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瞭解和提高軟體開發工作流程的效率,跟蹤開發人員的生產力指標至關重要。在快節奏的工程環境中,哪怕是很小的生產力低下也會累積起來,影響整體的交付時間和程式碼質量。利用精確的指標,企業可以找出瓶頸,評估新工具的影響,並做出資料驅動的決策,提升開發人員的體驗。
現在,我們可以另外增加一個新指標了,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跟蹤開發過程:編寫時間差異(DAT)。DAT 是 Meta 工程師開發的一種新指標,用於衡量開發人員向程式碼庫提交變更(即 “差異”)所需的時間。最近,他們在 Meta 技術播客中分享了這一指標。透過跟蹤程式碼變更從啟動到提交的時間,DAT 可以深入瞭解開發流程的效率,並幫助確定需要改進的地方。
實施 DAT 需要將隱私感知遙測系統與版本控制系統、整合開發環境 (IDE) 和作業系統進行整合。這樣,就可以在不影響隱私的情況下,精確測量開發人員編寫程式碼更改所花費的時間。透過 DAT 收集的資料,Meta 可以進行嚴格的實驗,目的是提高開發人員的生產力。
例如,當評估在 Hack 中引入型別安全模擬框架的影響時,DAT 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編寫時間縮短了 14%。此外,在 React 編譯器中開發自動化 Memoization 使時間縮短了 33%,而促進程式碼共享的工作則每年節省了數千 DAT 小時,改進達 50% 以上。
DAT 的意義在於,它能夠提供精確而全面的開發人員生產力指標,推動以資料為導向的決策,從而提高工程效率。透過將內部開發工作流程與實驗驅動型文化相結合,DAT 可以支援軟體工程實踐的持續改進。
在 Meta 技術播客中,工程師 Sarita 和 Moritz 重點討論了衡量開發人員生產力所面臨的挑戰、DAT 的實施以及它為開發人員帶來的新能力。他們強調,對於在 Meta 工程團隊中營造持續改進的環境,準確的生產力指標至關重要。
總之,作為 Meta 評估和提高開發人員生產力的工具,編寫時間差異(DAT)使公司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程流程的整體效率。
原文連結:
https://www.infoq.com/news/2025/04/meta-diff-authoring-time/
宣告:本文為 InfoQ 翻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