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儲存的基本管理
儲存管理方式是Linux中的基本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有裝置識別,裝置檢視,裝置掛載,裝置檔案的查詢,磁碟的分割槽等,下面我們來針對每個部分進行分別講解。
一、裝置檢視
fdisk -l
檢視磁碟分割槽情況lsblk
裝置使用情況blkid
裝置管理方式及裝置iddf
檢視正在被系統掛載的裝置cat /proc/partitions
檢視系統識別裝置二、裝置掛載
系統中只有有系統id的裝置才可以被系統使用,掛載命令及使用方法如下:
mount-o
掛載引數 device 掛載點
umount 裝置|掛載點
#解除安裝裝置
mount#檢視掛載資訊
mount-o
rw /dev/vda1 /
dir
mount-o
remount,ro /
dir#重新掛載並轉換掛載引數由讀寫變為只讀
在解除安裝時當出現裝置正忙時:
fuser
-kvm
裝置|掛載點
#-k 結束程序,-v 顯示詳細資訊 -m 顯示程序
注意:上述方式均為臨時掛載,永久掛載方式如下所示
(1)裝置永久掛載
vim /etc/fstab
#裝置掛載策略檔案
裝置 掛載點 檔案系統型別 掛載引數 是否備份 是否檢測
/dev/sr0 /westos iso9660 defaults 0(不備份)0(不檢測)(2)此檔案在編寫完成後不會馬上生效
mount -a
#重新讀取/etc/fstab檔案
(3)注意:此檔案內容編寫錯誤會導致系統啟動失敗,按照提示在操作介面輸入超級使用者密碼,註釋錯誤行,重啟系統即可
三、裝置中檔案的查詢
查詢例項見下表:
find /etc/ -name passwd | 查詢/etc目錄及其子目錄下名為passwd的檔案 |
---|---|
find /etc/ -maxdepth 1 -name passwd | 查詢/etc目錄下名為passwd的檔案;maxdepth 表示最大深度,最大深度設為1表示在/etc下,並不包含其子目錄 |
find /etc/ -maxdepth 2 -name passwd | 查詢/etc目錄下及一層子目錄下名為passwd的檔案 |
find /etc/ -maxdepth 2 -mindepth 2 -name passwd | 查詢/etc一層子目錄下名為passwd的檔案 |
find /mnt -user westos | 查詢/mnt目錄下檔案擁有者為westos的檔案 |
find /mnt -user westos -o -user lee | 查詢/mnt目錄下擁有者是westos或者使用者是lee的檔案 |
find /mnt -user westos -a -group lee | 查詢/mnt目錄下擁有者是westos且擁有組是lee的檔案 |
find /mnt -type d | 查詢/mnt目錄下的目錄 |
find /mnt -perm 111 | 查詢/mnt目錄下許可權為111的檔案 |
find /mnt -perm -111 | 查詢/mnt目錄下三個許可權位均有1許可權(可執行許可權)的檔案 |
find /mnt -perm /111 | 查詢/mnt目錄下三個許可權位至少有一位有1許可權(可執行許可權)的檔案 |
find /mnt -perm /111 -type f -exec chmod ugo-x {} ; | 將/mnt目錄下檔案型別為普通檔案的,且三個許可權位至少有一位有1許可權(可執行許可權)的檔案的 三個許可權位的可執行許可權刪除 {} 表示find命令查詢結果,\是為了轉譯“;” |
四、磁碟分割槽
常規分割槽
-
mbr分割槽方式:
主分割槽 主分割槽表記錄分割槽的資訊並可以直接使用的分割槽 擴充套件分割槽 主分割槽表記錄的分割槽,不可直接使用,只是邏輯分割槽容器 邏輯分割槽 擴充套件分割槽之上劃分的分割槽叫做邏輯分割槽 -
mbr分割槽方式下的分割槽方法:
fdisk /dev/vdb(磁碟名稱,不一定是vdb) 互動模式下分割槽 parted 非互動和互動模式下分割槽(採用parted分割槽的話一般採用非互動模式,互動模式下相對比較繁瑣) -
注意:
-
採用fdisk分割槽方法進行分割槽時分割槽完成並儲存後需要使用分割槽表同步命令同步分割槽表,否則用fdisk -l命令無法檢視到分割槽資訊
-
分割槽之後,分出來的磁碟區還不能直接掛載到指定目錄下,因為缺少檔案系統,此時需要格式化指定檔案系統,命令如下:mkfs.xfs -K /dev/磁碟名(-f)加-f表示重新格式化 %格式化裝置為xfs檔案系統(相當與在/dev/磁碟名 上安裝裝置管理軟體),-K表示不丟棄空資料塊(可加快格式化速度)
swap分割槽
作用:程式在執行時所有資料是在RAM,當RAM使用量超過了限額,為了使系統更加穩定,我們在硬碟上劃分一部分空間來作記憶體緩衝區swap。當記憶體使用超過限額,核心會把記憶體中閒置的資料存放到swap中。當程式需要swap分割槽中的資料時核心將swap分割槽中的資料在交還給記憶體程序處理。
swapon -s %檢視swap分割槽資訊
建立swap分割槽:
(1)建立分割槽並設定分割槽的型別為Linuxswap
(2)mkswap /dev/磁碟名 %格式化裝置位swap格式
(3)swapon /dev/磁碟名 -p 0-32767 %-p表示指定swap的優先順序
以上操作都位臨時操作,如果永久新增swap分割槽則需要編輯下面的檔案:
vim /etc/fstab
/dev/磁碟名 swap swap default,pri=1 0 0
swapon -a
刪除swap
(1)vim /etc/fstab
/dev/sda1 swap swap default,pri=1 0 0 %刪除此行
(2)swapoff /dev/磁碟名
裝置刪除
分割槽結束後可採用多種方式刪除:
dd if=/dev/zero of=/dev/磁碟名 bs=1M count=1 | 一次性刪除所有分割槽 |
---|---|
fdisk /dev/磁碟名 | 在互動模式下刪除,選d,之後選擇刪除的分割槽號 |
parted | 非互動模式下刪除。後面使用rm加指定分割槽號 |
注意: 在進行多個分割槽之前記得要解除安裝相應裝置,否則無法分割槽
五、磁碟配額
作用: 設定使用者能寫入指定裝置的最大額度
具體步驟:
(1)分出來一個區,並格式化檔案系統
(2)做配額設定:
mount /dev/磁碟名 /pub/ -o usrquota %掛載裝置並激活配額引數
quotaon -uv /dev/磁碟名 %啟用配額
edquota -u lee %設定使用者lee配額
執行上述指令後會開啟一個檔案,編輯內容如下:
Disk quotas
for
user lee (uid 1001):
裝置 使用者已經建立資料 軟限 硬限 戶已經創檔案個數 軟限 硬限
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
/dev/磁碟名 0 0 20480 0 0 0
(3)永久開啟配額
vim /etc/fstab
/dev/sda1 /pub xfs defaults,usrquota 0 0
(4)關閉配額
quotaoff -uv /dev/磁碟名
vim /etc/fstab %去掉配額引數usrquota
注意: 在配額檔案中,我們要改的只有硬限,其他的都是系統自動生成的,不可以改
測試方法:
su - lee %切換到已經配額的使用者
cd /指定目錄 %切換到指定目錄下
dd
if
=
/dev/
zero
of
=
/指定目錄/
檔名(任意) bs=1M count=
22
%擷取資料失敗只能寫入20M資料
連結:https://www.cnblogs.com/cyndbk/p/17863453.html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文末福利

最後給大家送上一份新年禮物華為《Linux核心筆記》,共計1456頁,確實乾貨,運維必須收藏備用!同時也非常適合專業的運維人員,幫你提高效率,早早下班的好輔助!(文末免費一鍵領取)
這份筆記非常全面且詳細,從Linux基礎到shell指令碼,再到防火牆、資料庫、日誌服務管理、Nginx、高可用叢集、Redis、虛擬化、Docker等等,與其說Linux學習筆記,不如說是涵蓋了運維各個核心知識。
並且圖文並茂,程式碼清晰,每一章下面都有更具體詳細的內容,十分適合Linux運維學習參考!





領取方式
掃碼加上小助理(秒發)
回覆暗號“1456頁Linux筆記“,
即可100%免費領取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