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端端地去留學,怎麼最後卻要坐牢?這是許多家長和學生未曾預料到的結局。
近年來,港澳高校接連爆出學生因偽造材料、成績造假而被捕的事件,留學申請中的“保錄取”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留學本是追求更好教育和未來的一條道路,但在某些中介的操控下,這條道路卻被包裹在虛假的“夢幻”外衣下,誘使家長和學生一步步陷入深淵。

中介在造夢
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留學家庭都會尋求留學中介的幫助。
正是這些“幫助”背後,一些黑心中介透過虛假宣傳和不正當手段,操控了家長的焦慮心理,為家長和孩子“造夢”。
他們的“造夢”話術通常是這樣的:
“我們有獨家資源,可以為您的孩子量身定製申請計劃,確保獲得名校錄取。”
“我們有和學校教授、招生官的特殊聯絡,能夠直接影響錄取決策。”
“只要選擇我們,我們可以提供‘保錄取’服務,確保孩子能夠進入夢想學校。”
這些美好的承諾,很容易激起家長們的期待,孩子的未來在這些中介的幫助下似乎已經被安排得妥妥的,名校的offer觸手可及。

如果你問:“是不是會在申請中進行材料造假?”
他們的回答都是否認,然後說“我們只是在美化背景,提升學生的錄取機率”或者“我們透過人脈內推,幫助孩子獲得更多機會。”
但是,背後的真相卻是,所謂的“美化”實際上已經觸及了造假的底線。
這些中介會為學生偽造成績單或者直接PS修改成績單,將不理想的科目改為高分,甚至直接編造虛假的學術或競賽背景。
一些中介還會虛構推薦信,甚至偽造教授的郵箱。

Reddit論壇上,有學生自爆自己偽造推薦信的經歷
但在實際稽核過程中,如果招生官存疑就會直接聯絡推薦人進行核查。
如果聯絡不到推薦人,學校不會就此作罷而會繼續進行聯絡,對申請人的核查將一直處於pending狀態!
有些中介甚至膽大到幾乎無法想象的地步。
比如,有中介會直接偽造學校發出的錄取通知書,或假裝學校在裝修,要求學生先去酒店上課,直到學校正式復課。
家長和學生都被矇在鼓裡,直到幾個月後才發現事情不對勁。

中國臺灣也發生類似的事情,這兩名學生的父母合計付款1813萬臺幣(410萬人民幣),
孩子們在美國住了7年,居然從來沒到學校上過課
正規留學中介靠的是口碑、年資和經驗,他們對待學生的態度就是“親學生”,留學規劃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
但這些黑中介通常透過頻繁的廣告投放吸引潛在客戶,利用社交平臺大規模購買流量,打響自己的知名度。
即便有賬號被封,他們也可以迅速換一個新賬號。

靠引起爭議的話題來吸流量
他們的運作模式通常是這樣的:在吸引家長和學生籤合同後,黑中介會收取高額的中介費和服務費,但後續的服務幾乎不存在。
等到事情敗露,家長和學生才發現自己被騙,而這些黑中介早就換了新的身份,重新開始騙其他家庭。

家長在買單
對於家長來說,許多留學中介看似提供了“解決方案”,幫助孩子進入名校,然而這一切背後是黑中介快速撈錢的騙局。
很多人難以想象,如此粗糙的話術,真的能夠騙家長嗎?為何這些中介“造夢”能夠打動許多家長的心?
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對於留學申請過程的不瞭解,以及他們對於“捷徑”的渴望。

留學申請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往往讓很多家長感到無處下手,很多家長並不清楚留學申請的具體流程,更不瞭解各國高校的錄取標準和稽核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留學中介便巧妙地利用了這一資訊空缺。
在流量時代,大多數家長獲取留學資訊的渠道是資訊流短影片。

最近一大批打著測評的留學賬號出現
很多中介透過誇大自身的錄取戰績,展示“名校學姐學長”的成功案例,塑造出一種“捷徑”的錯覺。
即便是簡單的一分鐘短影片,也能透過高光時刻和包裝過的案例,迅速吸引家長的注意。
這些影片經常打著哈佛、藤校、牛劍學長、學姐的頭銜,向家長們傳遞一種“只要交錢,孩子就能進頂級大學”的資訊。

你以為的留學博主人設,其實可能只是中專學歷
在資訊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家長也無法判斷中介的專業性和誠信度。
尤其是對於一些成績平平的孩子,家長常常心生焦慮,期望透過外部的“幫助”來提升孩子的競爭力。
在這種心理驅動下,許多家長往往忽視了理性判斷,輕易地被中介的虛假承諾所誘導。

另一方面,中介的“保錄取”服務、“內推”方案和“美化背景”的話術,其實巧妙地迎合了家長的“懶政”心理。
大部分家長並不具備足夠的留學申請知識,因此他們希望將整個申請過程交給中介來處理,希望能夠成為“甩手掌櫃”。
這種“懶政”思維讓家長們在申請過程中失去了必要的參與感和監督感。
甚至有些家長根本不關心中介如何操作,只要能夠看到孩子的錄取通知書,他們就心滿意足。
這種態度為一些黑中介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當然,還有一些家長直接說,“我的孩子成績比較差,你們有沒有什麼路子?”
即便是中介操作中的細微不正當之處,也常常被家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忽視。畢竟,孩子能夠進入名校,似乎一切都變得值得。

孩子要坐牢
對於那些被“保錄取”中介騙取的家庭來說,最大的風險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更嚴重的是法律後果。
前段時間,澳門科技大學發現,20多名學生偽造DSE成績,其中20人已逃離澳門,剩下4人被捕。

11月4日,一名23歲的內地學生因偽造雅思成績單申請香港教育大學碩士課程,最終在確鑿證據面前承認了全部罪行,並被判處三個月監禁。

香港大學發現30多名學生提交了虛假申請材料,其中兩人因涉嫌“行使虛假文書”被逮捕。
其中一名24歲的內地女子,涉嫌使用虛假學歷申請香港大學的碩士課程。
她自稱為美國康奈爾大學數學系的學士畢業生,利用這一虛假背景成功獲得香港大學的金融碩士課程錄取。
當她的欺騙行為被揭露後,罪名從“行使虛假文書罪”轉為“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罪”,同時,她還被加控了“為取得入境證而作出虛假陳述罪”。

在香港,行使虛假文書是嚴格禁止的。
根據香港法律,任何人使用虛假材料申請錄取,一旦被查實,將面臨最高150,000港幣的罰款和最長14年的監禁。
如果在簡易程式下被定罪,罪犯將面臨高達100,000港幣的罰款和2年的監禁。

這種刑事處罰不僅將影響學生個人的前途,還可能給整個家庭帶來無法承受的法律和經濟後果。
那麼,家長應如何避免落入這些黑心中介的“造夢”騙局呢?以下幾點是家長們應當警惕的關鍵:
1.對孩子的水平有清晰認知
家長應當瞭解孩子的真實學術水平,而不是單純依賴中介的說辭。
瞭解孩子的優劣勢,不輕易聽信中介關於“保錄取”的承諾,避免因虛假的自信和盲目的追求而讓孩子走上歧途。

2.深入瞭解留學申請流程
留學申請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家長不能完全依賴中介來處理所有事務。
瞭解目標學校的錄取標準、所需材料、截止日期等基本資訊,能夠有效避免被中介所忽悠。
如果家長對留學申請流程有清晰的認識,就能更好地甄別中介的真偽。
3.選擇有資質和口碑的正規中介
家長應理性評估中介機構的資質和信譽,避免選擇那些過度誇大成功案例的中介。
正規中介通常有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口碑,而不正規的中介往往依賴虛假的宣傳來吸引客戶。
過去我們也曾聽說,有些中介甚至會偷用其他中介成功案例誤導家長。
因此,家長可以透過交叉驗證中介的歷史案例、學員評價以及認證資質等方式來辨別其可靠性。

4.摒棄“捷徑”思維
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應摒棄所謂的“捷徑”思維,理性看待留學申請。
堅守原則,誠實對待孩子的學術能力和成長經歷,透過真實的努力爭取名校錄取。
任何試圖透過虛假手段獲得的成功,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代價。一旦被揭露,學生和家庭將面臨巨大的法律和道德風險。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捷徑或許誘人,但在這條“造夢”之路上,背後隱藏的代價可能是家長和學生都無法承受的。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