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 鞋子傷人事件,實在太多。
鞋子穿錯,小腿粗,拇外翻,腿變彎 的新聞。
甭管是 厚底鞋、洞洞鞋 隨手一搜,kua kua 都有。
但這事兒裡面最討厭的是:
選鞋的標準,突然變得非常模糊。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就是……
太軟不行、太厚不行、太沉不行、太擠不行
那到底什麼能行?有沒有一些清晰的界定範圍?
不傷腿,不傷腳,穿著舒服,看著好看的鞋怎麼選?
嘿!這篇我幫各位梳理一下……
01
厚底鞋
可以底兒厚,但不能沉
因為沉,會直接影響走姿。
正常情況下,走路主要依靠 髖 & 膝 & 踝 三個關節。
但是,鞋變重之後,超過這些關節的正常負荷。
身體就會想出更省力的辦法——
晃肩。
透過上半身的晃動,來減少下肢單關節的負重。
上半身晃動越大,能減輕的力就越多。
看這圖裡的三位小姐姐,穿的都是厚底鞋,走路時,肩膀向左向右一晃一晃的。

覺得晃得不明顯,就再看看這張加強版。
鞋重到 200 斤,整個上半身都一起晃。

當你適應了重的鞋子,習慣了晃著肩走路。
再穿上輕便的鞋子時,肩膀擺動也調整不過來。
這時候,為了身體平衡,就會增加下身的支撐平臺。
簡單說:
腳尖開啟,外八著走路,步伐一言難盡。

走姿變形了,膝髖踝包括腳掌的受力都會發生變化。
各種腿型問題,就容易找上你。
因此……
厚底鞋挑選建議
Tips 1 鞋底加高,同時鞋底也加寬的;
形狀尖頭、號稱「顯腳小」的厚底鞋,不要考慮。
原地嘗試單腳站 & 小跳,落腳會晃的,不要考慮。
Tips 2 輕!越輕越好!越輕越好!
我的個人經驗 300g 左右就不錯。
當然更輕,肯定更舒服。

Tips 3 鞋不用非常軟,但一定得跟腳。
走路時不會有「腳趾抓地」的感覺。
02
洞洞鞋
一「踩」二「掰」三「買大」
# 閱 讀 推 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