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什麼突然對華做出緩和姿態?

特朗普團隊公開向媒體證實,已經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特朗普的總統就職儀式。
要知道,在美國曆史上,總統就職是沒有邀請外國領導人參加的先例的。
這一次特朗普準備打破這個慣例,邀請匈牙利歐爾班與中國領導人出席其總統就職儀式。
明眼人都能看出,歐爾班不過是拉來湊數的,特朗普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藉著總統就職儀式實現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
現在問題來了,在特朗普贏得大選之後,其對華完全是擺出一副超級強硬的姿態——
一方面威脅要對華加徵關稅,另一方面又組建了一個超級鷹派的內閣。
兩個負責外交的職位都選擇的是對華強硬派,其中國務卿還是選擇的是中國兩度制裁的盧比奧。
那麼現在特朗普突然一反常態,又要邀請中國領導人出席其總統就職儀式呢?
特朗普到底想幹什麼?
特朗普這麼幹其實也是無奈。
特朗普擅長策略是極限施壓,目的就是透過極限施壓獲取最大利益。
所以特朗普過去擺出的超級強硬的姿態不過是其擅長的極限施壓策略而已,極限施壓是策略而不是目的。
但是萬萬沒想到,特朗普謀劃好的一盤棋卻被拜登攪了局!

拜登這個快要滾蛋的政府將特朗普上臺之後能打的牌一股腦全部打光了!
這裡講一講拜登。
撇開立場不論,我個人還是很佩服拜登的。
這老頭活成精了,很多事情都很有遠見。
別的不說,在美國大選之前,拜登突然宣佈,將總統部分權力下放給幾個實權部門,包括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國防部等等,擺出一副半退休的姿態。
當時很多人還不明白拜登為什麼這麼做,現在來看,這是拜登頗有遠見的一步棋。
為什麼?
拜登已經預計到,如果民主黨敗選,那麼民主黨在現任政府的高階官員肯定會幹一件事:
給特朗普未來上任製造麻煩。
簡單的說搞出一個爛攤子,讓特朗普上任頭痛無比。
拜登無法阻止手下這批高階官員這麼幹,所以很有預見性的公開宣告——
自己已經將總統權力下放給重要的實權部門,這就是提前撇清關係,免得特朗普上臺後遷怒自己。
果然。
在特朗普贏得大選之後,本來現任政府已經成為垃圾時間,正常情況下這票官員應該維持現狀準備交權。
但是實際呢?
卻是拼了命的折騰,唯恐天下不亂。
華盛頓的政治氣氛不是反華為最大的政治正確嗎?
那好,就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越玩越大。
——將130家中國企業納入制裁清單;
——收緊高階晶片對華銷售;
——突擊對臺軍售;
——調動3個航母戰鬥群進入中國沿海地區;
——策劃讓賴清德過境美國。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甚至最近還與中方續簽了中美科技協定。
這個協定續期是五年,剛好越過特朗普任期。
中美科技協定當然是對中美雙方都有利的,但是考慮到目前在大多數科學領域還是老美佔優勢,所以這個科技協定總體對中方更有利一些。
本來在拜登任期內,也就是去年這個協定就到期了,但是拜登政府一直拖拖拉拉不肯續簽。
目的也很簡單,也就是拿著這個協定做籌碼企圖在中方換取更多的利益,然後雙方拉扯了一年都沒搞定。
結果偏偏在拜登政府還有一個月就要滾蛋的時候,啥條件也不提了,突然就痛痛快快簽訂了。
我是特朗普也會氣得跺腳——這是仔賣爺田不心疼啊!
更令特朗普頭痛的是,對於民主黨留任官員的挑釁,中方的反擊也呼嘯而來:
——出口退稅大調整,將工業原料出口退稅或取消,或降低,這是提前給老美來一波輸入性通脹;
——明確禁止對美出口關鍵軍民兩用原料,鎵、鍺、銻、石墨,美國製造業與軍方又要頭痛不已,很多軍事裝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生產了;
——多個行業協會聯合公開呼籲,不再採購美國中低端晶片,你高階晶片不賣給我們,低端晶片我們也不買了;
——財政部發布採購新規,政府採購對在本國生產的產品相對於非本國產品20%的價格評審優惠。
這個財政新規是與上述行業協會呼籲配套的硬政策。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不是釋出要優先採購國產的新規,類似規定在2007年就釋出了。
本次財政部新規則是明確了國產的標準——
也就是產品在中國境內生產的元件成本要達到商品總成本很高的比例才能被認定為本國生產的產品。
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以臺式電腦為例:
假如國內一個電腦廠家,從美國採購GPU與CPU,在韓國採購記憶體與硬碟,然後在國內組裝,過去是可以被認定為國產的。
現在就不行,那麼在政府採購中這個電腦廠家就很可能被淘汰掉。
也就是說,國內廠家未來如果零部件採用一定比例的境外產品,就很可能無法參與政府採購這塊每年高達十幾萬億的超級蛋糕的分享。
這個新規不但對國內企業採購境外元件(晶片、硬碟)形成硬約束,同時也是對外資將產業鏈轉移出國內形成一定的制約。
畢竟,沒有那個企業願意一開始就將自己排除在中國政府採購蛋糕之外。
簡單總結一下,中方對美國反擊是系統性組合拳可以這樣描述:
如果關鍵的東西你不賣給我們(晶片),那麼你需要的關鍵東西我也不賣給你(鎵、鍺、銻、石墨);
你未來加關稅不買我們的產品,現在我們政府採購也不買你們的產品。
特朗普還沒上臺,中美雙方已經劍拔弩張到這個程度,實在是出人預料。
特朗普底色本質還是一個商人。
對華強硬所有措施(包括加徵關稅)某種程度是特朗普對華極限施壓的手段,目的還是為了在與中方談判博弈中撈取利益最大化。
現在民主黨這票官員這麼玩,將未來特朗普上臺後能打的牌打得精光。
中方也毫不示弱反制手段招招見血,未來特朗普還怎麼玩?
一想到未來上任之後搞不好還只能捏著鼻子為這票官員乾的齷齪事擦屁股,特朗普心裡就如同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現在我就越來越理解為什麼最近拜登冒天下之大不韙赦免自己的兒子——
原因無它,民主黨這票高階官員玩得這麼大,自己前期撇清關係已經毫無意義。
未來還能指望特朗普上臺之後兌現承諾赦免自己兒子嗎?
用腳指頭想也不可能啊!
同樣,拜登公然假公濟私赦免自己兒子之後,民主黨大佬們也集體失聲。
這些大佬實在也沒辦法去指責拜登。
民主黨因為黨爭目前利用現政府最後的時間拼命給特朗普製造麻煩,未來還能指望特朗普上臺對民主黨有好臉色?
拜登赦免兒子其實就是自保,站在民主黨角度實在也沒辦法理直氣壯去指責拜登,
因為黨爭將國事當兒戲,同樣因為黨爭逼迫拜登徹底撕下民主的遮羞布公器私用赦免自己兒子,美國國家形象的軟實力就是這樣一點點消耗掉的。
現在特朗普還能剩下的籌碼就只能是加關稅。

對此中方也有應對。
我們最近將主要工業原料出口退稅或者取消或者下降,這實際就是提前幫助特朗普加關稅了。
未來特朗普上臺短期內是不大可能大規模對華加徵關稅的,這樣幹就是殺敵1000,自損3000——
至少通脹可能就控制不住了!
12月18日,美聯儲4個官員集體表示,2025年美聯儲降息在25個基點之內,這是一個超級鷹派的表態。
在此之前市場預測2025年美聯儲將至少降息3-4次,降息幅度在75—100個基點左右。
現在美聯儲這個表態實際是對特朗普的強硬回應——
如果你明年對外普遍加徵關稅,那麼美聯儲就不降息了!
美國目前經濟增長大致在2%左右,如果明年美聯儲基準利率維持在4.25%左右,意味著基準利率遠遠高於經濟增長率。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是不可能搞得好的。
但是美聯儲對此也有充足理由,特朗普如果對外普遍加徵關稅一定會導致通脹反彈。
美聯儲從2023年到2024年年底花費這麼大代價才將失控的通脹控制下來,不可能因為特朗普加徵關稅而毀於一旦。
實際上美聯儲就是給特朗普出了一道選擇題,要降息還是要關稅?
更為重要的是,特朗普即便不顧一切對華大規模加徵關稅造成中美某種意義上的經濟脫鉤斷鏈——代價也是非常大的。
比如,現在中方明確不準出口美國的鎵、鍺、銻、石墨還要不要?
沒有這些玩意,美國軍工將有大部分裝備無法生產。
比如,俄烏衝突已經被搞成一個爛攤子,未來要斡旋俄烏衝突還要不要中方幫忙?
順便說一下,最近俄羅斯的梅傑與馬克龍紛紛訪華,談的問題就是俄烏。
要收拾這個爛攤子沒有中方參與是肯定不行的。
比如,美國農民的農產品還要不要找中方購買?特朗普背後的金主石油天然氣資本還要不要中方訂單?
如此等等。
現在特朗普是非常尷尬的。
因為他一度擺出強硬姿態準備給中方極限施壓,然後利用手中的籌碼撈取最大的好處。
結果斜刺裡殺出一個拜登看守政府,位元朗普更操蛋。
將特朗普捏在手裡的大牌(大王,一對2,一對A)不管不顧全打出去,留下特朗普拿著一堆3456在風中凌亂。
怎麼辦?
這個爛攤子特朗普還不得不捏著鼻子來擦屁股。
所以,現在特朗普必須想辦法與中方尋求緩和。
那麼怎麼緩和呢?
本來傳統的手段就是特朗普就任之後讓國務卿去訪問中國緩和中美關係。
但是特朗普選擇的國務卿偏偏是一箇中方兩度制裁的人物,這樣的人物中方是絕對不會讓盧比奧踏上中國領土的,甚至也不可能與盧比奧直接接觸。
最近有媒體採訪盧比奧,問其任期是不是不會訪問中國?
盧比奧神色嚴峻表示,“我們會找到辦法的(去訪問中國)”,已經完全沒有過去擔任議員時期那種反華囂張氣焰。
大家注意,盧比奧這個用詞“我們”是很值得玩味的。
這個“我們”究竟是指特朗普內閣呢?還是暗示中美雙方呢?
國務卿這顆最適宜的棋子動不了,特朗普已經感覺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痛楚了。
萬般無奈之下,特朗普只能親自出馬,搞出一個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其就職儀式的主意。
其目的有兩個:
一個是公開向中方釋放緩和訊號。
特朗普很清楚,中方是十分看重道義上的責任的。
如果美方主動釋放緩和訊號,中方果斷拒絕,那麼以後美方就可以明確聲稱,中美關係惡化主要責任在中方。
一個就是中美領導人王對王,把一些重要問題談一談。
比如協商盧比奧的問題——能不能美方主動取消對中方部分官員的制裁,換取中方對等取消盧比奧的制裁;
比如取消部分制裁換取中方對等取消某些重要物資的管制出口等等。
所以,特朗普還沒正式上臺執政,其對華政策就有點要開始轉彎的味道,現實就是如此具有諷刺性。
現在皮球在中方這邊了。
我預測是這樣:
中國領導人大機率不會去,畢竟現在中美關係劍拔弩張,缺乏領導人會晤的基礎;
然後中國大機率會派出一個代表去(或者從國內派,或者連機票錢也省了,直接派駐美大使去),先聽聽特朗普有啥想法再謀定而後動。
畢竟中方過去反覆強調,談判的大門是永遠敞開的。
最近一段時間拜登現任政府噁心特朗普簡直不遺餘力。
同樣是12月12日,拜登政府發言人柯比在回答媒體關於特朗普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其就職儀式一事是這麼回答的:
拜登政府移交給特朗普的是一個比拜登上任時狀況更加美好的中美關係,拜登政府致力於在這個關係上努力,會繼續堅持到最後一刻。
啥是殺人誅心?
這就是!
拜登殺人誅心,特朗普還只能扭扭捏捏配合。
12月17日,特朗普公開表示,“中國還未回應是否出席他的就職典禮,如果願意來,他會很高興迎接”。
特朗普甚至強調,“中國與美國可以一起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
畫出這個大餅之後,特朗普面對媒體還深情回憶:
“他當時在這裡(海湖莊園)待了很長時間,我們聊了很久很久,他是個了不起的人,媒體不喜歡我這麼說,但他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
特朗普這一番公開表白,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眼鏡掉了一地。
與外界各種胡亂猜測相比,大家透過上述脈絡的梳理,就明白在競選期間對華表示超級強硬的特朗普為啥態度突然來個180度大轉彎。
現在國內對特朗普2.0有各種很悲觀的預測,但是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在特朗普1.0時期,大家是真覺得特朗普可以毫無顧忌的為所欲為。
但是透過對特朗普1.0時期觀察可以發現,特朗普底色就是一個色厲內荏的慫貨。
他既不敢發動戰爭,而且在大國博弈中也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氣。
對付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最好的策略就是針尖對麥芒,以強硬對強硬。
這一點不但中方看出來了,連美國的盟友也看出來了。
所以,現在連墨西哥與加拿大也準備強硬還擊特朗普的關稅訛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