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成績前3名卻被Top30全拒!魔都媽大實話:普娃只能靠這條“捷徑”逆襲名校…

藤校放榜季塵埃落定,很多大藤學生的履歷也浮出水面。可以這樣說,今年拿到頂尖錄取的學生:硬核競賽大佬很多,藝術特長加分的也不少。
比如今年上海拿到斯坦福和耶魯錄取的學生,有兩位是理工科加音樂/藝術類特長,北京更是直接用建築和音樂申請進了這兩所大學。
另外我們身邊就有一位好朋友的孩子,是上海某AP學校的中等生,但是憑藉著藝術作品集拿到了範德堡大學社科類專業的錄取,妥妥的普娃逆襲頂尖大學。
正如一位頂尖顧問所說,藝術爬藤真不是看你的藝術作品有多專業、畫得有多好,而是從中看到你的人文素養、批判性思維,表達自我的獨特性。
以下是爸爸真棒統計的藤校&Top10專業分佈,直接選擇音樂藝術專業的就佔到了9%,涵蓋建築、音樂、視覺藝術、動畫設計、產品設計等專業,申請常規專業中提交作品集的學生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當下美本申請捲上天,小紅書上“標化近滿分+7門AP+學校Top3%GPA卻被Top30全拒”的筆記,看得更是讓人焦慮的時候,反而那些那些看上去標化成績普通的孩子卻把藤校Offer拿到手軟。
但仔細一想,這些拒絕又好像在情理之中,畢竟,藤校從來不是一個喜歡書呆子的地方。與其說是申請者成績不夠優秀,倒不如說可能努力錯了方向……
最近,我聽說了幾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成功案例:
  • 有人憑藉“音樂+程式設計”,拿到了錄取率僅個位數的NYU的offer;
  • 有人透過硬核的“建模+程式設計+VR”的組合,獲得了康奈爾、西北大學等院校的垂青;
  • 還有人透過解決實用問題的設計,比如人體工學的座椅,錄取了UC伯克利……
他們都是國內最老牌的藝術留學機構ACG的學員。今年的申請季,ACG可謂收穫滿滿:
美國方向,有哈佛、耶魯、MIT、哥大、康奈爾、CMU等等;
英國有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等……
👇滑動看榜單詳情👇

看到這樣的成績,我趕緊聯絡了ACG的老師們,希望從他們那裡取一取藝術留學的經。
一個直觀感受是,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用感到束手無策,恰恰相反,行動的空間很廣闊。
有著10多年從業經驗的魏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
藝術留學對大部分中國學生而言,更偏向於理工科,只要學生們思路開闊一些,在一張張學霸成績單旁附上真材實料的作品集,藤校之路就豁然開朗。”

■ 在ACG創作的學員們
ACG建築空間科系王牌導師許老師,學生錄取包括了哈佛、賓大、哥大和UCLA等。她則從作品集的角度進行了剖析:核心不是要有多高大上,而是要體現個人的獨特性。
如果在一個精緻的3D列印模型和稍顯粗糙的、有膠水痕跡的手工模型之間選擇,一定會選擇手工而不是列印。”
從他們的分享中可以發現,雖然大家對“藝術爬藤”這個詞很熟悉,但在爬藤的路上,卻也沒少踩坑。接下去,我們就結合兩個具體的案例,來看看大家對藝術爬藤都存在什麼樣的誤區,以及如何透過打破常規敲開名校大門。
李同學
透過IB專案藝術爬藤,錄取了康奈爾的建築設計專業;她有學霸的一面(IB滿分),但藝術爬藤的路,卻是從零基礎的藝術功底開始的……
陳同學
錄取了紐約大學的數字傳媒;但申請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中途轉換了申請方向……
藝術名校OFFER收割機?
掃碼新增「ACG藝術爬藤小助手」
解鎖你的專屬捷徑!
新增小助手【秘籍】免費領:  
✅ *《英美名校錄取作品集案例手冊pdf版本》
✅ *王牌導師1v1規劃1次
✅ *明星導師專業試聽課1次
誤區一:藝術爬藤是小眾賽道
真相是:藝術爬藤的專業多和理工科關係密切,不會困在藝術裡
很多人可能還認為,藝術爬藤屬於小眾賽道,但並非如此,因為藝術爬藤與不同的學科都有交叉:
藝術留學這個賽道,更多都偏向於實用設計,從學科上可以理解為屬於理科和工科。它反而非常寬泛,是以學科技能為先導的。”魏老師說。
從美國大學的專業設定上也可見一斑:
  • 對中國學生非常友好的藤校康奈爾,AAP學院是建築、藝術以及規劃的結合;
  • 耶魯大學則有Computing and the Arts專業,融合了藝術與計算機;
  • 即使是極客味道濃厚的MIT和CMU,前者有建築學,後者的BCSA(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s)也是藝術與計算機的結合。
剩下的,一些偏文類(比如電影、傳媒、藝術史),另一些是純藝。
從這個角度來看,藝術爬藤非但不小眾,還非常適合中國學生的“理科體質”。這幾年,藝術爬藤同學們的選課也是“理工科+藝術”的結合:
有AP的同學,選了9門,獲得南加大和劍橋的錄取。AP選課裡,不僅有和專業相關的2D Design,還包括微積分、經濟學以及計算機科學……
IB的李同學,HL裡除了視覺藝術,也出現了經濟學。
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長擔心“藝術爬藤會讓學生困在藝術裡”非但不會發生,現實情況恰恰相反。藝術留學不僅本身涉獵廣泛,還會反哺專業學科。

■ 喜歡攝影,做事謹慎,愛逛展,愛記錄,愛瞎研究人文社科的李同學
誤區2:藝術爬藤需要非常高的藝術造詣
真相:零基礎也可以爬藤,真誠才是作品集的必殺技
很多人都可能覺得,藝術爬藤,要麼是先天藝術聖體,要麼從小就培養了畫畫這樣的藝術技能。但在ACG的學員裡,很多沒有畫畫基礎的同學,仍然叩開了名校的大門。
李同學就是這樣的例子。
她從小目標明確,就是要申請建築專業。她有自己喜歡的建築師(隈研吾),會主動學習各種建築的理論知識(比如隈研吾主張“讓建築消失”的“負建築理論”),也善於捕捉身邊的關於建築的點滴:在一次去四川崇州的旅途中,被一個用竹編改造村落的專案所吸引,對“建築為人”有了切實的感悟。
■ 座標四川崇州的“竹裡”專案
但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認為,建築和理工科關係緊密,不用學畫畫也沒關係。9年級來到ACG的時候,完全不會畫畫。
最後仍然錄取康奈爾,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藝術爬藤對於畫畫的要求,可以用“有,但不用高”來概括。因此,就畫畫來說,9年級從白紙一張開始學,是來得及的。
另一方面,作品集還有很多表現形式,關鍵在於要能足夠打動人。作品貴在真實,而真實的核心就是要個人化。

■ 李同學作品集截圖
許老師做了一個類比:
如果在一個精緻的3D列印模型和稍顯粗糙的、有膠水痕跡的手工模型之間選擇,一定會選擇手工而不是列印。美國頂尖的學校,不是特別在乎技藝是否精湛,會從作品集裡觀察你是不是它們想要的學生,重視你做的是不是原生態真實的東西,它不是經過包裝和雕琢的,而是能體現你個人的成長。”

■ 李同學作品集截圖
李同學最具個人化的一個作品,表現地是她的一種情感:討厭吃藥。由於身體原因,李同學從小需要吃藥,但她非常抗拒,加上媽媽是醫生,因此對藥物有一種深深的恐懼。
她和許老師頭腦風暴,想到可以做一個裝置藝術:
先用PVC搭建了一個人體結構,再用鐵絲把膠囊一個個串起來。鐵絲與PVC的連線,故意做得參差不齊,透過藥物從中心向邊緣的發散狀,模擬嘔吐暈眩的狀態。

藝術名校OFFER收割機?
掃碼加入 「ACG國際藝術教育討論群
解鎖你的專屬捷徑!

入群【秘籍】免費領:  

✅ *《英美名校錄取作品集案例手冊pdf版本》
✅ *王牌導師1v1規劃1次
✅ *明星導師專業試聽課1次
誤區3:作品集出色即可叩開藤校大門
真相是:作品集、標化、背景提升都重要,成績差不多的情況下,作品集會拉開差距
藝術爬藤,藝術是關鍵詞,藤校也是。而對於藤校來說,考察學生仍然是全方位的。
GPA和語言方面: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發現,藝術專業,與商科/工程專業的GPA要求差距並不大。作品集對語言的加持,大概在8-10分左右;

SAT方面
越來越多學校恢復對標化的要求,傳遞出學術重要性在上升的訊號;
背景提升方面
高含金量的藝術夏校專案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補充。要是能夠獲得名校老師的推薦信,那就是對履歷的重磅加碼了。
與其他傳統專業相比,學生們在常規成績的競爭之外,作品集越優秀,就越容易拉開差距。甚至有一些用常規專業(商科、經濟、文科等)爬藤的學生,也會透過一些小藝術作品呈現另外優秀的一面。
對藝術爬藤而言,ACG的海外大師班,是非常難得的資源:不僅有藤校教授授課,還覆蓋了多個領域。
2025年海外大師班,包含線上與線下兩種上課形式,共計28個熱門課程,覆蓋計算機設計、影視動畫、純藝插畫、建築空間、服裝時尚五大科系方向。
陳同學和李同學,就都從大師班獲益頗豐。
陳同學參加了紐大的大師班,並結合課上的內容,改進了他作品集的專案。

■ 陳同學
氛圍燈是一個來自日常體驗的專案。最早的設計比較直白:由一個環形屏風和一個燈柱組成,屏風上有透明的紙片,內部有四個色卡,可以轉動,投射出不同的顏色和光影,呈現不同的場景效果。

大師班由紐大的教授直接授課,他介紹了科技如何與設計相輔相成。受到啟發的陳同學決定,把虛擬現實融入氛圍燈。與此同時,還設計了一個手機端的控制功能,可以調節燈光的顏色、強弱以及屏風的旋轉變化,又加入了“音效”,可以播放白噪音、雨聲、蟬鳴等。
一個原本停留在物理層面的專案,一下子就活靈活現了。
■ 陳同學作品展示
而李同學更是在MIT大師班一步到位——學了知識、做了專案、還拿到了MIT教授的推薦信。
她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小孩,參加大師班的時候,我就和她說,要多去和老師交流,積極表現自己,讓教授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她的確也是這麼做的。教授對她的印象很好,寫了推薦信。”
一個班級幾十個人,推薦信數量本就屈指可數,還是來自MIT教授,這對申請的助力顯然非常重磅。
藝術名校OFFER收割機?
掃碼新增「ACG藝術爬藤小助手」
解鎖你的專屬捷徑!

新增小助手【秘籍】免費領:  

✅ *《英美名校錄取作品集案例手冊pdf版本》
✅ *王牌導師1v1規劃1次
✅ *明星導師專業試聽課1次
「 寫在後面的話 」
個案差異背後,有值得借鑑的規劃方法
👉首先,規劃的時間要趁早。
幾年前,高二甚至申請季之前還能臨時抱佛腳,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因為藤校對學生的考察越來越嚴格。對於同學們而言,開始得越早,準備越充分,還會有一定的容錯空間。
錄取NYU互動設計的陳同學,早在初一就有“藝術爬藤”的想法了,當時瞄準的是建築方向。初三來到ACG,早期也是按照建築專業準備作品集的。隨著在ACG瞭解領域的開闊,發現了自己對程式設計的興趣,從而轉向了互動設計專業。

■ 陳同學作品展示
陳同學的故事不是特例。為了更好地幫助同學們找到興趣和目標,ACG有一套自己的秘籍——彩虹橋計劃。這個計劃請來了諸多留學歸來的藝術導師,針對5-7年級學生挖掘他們的潛能。
它提供了六大學科的60多個細分專業。如果說學生們知道要儘早開始,又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努力,那麼ACG的這個計劃有著全面且細緻的勘測作用。
👉其次,面對高中階段眾多的課業任務和藝術作品集要求,要學會時間管理。
關於這一點,執行力極強的李同學,提供了一個細緻的範本。
來看她的申請時間線:
高一上:作品集前期準備+熟悉校內課程+活動
高一下:作品集專案+穩定校內成績+語言考試準備+活動+查校
高二上:作品集專案+MIT大師班+穩定校內成績+語言考試準備+活動
高二下:作品集專案收尾+校內成績衝刺+語言考試+確定school list+主文書寫作
高三上:作品集排版+穩定校內成績+附加文書寫作+遞交大學申請+加試題
高三下:申請的查漏補缺+收offer+穩定校內成績+定校
看到李同學在自己的備忘錄上細緻得記錄和打卡每一項任務後,或許你也就能明白,IB滿分學霸也是一點一點磨礪出來的。
■ 李同學備忘錄截圖
而且,時間規劃也是可以有巧勁的,比如作品的“一魚多吃”。
MIT大師班,時間有限,因此課上的專案只是個半成品。結課之後,李同學和許老師一起後續加工,把這個關於“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案例研究,納入到了作品集裡;
ACG的課程裡,有一門“其他藝術與建築空間的關係與轉化”,每個同學都會選擇一門藝術(音樂、繪畫、電影等),轉換成一個藝術裝置。李同學選了一首自己喜歡的美聲歌曲《炫境》,並把它“轉譯”成了一個小裝置。這個課堂專案,既是作品集的一部分,也是她用來提交IB視覺藝術考試的作品。

■ 李同學作品集截圖
👉第三,與其跟風,不如迴歸自我。
在藝術爬藤的語境裡,藝術不是炫技,而是呈現自己的一種載體。因此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
如果身上有顯著的身份標籤,比如少數民族,那一定是可以透過作品集展現的。藏族的陳同學,透過尋根和探索,把對藏族的認知做成了一個面具作品,融入了在藏族中有重要含義的酥油。
■ 陳同學創作照片
有顯著的特長當然是加分,即使沒有,普通的興趣和愛好,也是可以呈現的。陳同學在申請文書裡,就把藝術放在了一旁,轉而提到了自己“寫小說”的經歷。
他在看了很多洪荒流派小說(即吸收了《西遊記》、《封神演義》、《佛本是道》等神魔小說的設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後,發現了它們存在一個通病:角色臉譜化。於是他決定自己創作一部小說,深入研究了封神演義、西遊記、山海經等古籍,以及道家和佛家文化,從中汲取靈感。
這段經歷被他寫入了申請文書。不僅展示了獨特性,也表現出了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功打動招生官。
■ 陳同學繪畫作品展示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藝術爬藤,不僅是向名校發起衝擊,更是學生們成長和發現自我的過程。
這也是ACG一直在幫助學生做的事情。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會發現ACG的學長學姐們,不僅拿到了心儀的大學offer,更在之後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發光發熱,2010屆的Lizzie學姐,如願進入創作行業,並憑藉短片《許願盒》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
如果你對藝術充滿熱情並希望瞭解藝術留學,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還有更多幹貨和精彩的故事等你發現。
藝術名校OFFER收割機?
掃碼新增「ACG藝術爬藤小助手」
解鎖你的專屬捷徑!
新增小助手【秘籍】免費領:  
✅ *《英美名校錄取作品集案例手冊pdf版本》
✅ *王牌導師1v1規劃1次
✅ *明星導師專業試聽課1次
想了解更多藝術爬藤相關資訊
👇掃碼關注ACG官方微信👇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