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早間,美股市場迎來重大震盪,華爾街主要指數因一中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的技術突破引發頂尖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擔憂,整體下跌3%。
在盤前交易中,投資者大量拋售科技股,總計蒸發市值約1萬億美元。標普500指數在開盤時下跌1.7%,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是早盤下跌逾3%。
此次市場恐慌的導火索源於中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DeepSeek的技術釋出。該公司展示了一款成本僅為OpenAI和谷歌頂級產品一小部分的聊天機器人,卻被認為技術能力媲美現有巨頭產品。
據彭博社報道,受此影響,過去18個月因人工智慧熱潮而市值暴漲的晶片製造商英偉達(Nvidia)暴跌13%,單日蒸發4650億美元市值,創下歷史紀錄。美國另一家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下跌約12%,軟體巨頭甲骨文(Oracle)也在早盤下挫8%。
與此同時,微軟股價下跌3.5%,亞馬遜在交易的首小時內跌幅為0.24%。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下跌約3.5%,Facebook母公司Meta下跌2.5%。
DeepSeek技術的突破進一步引發了市場對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競賽中領先地位的擔憂。這家公司釋出了一款免費AI助手,據稱不僅效能強大,還使用了更少的英偉達晶片,從而顯著降低成本。其應用迅速超越競爭對手ChatGPT,登上美國Apple Store免費下載榜首位。
這場由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引發的恐慌迅速波及全球市場。歐洲股市方面,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下跌0.4%,德國DAX指數下跌1.1%,巴黎CAC 40指數下跌0.8%,英國富時100指數(FTSE 100)微跌0.3%。
荷蘭晶片公司ASML和ASM分別暴跌8%和12%。日本市場上,晶片相關企業股價亦未能倖免,包括Advantest和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均出現顯著下跌。
eToro美國投資分析師Bret Kenwell評論道:「通常情況下,週一的市場較為平靜,然而今天並不如此。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讓人措手不及,有時這種變革來得比想象中更快。」他提醒投資者,恐慌之下的決策往往並不理智。
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投資總監Tom Stevenson指出,這一事件凸顯了人工智慧領域的高速變化將如何影響科技行業的權力格局。「投資者正密切關注這項技術突破對未來人工智慧發展及市場的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執行長Jamie Dimon上週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再次警告,美國股市目前的估值處於歷史高位的前10%至15%區間,資產價格存在膨脹風險。
回顧過去兩年,美國股市累計上漲超過20%,這在1990年代末網際網路泡沫後尚屬首次。面對今天的劇烈波動,不少投資者不禁思考:當前是否是歷史性時刻?是抓住機遇,還是選擇獲利離場?
週一市場的迅速拋售,不僅提醒了投資者牛市背後的驅動力,還突顯了市場對2025年科技股盈利前景的期待。一切都與「大型科技股的盈利」息息相關。
中國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的新技術進展引發了這場拋售潮。投資者擔憂英偉達(Nvidia)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面臨日益加劇的競爭,從而使得美國AI概念股的交易步伐暫停。
英偉達股價暴跌超過16%。與此同時,「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Seven)的成員微軟(Microso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特斯拉(Tesla)在週一午盤交易中均下跌超過2%。另一家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企業博通(Broadcom)股價同樣下跌逾16%。
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首席市場策略師Callie Cox在週一的報告中寫道:「當市場預期居高不下時,一條質疑的新聞標題就能擾亂市場的平衡。這正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現象。」
科技股盈利快速增長的放緩一直是市場策略師討論一年多的風險點。在指數估值接近數十年來高位、標普500指數中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佔據近40%權重的情況下,策略師們認為股市的快速上漲正逐漸建立在脆弱的基礎之上。
「市場過於集中於一個領域——這是一個以人工智慧為主導的市場,當這種市場突然面臨不確定性時,投資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先拋售再說,」Truist聯合首席投資官Keith Lerner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表示。
與更高的利率或持續的通脹等風險不同,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理由說明為何大型科技股的卓越盈利增長會突然崩塌。然而,DeepSeek的新人工智慧模型似乎提供了一個具體理由,讓投資者質疑這些高盈利預期是否能夠真正兌現。
Lerner指出:「最大的風險往往是那些我們沒有討論的風險。所有人都以為風險在關稅或中國,但現在我們發現,[DeepSeek]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資料,2024年,「七大科技巨頭」的盈利增速超出標普500指數其餘493家科技公司的增速達30個百分點。儘管這一優勢預計在未來一年有所減弱,部分投資者開始呼籲股市收益的廣泛化,但大型科技股的盈利增長仍然是支撐牛市的關鍵支柱。
預計「七大科技巨頭」在第四季度的盈利增長率將達到21.7%,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其餘科技股的盈利增長率僅為9.7%。儘管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長率可能有所放緩,但預計到第三季度,「七大科技巨頭」的盈利增速將再次加速至24%以上。
Lerner認為,週一的暴跌使投資者「重新迴歸基本面」。
「雖然華盛頓的政策很重要,但整體上還有其他因素可能會更為關鍵,」Lerner表示,「今年,科技股仍是市場總體回報的核心所在。」
市場的劇烈波動再次提醒投資者,在追逐高回報的同時,保持警惕與理性分析尤為重要。儘管科技股依然是推動市場的重要力量,但不確定性也在不斷增加。在當前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專注於基本面和長期投資策略將是應對風險的有效方式。
版權宣告:我們微信公眾平臺尊重和維護版權、著作權。平臺所釋出的原創文章與圖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凡非本平臺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致力於優質內容分享,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