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要給大家推薦,這位我非常喜歡的作家——阿城
1984年,他用一篇小說《棋王》轟動了文壇,海內外流傳,不誇張的說,當時大街小巷人人爭相一讀。
每出一部小說,就被各大名導搶著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中國文壇,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像他一樣無所不通的人。
他既能畫畫、拍照,也擅長寫小說、隨筆、編電影劇本,還有烹調、修護傢俱、組裝汽車等等好手藝。
《芙蓉鎮》《貞觀之治》《刺客聶隱娘》都是他當編劇的作品。
李安、陳凱歌、侯孝賢等導演名家,專門找他做電影指導。

而他人不在文壇,但36年來他卻被各界名人反覆提及,只為等他再次開口講故事。
莫言視他為偶像,“阿城的《棋王》把我徹底征服了”。
王朔一提起他,都說“我的天,這可不是一般人。如果追星,那我就追他。”
汪曾祺說,“這樣的小說我寫不出來。不但是我,很多人都寫不出來。”

△王朔與阿城等人合照
他每本書底下的讀者留言,幾乎全是——
“看不夠”
“看完一遍,想馬上看第二遍”




因為阿城不僅涉獵領域廣,人有趣,文字鞭辟入裡的同時幽默風趣到極致!
在文化圈裡,大家尊稱他為“天下第一聊天高手”。
在阿城這裡,哪怕是平常的生活小事,都能被他聊成一絕。
下鄉年間,他白天干活,一到晚上,周圍的村民、知青全都擠進他的茅草屋聽他說書。
一盞煤油燈,一屋子人,菸頭一亮一亮,《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等名著,在阿城嘴裡進出。
每談到關鍵處,他便住了口,吊起了一屋子人的胃口,急得旁人給他續茶,忙問道:“後來怎麼樣了?”

還有王朔等作家去阿城家聚會,大家圍坐一起,全聽阿城一個人神侃。
風土人情,旁門左道,他無所不通,詼諧得一塌糊塗,偶爾抖一個機靈,當場就能說得把人笑岔氣了去。
在場的人無一不說,“聽了十年,沒一夜聽過重樣的。”
這種超會講故事的幽默,也體現在他的文字裡,
他出生於1949年,有次為躲避鬥爭跟朋友藏身於一處小樓,
武鬥的槍炮聲中,幾個人躲在二樓互相聊初戀——
“叮的一聲,流彈打在窗子的鐵桿上,折下來鑽進朋友的腦袋裡。因為太突然,腦含著子彈的朋友又說了一兩句話才死掉。”

△他的小說《棋王》被改編成電影 梁家輝主演
還有寫小說,寫出了武俠的氣度,
“王一生獨自閉目坐在場中央,像一塊靜靜的鐵。為了這場棋,他拼了,把命都放進棋裡博。 而“我”抱著他託付給“我”唯一的書包,保護著他最珍視的東西——那是他母親臨死給他那盤牙刷磨成的無字棋。 圓潤的棋子在太陽的照耀下,有著璀璨的光芒,彷彿母親溫柔的雙眼。”
如果你不知道好的文字是什麼樣,如果你很久沒有過痛快的閱讀體驗,如果你對這世界打不起精神,
那今天,一定要看看阿城!
感受下梁文道所說的:
“中國文壇的損失之一,便是他不再寫小說……要是沒聽過阿城講故事,那可是終生遺憾!”
《阿城文集》
一次收錄經典代表作
這套書,是市面上唯一一套由阿城本人選編校訂的作品集。
收錄的每個章節、每篇文章,都由75歲的阿城自己一點一點甄選、校訂過。
其中的很多內容,甚至從未公開發表過,只在這套書裡才能讀到。
全套一共4本書,幾乎囊括了阿城所有代表作。
《棋王》
收錄了阿城震驚文壇的“三王”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
這部小說1984年上市後轟動世界,譯成意、法、日等多國語言,併入選《亞洲週刊》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閒話閒說》
用導演寧財神自己的話說,這本書他熟到能背下來。
從孔子到《史記》,從《金瓶梅》《紅樓夢》到魯迅,阿城用犀利幽默的文字、雜學古今的學問通識,帶你感受“經典的另一種讀法”。
篇篇都幽默,偏偏幽默還隱晦優雅。讀的時候一邊笑出聲,一邊又忍不住翻回去看。
《威尼斯日記》
2005年,榮獲義大利諾尼諾文學獎的阿城,受邀在威尼斯住三個月,這本書就是他在威尼斯遊歷的日記。
梁文道、柴靜極力推崇,“我能背出裡面的句子,為了一本書去找一個人,我這輩子就這一次。”
《常識與通識》

收錄阿城12篇經典散文,人生、人情,愛情,友情,教育,美食,他無所不談。
道理通透、鞭辟入裡,感受阿城這精妙的語言和調皮智慧的大腦。
增添見識的同時,就像認識了一個老頑童好朋友。

劉震雲曾說,在中國,能得諾貝爾獎的作家至少有十個,但阿城只有一個。
如果你想讀讀這位被止庵稱為:我第一次覺得中文美的作家。
那收藏、閱讀這套書就夠了。
《阿城文集》典藏珍藏版,版本市面罕見。
古沉香紙封面,裝幀紙質都沒得說!
並且首次收錄阿城獨家攝影、插畫作品。

《阿城文集》典藏珍藏版,全套4冊,一次收錄阿城經典代表作,頑石書店限時特惠135元!
一頓火鍋錢,收穫終身難忘的閱讀體驗,真的不要錯過!
點選下方圖片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如果讓我來評價阿城,我會說“阿城大概不是地球人”。
文學、繪畫、電影、音樂、攝影、收藏、裝幀藝術,以及各種吃喝玩樂的技藝,他幾乎無所不通,無所不精。

△由小說《孩子王》改編的同名電影,陳凱歌導演
當作家,靠三篇小說就成為了莫言、王朔的偶像;
當木匠,修護難度極高的明式傢俱,經過他手復原如新;
當畫家,去機場畫壁畫,莫言、北島、芒克都找他為書畫插圖。
他還會組裝車,花兩千美金組裝的車,最後兩萬美金賣出。
甚至是剛用電腦寫作時,覺得字型很難看,就自己設計了一套一萬三千多字的字型庫。

這個人,真不是一般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做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總是出其不意,酷拽到爆,還特別好玩。
自己不會彈琴,卻能去當鋼琴老師。
他說,“我教的鋼琴是高階班,不要我會彈鋼琴,我只要會講藝術的感覺,我就可以教鋼琴。”

就連吃吃喝喝,他都特別有門道,阿城特別喜歡吃湘菜,每次吃湘菜都要坐離廚房最近的位置,
他說湘菜吃的是鍋氣,離廚房越近,你花的錢就比別人花的值。
從他的一生能夠看出來,隨性又灑脫,是個特立獨行的“小老頭”。
這樣的阿城,真的很難讓人不愛!
點選下方圖片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有時候你不知道文筆好是什麼樣子,那就去看看阿城。
兩百個字內,故事已經成型。兩頁書之內,喜怒哀樂已經溢於其外。


阿城說,他要讓即使是識字量不多的文盲,也能讀懂他的書。
於是在他的筆下,通篇近乎白描,卻能把人物一個個寫活了,寫深刻了,簡直封神。
就說被無數讀者評價“中文小說這一篇就夠了”的《棋王》——
講的是自幼痴迷象棋的“棋呆子”王一生,在動亂年代四處尋找高手對弈,終成棋王的故事。
阿城是怎麼寫的?
棋王大戰前,全城的人都趕來看這場1v9的巔峰對決——
“眾人都轟動了,擁著往棋場走去。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 “長途車路過這裡開不過,乘客們紛紛探出頭來,只見一街人頭攢動,塵土飛起多高,轟轟的,亂紙踏得嚓嚓響。”
寥寥幾筆,就把緊張的氛圍寫透了。

結局描寫棋王蒙眼下盲棋,打敗8位對手後,只剩下最終一場與冠軍的對決——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著我們,雙手直在膝上,鐵鑄一個細樹樁,似無所見,似無所聞。 高高的一盞電燈,暗暗地照在他臉上,眼睛深陷進去,黑黑的似俯視大千世界,茫茫宇宙。 那生命像聚在一頭亂髮中,久久不散,又慢慢瀰漫開來,灼得人臉熱。”
阿城的文字,如同聲色俱佳的電影畫面,
一會兒像將你的心提到喉嚨,愣是不放下去;一會兒又像萬重狂風貫通肺腑,震撼中痛快萬分。
一字一句讀下來,讓人內心高潮迭起,
幾乎沒有一個讀者讀完不感嘆“意猶未盡”。


讀完才能知道,為什麼陳丹青說阿城的作品,每一個字都是可以用來把玩的。
傲嬌的王朔都說,史鐵生拿阿城與他並列是高抬了自己。
點選下方圖片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我真的不希望你錯過,這次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
莫言說:“阿城的文字裡,達到一種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境界”。
翻開阿城的書,你才會明白為什麼拿下諾貝爾獎的莫言,如此讚譽他。
在《常識與通識》中,他談中國人吃的故事,驚險、刺激、又誘人:
“吃河豚一定要點微毒的,吃後身體麻麻的最適合做詩。”
“雲南的“烤鵝掌”,是將活鵝吊於燒熱的鍋上,鵝掌輪流提起放下烤熟至幹。”
而《棋王》裡,他告訴讀者人總要有點精神上的東西。
王一生對吃極其認真、虔誠,他並非真正的棋呆子。
但在填飽肚子、解決生存難題之後,他物件棋極其痴迷,無論環境如何惡劣都堅守內心、絕不放棄。
吃僅求飽,棋無止境,就是他的人生平衡法則。
這也是阿城想傳達的如何平衡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
“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天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

諸如此類,醍醐灌頂的瞬間還有很多。
《孩子王》裡寫,
“場上又有豬雞在散步,時時遺下一些汙跡,又互相在對方的糞便裡覓食。 我不由暗暗慶幸自己今生是人。若是畜類,被人類這樣觀看,真是慚愧。”
有時又犀利的讓人心頭一跳——
“知識就是一種權力,掌握知識的人,有的時候和掌握權力的人很像,膨脹,原來心理上的毛病也會擴張,擴張到別人瞠目結舌。”
一字一句,真的是越讀越有味。
學識、修養、文字表達,你很難找到如此完備的一個人。


讀阿城,真的是頭皮發麻,痛快!
止庵說他是“第一個讓我感到中文之美的作家”,陳丹青稱阿城為“寫作上的老師”。
這次阿城新版的典藏作品集,除了增訂萬字之外,
還首次收錄了阿城線描畫作、手繪插圖、攝影作品,

封面用古沉香紙,朽葉、巖井灰、凝紫、巖青四色,典雅高階。
《阿城文集》典藏珍藏版,版本市面罕見。
全套4冊,一次收錄阿城經典代表作,頑石書店限時特惠135元!
一頓火鍋錢,收穫終身難忘的閱讀體驗,真的不要錯過!
點選下方圖片購買↓↓↓
長按下方圖片新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