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叔總會在雨夜撿到一個淋溼的少女?

「大叔戀」,或者說「忘年戀」,是所有戀愛中最受爭議的型別之一。
其中包含的,是一種關於權力的施暴。可以說,無論性別,所有存在權力差的關係,都有可能變為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剝削。
權力如何在戀愛中隱秘地施暴?
我們從這種關係背後分析,結構性圍獵是如何導致天平失衡的?
我們如何透過發現問題、意識問題,並及時遏止傷害?
#
資訊差
也可以施暴?
很多人會認為,年長代表成熟穩重,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年長本身就是一種權力。
它透過製造資訊不對稱來維持權力。
舉個通俗的例子,學校裡有個50多歲的男老師,他的每任女友都是學校的學生。
當問到他為什麼覺得那些女生會跟他戀愛,他說,因為我在圖書館工作,你們借書15天就得還,我可以幫她們延期到1個月。而且她們不用去公共澡堂洗澡,可以直接在我這裡洗。
缺乏社會經驗時,我們無法衡量自己到底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也許在18歲的人眼裡,擁有獨立浴室並能把圖書借期延長兩週的男人,就是充滿了魅力的光環。
濾鏡的本質是資訊不對稱。年幼者因為沒有經歷過、見識過、嘗試過,所以會被廉價的符號迷惑。
電影《洛麗塔》(1997)劇照
下位者無法辨認權力,但上位者無不知道自己是在作惡。
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讓學生整理辦公室、打掃家裡衛生,接受下屬不便宜的咖啡和禮品,自己把手提包遞到他們手裡時,就是在行使權力呢?
當年長者面對少女無知的崇拜時,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在利用年齡差的優勢呢?
下位者被廉價的濾鏡欺騙,付出的卻是真實的肉身。攫取青年人的上位者們,躲在青年人的無知後面,清洗著自己的屍斑。
#
被「結構性」圍獵
我們毫無察覺
在戀愛中遇到壞人不是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你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都會處於不利地位。甚至有時你都意識不到自己在被剝削。這才是權力運作最可怕的地方:
結構性的圍獵。
曾經有一段時間流行過「大叔控」,有雜誌專門採訪了大叔控的豆瓣小組。記者發現,很多喜歡大叔的女孩,都是從小鎮來到大城市的女孩,也就是說,她們大都是正在經歷斷裂的人。
不少人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會經歷一個階段,陷入一種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家庭無法理解我,同輩之間也都是競爭。沒有一個安全的、讓我安放自己的地方。
針對斷裂的解決,社會充滿結構性規訓的話語似乎只給她們提供了一層出口,那就是等待一個更有力量的保護者出現,投入年長男性的懷抱。
比如《洛麗塔》裡,作者將洛麗塔描述成早熟的、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女孩,只有繼父才能理解她想要什麼。
《超脫》裡,男主人公是一位老師,他遇到一個被嫖客凌辱的未成年妓女,導演安排女孩住到他家,並在他的影響下獲得救贖。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劇本同樣是這樣,一個全家被殺的女孩選擇投靠一個成年大叔。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劇照
可其實,當斷裂發生時,我們還有很多方式尋求聯結。
比如,尋找有同樣經歷的受害者,互相扶持。比如,求助年長女性。
但流行文化和隱藏的社會結構性規訓,讓我們不自覺將年長女性樹為敵人,將自救互助看為不可靠的。
雌競就像這樣「與生俱來」,我們沒有察覺,我們不知道為什麼。
可如今的我們必須清醒地知道,故事不只可以寫成一個成年男人在某個雨夜收留了一個淋溼的女孩,故事還可以寫成,一隻豐碩有力的母雞,把驚慌逃竄的小雞庇護在自己的翅膀之下。
電影《好東西》劇照
社會結構性規訓共謀的話語,不僅把無權者推向了上位者編織的危險陷阱,還剝奪了無權者訴說自己不幸的正當性。
因此,少女與成年男人的戀愛會被抬高為跨越世俗的真愛。可少女們不知道的是,真正衝破世俗阻礙的只有她們自己。
而涉及到上位者要為這段感情做出什麼實際的割捨時,他們則會以各種各樣的藉口為自己開脫,營造出一種屬於年長者的無奈——「我所處的位置沒有辦法」「我只是被世俗捆綁了」。
除此之外,上位者給予少女們一些過家家式的虛假權利,以此為自己的罪責開脫。
在《快樂上等》這本書中,作者提到,日本之前流行過大叔型辣妹。指的是,在公司裡,女孩會把討厭的工作丟給大叔,指使大叔。大叔總是叫著春花醬,跟在女孩的後面,卻對她一點辦法也沒有。
在這種關係下,大家會認為真正有權的是女孩。而實際上,大叔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付出的只是蠅頭小利。當涉及升級加薪、人員去留時,女孩並不擁有話語權。
還有當一個男人看著一個「胡鬧」的少女,扶額說出「真是拿你沒辦法呀」,我們竟然曾經認為確實這個女孩太「叛逆」了,而事實上,女孩們擁有的只是選擇糖果顏色的權利。
電影《超脫》劇照
真正被奪權是會痛的,對被奪權者應是懷著共情、心痛和不忍的。而面對被奪權者的悲傷,施暴者的第一反應不是共情,而是像逗小狗一樣,覺得TA哭得很可愛。
那些對被奪權者感到寵溺甚至覺得可愛的人,就像我們描述自家小狗太挑食,像我們自嘲自己是貓主子的奴隸一樣,這只是一種安全的遊戲般的觀賞,甚至是上位者的一種偽裝的悲憫。
透過切斷其他聯結、塑造愛情神話、虛假的權利倒置,上位者的貪婪與暴力在此時被徹底洗白。
#
中介化的愛與恨
長期處在權力差的關係中,按照福柯《規訓與懲罰》的理論,下位者會自動內化上位者的視角,用他們的眼睛塑造自己,感受世界。
就像那個15歲的,本是齊劉海、中學生長相的女孩,在與年長的大叔戀愛後,就快速變成了大人模樣,似乎已經開始用性化的視角打扮自己。
甚至社會上流行一種刻板印象,就是看到年齡差比較大的男女,大家會預設男的很有錢。這話的另一面就是,預設女的是為了錢出賣自己的情感。
而沉溺其中的女孩,竟也會因為「別人會覺得我男朋友很有錢」而感到自豪,即使她扮演的是一個被侮辱的形象。
此時,她們的慾望被中介化了,她們丟失了自己的慾望和快樂,會因伴侶的慾望被滿足而感到滿足,因伴侶的快樂而快樂。
就像一個被施暴者選擇在施暴者生日那天自殺,試圖透過這樣的方式復仇——愛是我要讓你覺得如何快樂,恨是我要讓你覺得如何痛苦,但當事人從沒有問過自己,我要讓我自己覺得怎樣。
而這對施暴者來說,真的重要嗎?這種被中介化的恨不但沒有實現復仇,反而更坐實了上位者的權力,成為上位者的興奮劑。
當我們在經濟、社會的層面上討論權力,我們可以明察秋毫。但似乎放到情感領域,引入了愛這個變數後,所有的暴力都不復存在了。
#END
愛,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解析這類關係的背後,一方面是想提醒即將進入這種不公平關係的朋友,保護好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對那些自居上位的施暴者發出宣告。
覺醒者終將看穿,那些曾經所謂的經驗豐富的、年長的「人生導師」,不過是早10年拿到答案的作弊者。他們享受到的紅利,只不過是權力系統留給他們最後的臨終關懷。當他們想透過吸食青春為自己續命時,就已經宣告了他們生命的衰敗。
現在,他們的秘密,我們已經知道了。
*圖源網路
撰文&合作/@彭春花本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