMC 8滿分的同學就來自B班,而且還是六年級。
總結來看,教科EMW融合課程部透過團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愛,透過個人競賽鍛鍊牛娃拔尖。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還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這樣系統的規劃也取得矚目的成效:今年8年級參加AMC 8的同學大概有60位,20多位成績都在20分上下。


沉浸式探校,深度體驗融合課堂!
立即掃碼預約開放日名額
見證成長新起點——


“數學是最難的,
解決後在各方面都可以獲得長足的發展”
安安老師還說出了數學對學生長遠發展的意義:
要真正攻克數學,還是非常難的,但能解決一個題,你就覺得可以解決更多題,而解決完數學的問題,你也會覺得能解決其他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各種難題。”
有的同學繼續在其他學科上開花結果。
開頭提到的Oscar,也還是“物理擔當”:BPhO初中階段的JPC,拿到了中國第一,高階的SPC,距離金獎也只差了1分。
他說數學給物理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因為兩者在邏輯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我感覺物理的難度沒有數學那麼高,就是要背的東西更多一些。很多事情,數學和物理都是相通的,比如公式的運用和換算。”

Oscar特別提到了學校的科學資源:
老師們的水平都相當高。上學期,科學課的老師,以前是法醫,可以問他各種問題,高中大學難度的也可以和他討論。”
有的同學則是透過數學跨出了舒適區,在性格和領導力上得到了鍛鍊。

8年級的William,兩年前從體制內轉軌來到學校的時候,僅僅把數學當做是一門功課,因為之前的老師會佈置很多無意義的作業。他的性格也比較內向,不太和其他人說話,可以說是一個“小透明”。
但現在,William不僅主動在數學上投入時間學習,還以隊長的身份,帶領同學們打了UKMT-TMC,收穫了一金一銅,已然是靈魂人物一般的存在了。
而在畢業生Dora學姐身上,我看到了教科EMW融合課程部的教育更深遠的影響。



在教科EMW融合課程部學習的建議?
聽聽有港大offer“保底”的Dora學姐怎麼說
Dora畢業後升入協和古北,現在獲得了香港大學精算專業的offer作為“保底”,正在等待夢校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放榜訊息。
IB 41分,3門HL是數學、物理、經濟,3門SL是中文、英語和地理;
AMC 10以及AMC 12都晉級了AIME;
兩次AIME的分數分別是10分和11分;
11年級打了歐幾里得,成績是Top 25%
和前面的幾位同學一樣,她的數學啟蒙也是老師的鼓勵和誇誇。現在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一些小獎,比如學校評比的月度進步之星,在當時讓她倍感鼓舞,堅定了對數學的熱愛。

更為難得的是,初中的時候,Dora就已經開始瞭解精算了——這源於她和安安老師一系列關於未來的討論。
8年級,Dora向安安老師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想嘗試金融或者商科專業,但是這些好像對分析的能力要求不高,反而要背很多東西,很枯燥。有沒有更有意思的方向呢?
安安老師建議她去了解一下精算學。一番調查之後,Dora發現,精算專業的“統計+分析”,果然與自己的興趣和技能點更匹配。
得益於興趣的驅動,Dora在數學上非常鑽研。後來IB的EE論文,她腦洞大開,想要寫一個沒有人研究過的內容——“方程的運動速度”。她花了大量時間,結合了物理和數學的知識,還做了一些實驗,最終成為了高中全校三位在EE上得A的學生之一。
從Dora的故事不難發現,初中解鎖的興趣和熱愛,對今後真的會有深遠的影響。



當我問她有什麼建議給到現在教科EMW融合課程部的學弟學妹們時,她提到了兩點:
有的課教得快,有的教得深,兩者未必有高下之分,但瞭解課程的特點,可以更好地查漏補缺和規劃未來。
教科EMW融合課程部的數學,屬於“快和全,但沒有挖得太深”。這樣的風格,和IB課程是比較適配的。但是遇到高難度的賽事,需要同學們在深度上自己多做一些功課。
Dora再次cue到安安老師,因為老師給了一個知識點全面和有深度的課件,非常受用,到現在她還會時不時翻看和學習。

數學重視邏輯,很多時候是無法死磕出來的。老師的點撥,會讓學習少走彎路。“我是那種,只要老師沒事兒,可以纏著問一天的人。”Dora說。
她還特別建議,同樣的題目,可以問問不同的老師,因為大家的思路和解法可能不一樣。在問的過程中,也可以拓展思路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法。
值得一提的是,與Dora當時在教科EMW融合課程部的時候相比,學校現在提供了更多資源和幫助,比如分層的CEC,又比如同學們主動發起的各種math club,以及老師們的單獨輔導。
如此豐厚的資源加持,把學習和成長之路安排得非常妥當。無論是牛娃的進階,還是普娃的逆襲,教科EMW融合課程部都透過其獨特的教學理念和資源,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實現自我突破的機會。

關注學校官微
沉浸式探校,深度體驗融合課堂!
立即掃碼預約開放日名額
見證成長新起點——

目前招收班級:6.7.8年級
招生範圍:戶籍、學籍等需符合和滿足上海市義務教育招生要求以及外籍學生
班型:25人
課程體系:EMW融合課程
學費標準:13萬/學年
上課地點:閔行區萬源路55號
諮詢電話:15021430336;021-64807218×876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