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最近混跡在 AI 生圖或設計,很可能已經聽說過一個設計網站 Lovart。
Lovart AI 在海外設計師社群爆紅,邀請碼最高被炒到一碼 500 元。Lovart 首次呈現了什麼叫全棧式智慧設計能力,使用者只用說句話,Agent 就能端出來一整套視覺設計,包括影像風格、排版草圖、文案建議。
對習慣了手動調圖、反覆和甲方溝通修改的設計師來說,Lovart 就像是一條鯰魚,攪動了整個創意流程。
而在 7 月,Lovart 推出了中國版:星流 Agent。
星流 Agent 號稱更懂中文,官方稱其「全面適配中文語義、東方美學、本地場景。」幾乎相當於一個本土化的 AI 設計團隊,觸手可及。
開啟星流 Agent,看著首頁的精美案例,我瞬間感覺:雖然我還不會用 Adobe 全家桶,但我已經敢上網接設計訂單了。

星流 Agent 首頁案例|圖源:星流 Agent
帶著這種預期,我開始使用星流 Agent,沒想到迎來了開幕雷擊。
欄目作者召集
極客公園的新欄目「AI 上新」,將帶大家體驗最新的 AI 應用和硬體,讓你成為 AI 時代「最靚的仔」!
現在,我們也向所有喜歡嚐鮮和體驗 AI 的同學發出召集,只要你發現並體驗了新的 AI 應用或者功能,按照格式(參考案例:AI 上新|正經人誰寫日記?但這個 AI 應用讓我愛上寫日記!)向欄目投稿,在極客公園公眾號釋出,不僅能獲得相應稿費,且會為你「報銷」AI 應用的訂閱費用。
同時,優秀作者還有機會進入極客公園 AI 體驗群,獲得最新 AI 應用和工具的內測資格,參加極客公園專屬相關 AI 活動,和 AI 應用創始人一對一溝通。
AGI 太久,只爭朝夕,讓一部分人先 AI 起來吧!投稿、進群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極客小助手微信

01
開幕雷擊
我們必須先潑一點「冷水」:
星流生圖 Agent 雖然可以「生圖」,但它的單張出圖質量堪憂,甚至倍感抽象。
比如我最初想測試它宣傳的「中文語義適配」,於是寫了一個非常基礎的 prompt,帶有完整中文文案,結果第一張圖就翻了車:畫面風格是對的,構圖也沒問題,但文字又是特有的「AI 鬼畫符」。
在二次編輯時,我特意強調資訊要用中文,然而更混亂的文字出現了,在四五次圖上微調後我放棄了,它可能是真不懂中文。

看畫面上的手,也有 AI 生圖老問題|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隨後我改用星流提供的另一類增強模型(LoRA 風格包),它可以給生圖賦予一種預先設定好的風格。

你可以在一堆風格包中任選其一,比如「復古張貼畫」「波普藝術」「畫素藝術」「賽博朋克」「日系二次元」等等,高階玩家甚至可以編寫自己的 LoRA。結果顯示:風格倒是跑出來了,可惜文字依舊離譜。

中文字元依然出了問題|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而「以圖生圖」和「智慧編輯」功能就更抽象了。
「以圖生圖」是幾乎所有 AI 影像工具都有的基礎能力:上傳一張圖,再用 prompt 給它換個風格。
在我嘗試了多次,還換了許多 prompt,只想要「把一張合照,換成《星露穀物語》的畫素風格」後,我收穫到的結果是:

這都不是抽象了,這是驚悚|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別說畫素了,都不像人了。合照中人物比例詭異、面部模糊變形、五官亂飛……整個畫面散發出一種「恐怖谷」質感。
我開始端正態度、認真寫 prompt,星流終於實現了我想要的畫素風,只是效果並不似《星露穀物語》,更像是《鏽湖》,氛圍也從驚悚走向了詭異。


風格從《星露谷》到《繡湖》|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隨後我又體驗了官網宣傳「智慧編輯」功能,上傳了自己的照片並要求「給我戴上眼鏡,把襯衫的顏色換成淺色。」聽起來就像是 AI 版的美圖秀秀 Pro 版。
它真的做到了,眼鏡戴上了,衣服換的也非常自然,只是臉「微 do」了,我的臉微妙地變成了歐美混血感,以及憑空多出了一根手指。

這種像我又不像我的感覺,真不能久看|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至此,我冒出了「星流又是概念詐騙產品吧?到底能不能用?」的想法,就在我準備放棄該產品,關掉網頁時,我偶然點開了「Agent 對話」功能。
很快我就意識到:我完全用錯了星流的使用方式。
星流的優勢並不在於「生圖」,而是可對話的,拿來跑出創意流程的「Agent」。
02
Agent 才是大殺器
你可以把星流想象成一個由多個 AI Agent 組成的設計團隊,它的厲害之處不在單個模型出圖有多強,而在於它能串聯多個智慧體,按任務角色協同工作。
比如我只需要輸入一個模糊的想法,比如:我們遊戲工作室叫……,開發的遊戲風格是……。
星流會自動啟用一整組的 Agent 各司其職:
-
策展 Agent:會先提問引導你澄清主題,比如「你想做的是工作室 logo?遊戲宣傳海報?還是 UI?」在做出選擇後,過渡到下一步。

-
靈感 Agent:會根據你的想法,提供影像風格、排版構成、色彩傾向,甚至引用歷史藝術作品作為視覺語境供你參考,你只需要選擇對應方向即可。

做甲方的感覺,真爽|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
設計 Agent:結合前面的語義理解和影像風格,出主視覺樣稿和多種變體草圖。在這一步裡,它還會根據前文資訊,給我彙總出多個設計方向,在看到成品後,Agent 還會反饋我是否需要生成其他場景,比如遊戲啟動畫面、社交媒體宣傳圖等等。
-
精修 Agent:具體到每一張圖中,我還可以在「畫板」上進行微調,只需要選住想更改的部分,輸入更改指令。

-
歸檔 Agent:在確定成稿後,自動整理每一部分輸出,按結構打包,命名、分類、生成 zip 包,方便一鍵下載。
在整個過程裡,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甲方:只需要給一些模糊的描述,就端出來的不同方案進行選擇,再給具體的修改建議。
整個過程效率極高,我只花了 10 分鐘,就擁有了滿意的「工作室及遊戲的 logo」、「社交媒體宣傳圖」、「遊戲 UI 元素和啟動介面」,而且分分鐘我可以拿到另一套完全不同的風格方案。

10 分鐘就設計出了一套工作室 Logo|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此前被我「打入冷宮」的以圖生圖功能,在詳細 Prompt + Agent 的加持下,也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比如它在 Agent 功能裡,終於理解了什麼是「星露谷畫風」,儘管多識別出了一個人,但整體效果相較於 LoRA 的「以圖生圖」有了質的飛躍。

終於得出了想要的風格|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而在極其詳盡的 Prompt 下,我幾乎可以實現「文字 – 影像」的一比一完美轉換,星流還會在完成我 Prompt 基礎上,再進行創意發散,交出的成果不僅符合需求,還有更多能讓我選擇的空間。

我給了星流非常具體的需求|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星流不僅理解了我的畫面要求,還透過大模型知道了該遊戲圍繞「時間操控、蝴蝶效應、青春回憶和命運選擇。」就此延伸出四個設計方向讓我選擇。
最終生成效果不僅完美貼合了我的 prompt 描述,而且在五張不同色調的海報裡,元素位置和大小、主角眼神都各不相同。這種對細節的把控力令我大為震撼。

每張海報還有角色眼神之間的差別|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這時,我已經感受到了星流 Agent 的強大,所以決定再給它一次「中文生成」的機會,這次我 prompt 只寫下「一系列插畫漫畫、畫面尺寸、內容方向(不同 MBTI 情侶的交流錯位)、中文文字」。
星流 Agent 又突破了我的預期,它用大模型理解了我說的內容方向後,生成插畫的畫風、內容、中文文案都很完整,屬於拿去小紅書起號,都鮮有人懷疑是 AI 的程度。

可以直接發小紅書了|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至此,我對星流的態度從懷疑轉向了肯定,甚至在新使用者免費體驗 3 次 Agent 功能用完後,果斷開了一個月 49 元的標準會員。
因為當我真正把它當作一個 Agent,一位 AI 設計師來使用後,我才意識到星流的作用不只是出幾張圖,而是直接做出工作流。用不好它的人(就像一開始的我),把它當一個不完美的生圖工具;而能用好它的人,已經在用它把腦子裡還沒想清楚的事,變成一個能交付的專案。

一分鐘,為週末的朋友聚會上個格調|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星流 Agent 的核心競爭力,從來不在於單一影像生成能力,而是它背後對「設計流程本身」的理解能力,這是它有別於 Midjourney、DALL·E 這類影像生成模型的關鍵。
他們在模型訓練階段積累了大量來自真實設計專案的「全流程資料」,包括從想法到最終交付影像的過程對照;不同風格的草圖與對應的修稿版本。這些資料支撐起了星流 Agent 對設計任務的拆解能力,也讓它具備了某種「設計思維」,能逐步明確你的需求,引導你在風格、構圖、色彩、語義上的選擇,並持續把控最終作品的統一性。
你以為你在生成圖,其實你已經和一個微縮版的設計團隊合作了一輪。所以我能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用星流完成一個(虛構的)獨立遊戲「主介面視覺」。
這也讓我開始設想一個問題:
如果我一個人 + 星流,就能完成各類平面設計工作,甲方的需求我直接複製貼上進對話方塊,那星流能不能真的取代一個人類設計師?
03
取代設計師,指日可待?
我拿著用星流做的那組虛構遊戲視覺方案,去請教了兩位工齡 5 年和 10 年的專業設計師。
第一個是獨立遊戲設計師,他看完後很直接地說:「一個人做的話,保險起見,可能要一週時間。設計主要是溝通成本。」
而另一個做電商設計和品牌視覺朋友則說:「半個月?」但又補了一句:「其實乙方的時間,很大程度上都是被甲方反覆拉扯,如果急的話,熬個大夜也能做完。」

和設計師同學諮詢關於 AI 生圖的問題|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而他們一致的感受是:雖然這套圖看起來不夠精緻,有點「怪怪的」,其中一位直接問「AI 做的吧?」但隨後又表示,作為初稿,完成度已經相當高了。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對設計師來說,星流可能只是從 0 到 0.5,是一個靈感發散器,是一塊草圖打底的畫布;但對像我這樣不會設計的人,它就是從 0 到 1,是一條通往表達的捷徑。
過去,視覺傳達需要掌握工具、理解構圖、學會配色、擁有審美,甚至懂點情緒管理,來抵禦審美疲勞與反覆無常的甲方。
而現在,星流,或者這類 AI 設計 Agent 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告訴我們:你可以只憑借一個念頭、一句模糊的話,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視覺傳達。

根據我描述的模糊想法,星流初版就拿出來的海報|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所以星流的意義不是替代誰,而是讓那些本來沒有設計能力、不會用工具、甚至連需求都說不清楚的人,也能完成視覺的傳達。它繞過了複雜的工具教學,代勞了我們與工具之間的對抗,它是一個屬於普通人的設計工作流,讓門外人也能跨入創作現場。
這可能才是普通人對 AI 最值得期待的地方:把技術門檻降低,把創意落地成真。而這種門檻,低到只需訂閱 49 元/月的標準會員,獲得的 4000 點數足以完成 23 個 Agent 專案。
而一旦更多人擁有了表達的能力,我們對於設計的期待,或許也會隨之改變。星流們未必會讓設計師失業,但它會讓設計變得更平等,而在技術平權後,藝術才會發光。
也許在未來那個 AI 設計師全面普及的世界裡,我們的眼睛不再需要忍受「醜設計」,而是隻需要去欣賞「更美」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