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讓香港朋友眼紅的,就是隔壁的澳門又!發!錢!了!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
4月14日,澳門公佈了《2025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根據新一年的施政安排,澳門將繼續“全民派錢”——永久性居民每人1萬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6000澳門元!
要知道,這已經是澳門連續第19年派錢了!
圖源:香港01
不僅如此,今年還新增設了“育兒津貼”,將向在澳門出生且未滿三歲的嬰幼兒,每人每月發放1500元,全年一共發放1.8萬元!
圖源:橙新聞
除了這些,澳門接下來還要發一大堆錢:
• 養老金與敬老金提高:養老金每月提高至3900元,敬老金每年1萬元。
• 殘疾津貼增加:普通殘疾津貼提升至每年1萬元,特別殘疾津貼為2萬元,殘疾金也上調至每月3900元。
• 結婚津貼與出生津貼提升:結婚津貼提高至2220元,出生津貼升至6500元。
• 醫療券金額上調:居民可獲700元醫療券。
• 公積金賬戶再注資:每位合資格居民的個人賬戶將額外注資7000元,用於退休儲蓄。
這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惠民政策,覆蓋了出生、結婚、養老、醫療等方方面面,讓不少港人直呼羨慕!

香港也曾“派錢”
其實香港不是沒有“派過錢”,甚至一度也掀起了全民狂歡,港漂也能領錢!
最早的一次大規模“派錢”,要追溯到2011年。

圖源:香港輕新聞
當時,港府決定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每人派發6000港元現金;對於居港未滿7年的非永久性居民,也透過關愛基金提供援助。
這兩類加起來發了快400億港元。

圖源:BBC News
到了2018年,港府再一次推出針對低收入群體的4000元現金津貼計劃,總共發了約110億港元。

圖源:香港01
而最為轟動的一次“全民派錢”,則是在2020年(疫情初期)。
當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宣佈,向所有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每人發放1萬港元現金,以刺激消費、減輕經濟壓力,累計金額高達710億港元!

圖源:香港01
這筆“疫情援助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民的經濟壓力,也帶動了本地消費。
港漂能領5000!
接下來的幾年,港府把“發現金”改為“發消費券”,換了個方式繼續給大家“派錢”。
2021年,港府向年滿18歲的永居和持有單程證等的新來港人士,每人派發5000港元的電子消費券,鼓勵大家在本地零售店、快餐店、街市消費。

圖源:網路
2022年港府擴大政策範圍,將消費券計劃的受惠群體擴充套件至“有條件成為永久居民的香港居民”,包括經由不同計劃來港的專才、企業家或升學人士等。
也就是說,港漂也能每人領5000!

圖源:大公文匯
這也港漂們首次獲得港府直接“派錢”!
同樣在2023年,透過不同入境的計劃在港居住及來港升學的港漂朋友們仍可領取2500港元的消費券!

圖源:大公文匯
雖然這兩年港府沒有再繼續給大家“派錢”,但減輕負擔的目標始終不變。
港府仍在“派糖”
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港府仍在透過多種減稅、補貼的方式為市民減壓。
主要政策包括:

稅收減免

差餉寬減
住宅物業差餉:2025/26年度首季,每戶可減免最多500港元;
非住宅物業差餉:減免上限同樣為500港元。

現金補貼
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人士發放相當於半個月金額的補貼。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安排相同,即發放相當於半個月金額的補貼。

企業支援
向“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注資共15億元,並最佳化申請流程。
延續“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還息不還本”安排延至2025年11月,融資預留總額超3900億元。
這一系列措施雖然不是直接給大家“派錢”,但對於納稅人、低收入群體、中小企業、還有準備在香港買房的,都能起到一定的援助作用。

圖源:星島頭條
無論是澳門“直接送錢”的幸福感,還是香港“減稅補貼”的精準扶助,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初心:民生為本,才是最重要的事。
大家領過港府發的錢嗎?歡迎來評論區說一說。


本文作者

*影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路,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絡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參考資料:
1.《澳門連續19年派錢 永久居民每人一萬 增育兒津貼每月1500元》,am730,2025-4-14
2.《澳門派錢—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合資格永久性居民派1萬、非永久性6千》,星島頭條,2025-4-14
把港漂圈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推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