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媒體傳聞說微信跟蘋果之間的矛盾加劇,各種說法都有。當然不會出現所謂的二選一或是微信被蘋果下架的極端情況。但是,蘋果和微信之間的矛盾一直都存在。
更準確一點說,蘋果應用商店和微信、抖音們的矛盾一直都存在。至於中小開發者,蘋果其實就從來就不拿這些人當回事。
矛盾來自哪裡呢?蘋果認為微信的小程式平臺、抖音的打賞機制會影響自己的 App Store 生態,於是,就用應用內涉及虛擬支付的相關條款來卡住稽核,不予放行。雖然從開發者的角度看,微信和抖音的生態機制是對蘋果 App Store 生態的補充,並不是一種競爭關係,也不是零和遊戲,但蘋果的法務部肯定不這麼想。
這不只是關乎微信和抖音的利益,也關乎每一個自媒體人、主播、草根創業者的利益。蘋果強制要求抖音、快手、影片號對主播的打賞,也要拿走 30%。草根博主賺錢餬口容易嗎?憑什麼啊?
有人說,蘋果這不是涉嫌壟斷嘛?這裡面有個漏洞:蘋果支付業務在中國的市場佔比並不高,你說是壟斷,人家並不承認。但是,用支付作為藉口,可以卡住整個平臺的應用稽核。有的人說,那為啥都想這要繞過蘋果支付呢?還不是想鑽空子?就算是想用蘋果支付,那也要能忍受住痛苦才行,蘋果的支付業務做得實在是太爛,掉單率相當高。如果電商平臺支付有這麼高的掉單率的話,根本做不下去。你收了 30% 的支付過路費,但是又提供不了可用性,是不是根本說不過去?
蘋果要想提高 App Store 生態的收入的話,更好的辦法是提高支付的可用性,甚至應該進一步降低收費標準,不要連虛擬支付這麼一點「蒼蠅肉」也緊盯不放。那些揹著收益指標的內部部門,別總靠「設卡」的辦法提高收入了,就算這一次 KPI 能完成,以後還能怎麼辦?竭澤而漁嗎?你們應該在公司內部去問一下支付業務部門:拿這樣的爛服務給使用者用,還設定 30% 的提成比例。這事兒能持續下去?
對於微信和抖音這樣的頭部應用,蘋果如果直接把應用下架顯而易見對自己的聲譽不好,有礙觀瞻,那就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不給透過稽核,反正使用者不會知道到底背後發生了什麼事。
於是,我們看到微信一年最多也就不多於 10 次的版本釋出,這次又快有兩個月沒有釋出新版本。不知道之前又找了什麼原因在稽核階段卡住了。好在趁著新款 iPhone 上市前放行了一次。
從某個角度上看,蘋果應用商店用這個機制給移動網際網路的生態額外增加了摩擦係數。
有一種說很容易被混淆的說法:安卓平臺不是有高達 50% 的「渠道稅」呢麼?要注意,這個僅侷限於遊戲領域。而且,安卓應用商店還會進行相關的推廣能力。這和蘋果應用商店的 30% 分成是兩種性質,蘋果收了錢可不會為你做什麼額外的推廣。

有的人說,歐盟市場裡,不是允許側載後,下載超過 100 萬次還要額外收費的嘛,你怎麼怎麼表格裡刻意不提?那我這裡就用文字再補充一下,讓大家知道有這麼個事兒,以免又有人抬槓。
我的結論是,蘋果對中國應用市場的開發者一向最為苛刻。
蘋果的這種苛刻是不正常的。擺明了,就是欺軟怕硬。在美國市場、歐盟市場,日本韓國……蘋果就都沒有這麼霸道,反倒是乖得很。
我們當然沒有理由要求蘋果能給中國應用市場裡的開發者們一些特殊條件,或是額外的優惠條件,那未免過份,只是不應該對中國開發者搞雙重標準,能和其他市場的標準持平就好。
現在看,這恐怕也是奢求。
延伸閱讀:蘋果請對微信好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