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消費社會之前的人類以“物”為焦點,而第四消費社會中人類以“人”為焦點。
對於人類來說,重要的不是消費了什麼,而是和什麼人一起做了什麼。
嬰兒潮世代會成為今後的老年人,需要面向這些人群,當然前提是,必須要尊重個人的判斷。
對於某一個品類會出現新商品,當前社會老齡化加劇,大家更加註重健康,對應的是市場的變化,更多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基於個體情況的多元化、個性化,改變了商品的使用方法。
比如,面向老年人不是說賣老年人的商品,而應該賣“年輕化”的商品。
未來5年,人們已經不再是單純購買物質的消費者,開始追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想要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其不斷購買新產品並私有化,不如透過借用、修繕、共有現有事物更合算。
或許,今後能扭轉企業銷售下降趨勢的仍是共享型經濟。
這似乎會增加新的消費,但舊的消費會相應減少,所以整體消費並沒有增長。要增加消費規模,就必須提高收入。
基於以上,和大家梳理一下我對於未來中國消費趨勢的認知。
中國和日本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比較早地就意識到這個趨勢會帶來很多問題,所以要儘早應對。
如果沒有多樣化這個社會會飽和,而且如果不多樣化,也不能製造出能夠輸出到海外的、有特色的產品。
現在很遺憾地說,在全球人看來,特別感受到中國魅力的產品還不多,所以我們可能更加需要好好地去思考什麼是中國特色。
第三,隨著生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好,大家會逐漸注重精神追求。
所謂精神上的追求更多是簡約,剛才說到中國特色,是不是中國的特色和審美與簡約是相悖的呢?
總之,未來中國需要更多多樣化的產品、多樣化的設計、多樣化的審美和價值觀。
當然,中國未來也會從第三消費時代走向第四、第五消費時代,而且速度可能快於日本。
8月7日-8月9日,黑馬消費重構精選課(上海)
國內首場,匯聚中日消費領域頂尖實戰派導師,用3天時間沉浸式拆解中日消費巨頭方法論。
我們邀請到了三浦展本人、薩莉亞前社長、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現場面授日本30年週期經驗到中國本土化路徑,教你效率革命、需求重構、資本破局。
文章末尾掃碼,即可報名!
前50名報名,將獲贈《孤獨社會》+《薩莉亞經營術》導師親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