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學習的徐老遊
這是2009年馬國川對吳建民先生的採訪。面對目前“戰狼”四起、民族主義越來越狂熱的局面,不禁感慨系之。十一年前吳建民先生的話可能並不討今人喜歡,但是我堅持認為,今天中國需要越來越多像吳建民先生這樣理性、謙虛、包容、自信的中國人。重刊此文,為了緬懷四年前不幸罹難的吳建民先生,也向這位清醒的外交官致敬!
——馬國川

“以階級鬥爭為綱”影響著很多人的思維
馬國川:有人認為當前世界是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需要繼續鬥爭、繼續革命的世界。在你看來,我們應該怎麼來看待當前的世界?
吳建民: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二十世紀很長時間裡,世界的主題是革命和戰爭,就是列寧所分析的,我們的時代是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但時代是會變化的,中國發現這個變化的第一人是鄧小平。八十年代初他接見外賓時說,世介面臨兩大問題,一個和平,一個發展,這兩大問題一個也沒解決。也就是說,時代主題變了,和平與發展取代了革命與戰爭。如何看待今天的世界?我看還是回到小平同志的論述上來,回到中央的說法上來,今天的世界是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
時代主題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了。這方面小平同志給我們樹立了榜樣。1984年10月22日,小平同志在中顧委第三次全會上發表了一篇談話:解決國際爭端,要根據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新辦法。小平同志講的三個“新”都有很具體的內容。新情況,就是時代變了;新問題,香港、澳門迴歸問題;新辦法是什麼?一國兩制。你想想看,其實那個時候香港、澳門回來很容易,英國在香港駐軍根本不行,葡萄牙在澳門連駐軍都沒有。只要把香港、澳門的淡水供應一斷,就能迴歸。可是小平同志說,迴歸的香港、澳門,應該是保持繁榮穩定的香港、澳門,而不是貧困動盪的香港、澳門。這話講得多好!讓香港、澳門回來還不容易嗎?可是如果香港、澳門回來後,外資撤走了,老百姓生活質量下降了,天天遊行示威,中央有多少錢往裡面貼?無底洞。這樣的迴歸有什麼意義?
馬國川:反而成為中國的一個包袱。
吳建民:那不是鄧小平的設想。“一國兩制”好在什麼地方?它跟革命與戰爭時代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它考慮到中華民族包括香港、澳門的根本利益,同時也考慮到外國在香港、澳門的利益,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有些人還是用過去的思維方法,用革命與戰爭時代的觀點來看待今天的世界,這是跟時代的特點不相吻合的,而且會把我們引向歧途。
馬國川:這種觀點為什麼仍然存在?這和中國國力增長有沒有關係?
吳建民:這二者之間有關係,也沒有關係。中國是從一個弱國走向強國,難以避免的就是“弱國心態”。弱國心態什麼特點呢?過去我在國外接待過一箇中國代表團,名牌商標在袖口上,很顯眼。“我現在有錢了,我有錢穿名牌了”,惟恐別人看不見。國家稍微強盛一點,就喜歡顯擺,這就是弱國心態。我們有些人到國外去誰也瞧不起,巴黎有什麼?新房子還沒有北京多呢,他不懂,那個老房子比新房子還值錢。這種弱國心態比較淺薄。
為什麼說沒有聯絡呢?逐漸強盛起來的國家,弱國心態有的表現很突出,有的表現並不突出。為什麼中國比較突出呢?我認為“以階級鬥爭為綱”影響著很多人的思維。改革開放是對“文革”的否定,但是我們沒有時間來清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對人們的影響,就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所以,一些人仍然以舊有的思想來看待世界。這種思想將會引導錯誤理論和錯誤實踐,對此如果不注意的話,會給中國帶來極大的傷害。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不能太簡單,不能低估“以階級鬥爭為綱”思想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摔大跟頭都是因為頭腦發昏
馬國川:有人說,和平發展不過是外交家的外交語言,堂而皇之,我們還要以實力說話。
吳建民:不是堂而皇之地去說漂亮話,這是中國外交的指導方針。一個國家如果言行不一,那會出大問題。和平發展合作,中國需要,世界需要。我們為和平發展合作而努力,給中國帶來好處,給世界帶來好處,這不是堂而皇之。以實力說話,你現在有多少實力?不要把自己估價太高。中國不怕大災大難,怕的是頭腦發昏。中國歷史上摔大跟頭,都是因為頭腦發昏。歷史上看起來非常豪邁的口號,給中國人帶來多大的禍害?“文化大革命”時中國成為世界革命中心,毛主席是全世界革命的司令。講得很開心,結果怎麼樣?中國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中國人吃了多大的苦頭?現在我們好了一點,更不能頭腦發昏。
馬國川:有人說現在國人最缺乏的是憂患意識。是否應該有憂患意識?應該有什麼樣的憂患意識?
吳建民:當然應該有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基於對形勢的正確判斷,對時代的正確理解,而不是想入非非。中國需要憂患,而不是那種想入非非的憂患,停留在過去思路上的憂患,那是錯誤的,那會把中國引向災難。如果你還是停留在革命與戰爭的時代,那我們再去挖洞去吧。沿海都停止發展,再鑽到山洞裡吧,那不是糊塗蛋嗎?看不到時代變化,還自以為很英雄,那不行。真正的憂患是什麼?中國環境在惡化,空氣汙染,土壤汙染,水汙染,我們有3.2億農民喝不到清潔水。要看到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為什麼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因為過去那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資源消耗太多,汙染太嚴重。
馬國川:我想孔夫子的話或許是你這段話的最好註腳——“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頊,而在蕭牆之內”。
吳建民:是的。外國人問我,你們的敵人是誰?我說我們沒有敵人,我們不願意有敵人,除非你把概念強加於我,那沒辦法。搞外交朋友越多越好,一個人在社會上,是敵人越多越好,還是朋友越多越好?歷史上,我們這個民族自然災害不斷,中國人應對災難的能力是全世界其他國家少有的。中國不怕大災大難,怕的是頭腦發昏、忘乎所以,那樣要出大問題的。

《經濟觀察報》報影
本文刊於《經濟觀察報》( 2009年5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