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定力:從南海到巴以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8173字23圖,閱讀約12分鐘

我們都知道,最近菲律賓在美國慫恿下越來越囂張,在南海的挑釁行為似乎有點愈演愈烈的意思了。

3月4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發表宣告:“一平方釐米的領土都不會放棄。”
3月5日的仁愛礁附近,中國海警與菲律賓船隻發生對峙,導致兩方船隻碰撞,一名菲律賓海軍上將及其四名水手受輕傷(其實是賣慘)。
3月19日,布林肯造訪馬尼拉,強調在菲律賓與中國在爭議海域發生衝突時給予菲律賓“鐵定”支援。
3月21日,菲律賓34名人員無視中方警告勸阻,非法登上中方實控的鐵線礁活動。
3月23日,菲律賓再次派出2艘海警船、1艘運補船擅闖中國仁愛礁鄰近海域,圖謀向其非法“坐灘”軍艦實施非正常運補,運送建築材料。
雖然中方保持極大的剋制,頂多以水炮伺候,但換來的卻是菲律賓的變本加厲,儼然一副把事情鬧大的嘴臉。
於是有大V提出,我們在南海應該趁著俄烏衝突、巴以衝突沒有結束,美國精力被這兩場衝突牽制的時候,果斷出手用軍事手段懲罰菲律賓。
以獅子撲兔的方式教訓一下他們,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但是,這樣真的可以嗎?軍事大V的建議就真的比國家策略更高明嗎?
3月28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正式表了態:
中方不會任菲胡來,對此進行了有理有力有節的回擊,菲方應該認識到:挑釁滋事是得不償失的,倚靠外人是根本靠不住的。
顯然,中國對菲律賓策略仍然處於一種警告的級別,希望菲律賓不要升級局勢。
吳謙還說: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中方在解決南海問題上有著充足的戰略定力。
那麼,中國為什麼要做出這種戰略抉擇?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首先,我們推演一下,中方在南海用軍事手段懲罰菲律賓會有什麼後果。
從軍事角度分析,這場戰爭沒什麼懸念,畢竟菲律賓的軍力非常弱雞。
如果中國真的要武力懲罰菲律賓的話,可能出動南海艦隊一個支隊,在一天內就搞定了。
但問題是,戰爭並不只能從軍事角度考慮,還必須考慮政治。
別忘了,美國和菲律賓之間,可是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
根據這一條約,只要中國對菲律賓發起“武力攻擊行動”,那麼美國就有義務軍事介入中菲的衝突。
也就是說,只要美國願意,就可以在中國動手後,調集兵力奔赴南海。
目前世界上兩場衝突,一個是俄烏,一個是巴以。
俄烏美國是可以脫身的,讓北約以及法德頂上,真正綁架美軍力量難以脫身的是巴以衝突。
現在如果南海出事,美國就有藉口將深陷中東的海空部隊調出來,從而脫離中東這個泥潭。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不可能,美國不可能放棄以色列。
但其實完全可能,我給大家捋一捋其中的脈絡。
第一,支援以色列是美國的政治正確,這不假,但這只是美國部分精英階層的政治正確。
要擺脫這個政治正確,需要更大的政治正確。
那麼什麼是更大的政治正確呢?
反華!
如果中方在南海與菲律賓發生軍事衝突,那麼就給了美國一個巨大的藉口。
美國議員可以在國會煽動南海是多麼危險,美國盟友是多麼可憐,美國共同防禦菲律賓有多大意義。
然後美國政府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將中東地區海空兵力抽調一空。
說實話,在反華反到魔怔的美國政壇,把軍隊從中東挪到南海,是不會有太多阻力的。
畢竟這是對付老中這個最大的敵人。
當然,即使美方調集大軍雲集南海,最多也就是恐嚇而已,但足以向國會議員交代了。
第二,目前美國在中東非常被動。
目前,以色列在加沙打得非常不好,不僅沒有把人質救出來,反而陷入了泥潭,無論經濟還是人力,代價都很大。
但是,內塔尼亞胡作為一個右翼勢力代言人,又不能輕易主動停火,必須要把戰爭打到底!
所以現在以色列的策略是,擴大戰火,拉美國下場。
近期以色列為啥要去轟炸糧食分發點?
就是為了讓局勢升級,激發周邊國家更大的情緒。
那麼美國為了以色列的安全,就必須深度介入,甚至不排除直接動用空中部隊襲擊加沙。
但問題在於,這並不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現在的頭等大事是什麼?
是年底的總統大選!
以色列現在越肆無忌憚地轟炸,美國政府的壓力越大,特別是來自選民的壓力。
巴以衝突對美國的影響是價值觀層面的,美國一直倡導的人權信用破產。
再加上在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門口以死抗爭的美國大兵爆出美國參與加沙的殺戮行動之後,美國更是成了萬夫所指。
所以美國民間反對以色列的聲音越來越大。
這些聲音已經超出了穆斯林群體,成為了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共識。
現在以色列的行動在美國民間已經越來越不得人心了。
目前,美國18歲至29歲的選民中有近四分之三不滿拜登對加沙戰爭的處理方式。
這都可能直接影響拜登最後的選舉結果。
所以,這件事的根本矛盾點就在於:
內塔尼亞胡為了維持統治,必須繼續戰爭;拜登為了維持統治,必須先結束戰爭。
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美國現在很不滿,但又沒辦法,誰讓美國的背後是猶太資本呢?
所以只能單方面被以色列綁架,大部分海空兵力深陷中東而動彈不得。
但是如果中菲開戰了,美國就有了一個絕佳的藉口,從中東抽身了。
第三,目前中東反美武裝步調一致,頻頻對美軍發起襲擊,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美軍拖下水。
很多人奇怪,一個小小的胡塞武裝,就敢於向美國發起襲擊?哪怕頂著美國的轟炸也在所不惜?
其實吧,胡塞武裝只是站在最前方而已,胡賽的背後,是伊朗在支援。
你說讓伊朗去直接介入巴以衝突,伊朗是不敢的。
他們也怕引火燒身,特別是以色列已經擁有核武器,而伊朗沒搞定核武器的情況下。
但是,讓伊朗扶持一個反美反以的武裝,去給美國和以色列添點堵,是完全可以的,說白了就是打代理人戰爭嘛。
透過代理人消耗你的實力,美國人在烏克蘭這麼玩,伊朗在葉門也可以這麼玩。
更有意思的是,伊朗其實也是個代理人,他的背後,是俄羅斯。
俄羅斯正巴不得中東大打,好減輕自己在烏克蘭的壓力呢。
而且,俄羅斯背後也有人,也希望能夠借巴以和俄烏衝突拖住美國。
所以,這些國家串成了一串,都是想把美國拉入中東這個泥潭,然後陷進去。
可是這時候如果中方忍不住在南海動手,就反而幫助美軍脫離中東這個泥潭。
很多人奇怪,那以色列不就危險了?
其實吧,即使美軍海空兵力離開中東,以色列安全也沒有問題。
從目前來看,不管是哈馬斯,還是真主黨武裝,這些直接與以色列接壤的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都處於手搓階段,還遠遠不足以幹掉以色列。
相反,美軍因為南海問題撤離中東,反而可以擺脫以色列綁架,在沒有美軍在旁邊壓陣的情況下,逼迫以色列不得不考慮按照美國的意圖停火。
也就是說,因為美軍的撤離,是有很大機率讓巴以衝突降溫並且停火的。
這相當於,中方在南海動手之後,現在全球兩場地緣政治衝突,俄烏可能降溫,巴以也會降溫。
地區衝突熱點變成南海了,變成中方與美方糾集一群僕從國日本、菲律賓甚至可能包括澳大利亞在南海對峙了。
中國幹嘛搞這種於人有利、於己不利的事情?
絕對不能幹。
相反,中方保持克制,不在南海動手,那麼形勢就變成另外一副模樣了。
一方面,俄烏因為莫斯科愈演愈烈變得更加激烈。
這起襲擊,雖然IS自己站出來認領了,美國人也第一時間說這事和烏克蘭無關,但俄羅斯顯然是不信的。
扎哈羅娃說:在對這起事件的調查結束之前,美國為烏克蘭做的任何辯解,都應被視為證據!
從目前形勢來看,俄羅斯在有意無意把責任往烏克蘭方面引。
反正現在兇手在俄羅斯手上,可以說,只要俄羅斯需要,就可以讓兇手招供是烏克蘭策劃的(哪怕真的和烏克蘭沒一點關係)。
那麼這起事件,只會刺激俄羅斯和烏克蘭死磕到底。
但這樣的話,美國可就急了。
現在烏克蘭的形勢很壞,烏軍喪師失地,俄軍攻勢如潮。
如果真的讓俄軍一鼓作氣打到第聶伯河,那美國前期的投資恐怕都打了水漂了。
美國,想從俄烏戰場抽身,都抽不出來,因為沒借口啊!
畢竟戰爭是美國搞起來的嘛,要負責到底啊!不然以後誰還跟你混?
另一方面,美國深陷中東泥潭無法脫身。
這個深陷泥潭,其實胡塞武裝的襲擊還是一部分,更大的部分主要在外交領域。
目前,中國站在道義制高點上聯合廣大穆斯林國家對美國與以色列各種施壓,讓美國十分難受。
比如,中國一直在安理會推動停火決議,一次次地被美國否決。
說實話,這麼多國家都看著呢,美國每投一次反對票,自己在全世界樹立起的形象就會減弱一分。
3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終於透過第2728號決議,要求加沙地帶立即停火,最終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停火。
這份決議的措辭空前激烈,是去年10月巴以衝突升級以來,安理會首次以這種方式要求加沙地帶立即停火。
決議在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中獲得高票透過,除了美國投下棄權票外,其餘14個成員國都表示贊同。
表決通過後,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顯然,美國也抵抗不住世界大勢和潮流了。
不過美國的棄權票,在以色列看來卻是一種“背叛”。
以色列大怒,聲稱要取消代表團訪美計劃,美國不得不又站出來說這份決議沒有強制性,但又被世界各國所嘲諷。
這份決議沒那麼簡單,如果以色列不執行,那麼就是公然違反安理會決議,聯合國有更多的手段來處理。
到時候,美國處於兩難狀態:
護住以色列,那就是與世界為敵;
不護以色列,那又會讓以色列惱火,加深雙方的狗咬狗不信任狀態。
所以,在南海我們不能動武,動武就是幫助美軍解套。
大國謀略與實力
很多人覺得,如果由著菲律賓這麼挑釁折騰,中國一點反應都沒有的話,是不是顯得中國太軟弱了?
其實吧,不動武,並不代表著菲律賓碰瓷搞事就能撈到什麼便宜。
很多人都注意到,在中國海警歷次新聞稿中,都有這樣一個詞——違背承諾。
啥承諾呢?
這要從“馬德雷山”非法坐沉仁愛礁的事情說起了。
一開始,菲律賓方面為了淡化搶島意圖,一直向中國解釋的是“海難”。
既然是海難,那就不是菲律賓方面“蓄意而為”。
基於人道主義立場,確實不能眼睜睜的著“海難”的船上那些菲律賓人活活渴死餓死。
所以,面對菲律賓這種厚顏無恥的行為,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同意了菲律賓向擱淺的“馬德雷山”號運輸食品、淡水等生活物資。
當然,為了換取中國同意,菲律賓方面也做出了承諾:
一是控制運補船隻的規模,也就是說不能派大船,也不能派多艘船來;
二是在運補之前,和中方報備,且兩次運補的時間間隔不能太短;
三是隻能運輸諸如食品和衣物一類的生活必需品,任何運送建築材料,試圖加固“馬德雷山”號的舉動都是不允許的。
簡單說,可以來小船運補給,不能老是來,也不能運建築材料。
只有菲律賓遵守承諾了,中方檢查之後才放行。
杜特爾特時期和小馬科斯執政早期,菲律賓基本上都遵守了承諾。
雖然也搞出了一點小動作,比如菲律賓西部軍區司令卡洛斯化裝成小兵隨著補給船登上登陸艦,但基本都是偷偷摸摸的。
但問題在於,近一年以來,菲律賓在美國的指使下,開始頻繁炒作南海話題了。
不僅開始大規模補給,而且還開始往破船上運建築材料,藉此加固。
說實話,對這種行為,中國根本不怕。
如果我們看一下仁愛礁就會發現,它是一個巨大的環狀礁盤,盤中是潟湖,菲律賓要想補給,只有兩條路:
一是從潟湖出口進去,從內側補給;
二是用吃水淺的小船,趁著漲潮的時候開到礁盤上,然後補給。
結果現在,兩條路都被中國堵的死死的。
潟湖出入口,中國搞了一個攔阻索,還有漁船橫著,菲律賓船隻根本過不去。
而在礁盤外圍,中國也有大量海警船值守,所有船隻都會被攔截,所有物資都必須經過檢查。
當然,菲律賓嘗試過用飛機,但船的目標太小了,空投成功率很低。
所以,只要中國願意,登陸艦上的菲律賓人都要渴死餓死,
那菲律賓能咋辦?
只能用大船纏住海警船,然後趁機用小艇補給。
可是問題在於,這種方式中國也有辦法,中國海警船普遍配備了水炮,最遠射程達100米,水炮的炮管可進行360度旋轉,船員在駕駛室內就可以遙控操作。
這種水炮和我們打水仗用的水槍不同,是一種威力強大的執法武器,可不是呲水撓癢癢。
比如中國PSKD系列電動水炮,打到人身上,差不多和一輛汽車撞擊差不多。
噴到對方船上,使對方船隻失去視線和方向,降低其航行能力,也可以透過噴煙囪使其發動機艙進水。
還可以採取直流噴射的方式,破壞其上層建築的電子裝置。
比如在2月份的一次對抗中,菲律賓MMOV-3005“拿督坦布洛特”號的導航通訊裝置嚴重破損,失去了大部分通訊和導航能力,無法再繼續行動。
還有3月份的一次對抗,菲律賓船隻在中方水炮下直接伸出了白旗。
至於衝撞碰瓷,中國也不吃虧,海面上衝撞主要就是看噸位,噸位越大沖撞越佔便宜,菲律賓船隻根本撞不過。
更何況,中國把原來的海軍723號破冰船、721號破冰船都改成了海警1411艦、海警拖13船。
這種船本來就是設計用來破冰的,鋼板極厚,拿來玩海上碰碰船,再合適不過了,對付菲律賓幾百噸的小船簡直就是碾壓。
說白了,這就是國力的差距,菲律賓來碰瓷,來一次就鼻青臉腫一次,絕對佔不到半點便宜。
更妙的是,無論是水炮,還是碰撞, 都不算熱兵器“武力攻擊”,美國想介入,也找不到藉口。
所以現在真正難受是美軍。
畢竟一直堅持在中東,越陷越深,與我們在南海遊刃有餘用數量噸位都碾壓菲律賓的碰瓷船相比,我們的處境是遠遠優於美方的。
這就是戰略定力。
從這一件事就能看出,中國與俄羅斯處理地緣政治糾紛手段是有區別的。
俄羅斯是一言不合直接動手。
和喬治亞有糾紛,二話不說就開打,和烏克蘭有糾紛,直接就搶了4州。
這些行為看起來很解氣,但是導致自己國際地緣政治環境越來越差。
而中國在幾千年前就知道,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國君不可因一時憤怒就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一時氣忿而出陣求戰。
所以在一些敏感事件中,中方一直保持克制與忍耐。
但是對方調戲一次,我們就以這個事件為“引子”,然後順水推舟,就可以在阻礙較少的情況下,在地緣政治環境中步步推進。
從歷史上看,中國非常擅長這一招。
比如釣魚島事件。
我們都還記得,也就在十幾年前,釣魚島海域一直是中國船隻的“禁區”。
日本海上自衛隊和海上保安廳一直牢牢把持著釣魚島海域的控制權,中國船隻一接近,就會被驅逐甚至抓扣。
但是日本右翼在美國的支援下開始不斷將釣魚島問題高調化、國際化,也迫使中國做出一定反應。
詹其雄事件就是這樣一個契機。
2010年9月7日,中國漁民詹其雄被日本海保抓走,事後雖然日本迫於中方壓力釋放了詹其雄,但後續仍然搞起了購島鬧劇。
這也給了中國升級反應的理由。
2012年9月10日中國發布《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宣告》,隨後中國海監首次在釣魚島海域開展維權巡航執法,正式突入了釣魚島12海里線。
後來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不斷強大,無論是軍艦下餃子還是海警船下餃子,極大提升了中國反制日本的力量。
所以中國對釣魚島的巡航,從過去偶爾為之去宣示一下主權,發展為“例行巡航”
到了2021年,中國海警船全年一共有332天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
也就是說除了海況差的時候,中國海警船幾乎每天都在釣魚島海域溜達,連過年期間都不休息。
日本人從驚詫,到對抗,現在徹底躺平了,已經完全習慣了。
你看,日本人不是說釣魚島是日本領土嗎?
但天天被中國海警船出入,你管不管?
管,管不過來,撞也撞不過;不管,那就給國際上造成了一種釣魚島並不是日本實控的印象,對中國聲索釣魚島主權非常有利。
比如南海造島事件。
南海造島之前,中國在南海的戰略格局非常差,幾個小礁,住人都費勁,就別說上裝備了。
所以擴建就成了必須的議題。
但你要是二話不說直接過去造島,肯定激起來的反對聲音很大,甚至可能引發美軍介入,所以必須等一個契機。
但是呢?
這個契機被菲律賓自己送來了。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宣佈,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的爭端遞交仲裁通知,提起強制仲裁。
說實話,這個仲裁不僅關係中菲,越菲、馬菲都有關係,無論馬來西亞和越南,都不想讓菲律賓開這個仲裁的口子。
這個時候中國就行動了。
2014年,中國正式啟動了永暑礁的填沙造島工程。
有大國重器絞吸船的幫助,造島非常快,短短兩年時間,那些原本並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小礁石,已經蛻變成了多功能的交通平臺,包括機場、港口、醫院和大型體育場等各種設施。
在這一過程中,越南、馬來西亞雖然嘴上反對,但並沒有做實際上的阻撓。
等島嶼造得差不多,仲裁結果也就下來了。
中國已經在島上機場部署了戰鬥機,這就相當於幾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就算中美南海對峙,美國也要掂量掂量能不能打得過,最終灰溜溜地走了。
說起來,咱們在南海能有如今的戰略態勢,還要“感謝”菲律賓呢。
比如佩洛西竄訪。
佩洛西放出準備竄訪臺灣的訊息後,我們外交部宣傳系統把調門拉高拉滿。
一方面是引君入甕,一方面是製造全球性的熱點,讓大家覺得佩洛西堅持竄訪,搞不好就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雖然美方拼命反覆強調,佩洛西是議員,不代表政府,美國政府一箇中國立場沒有變;
中方呢?死死咬住佩洛西是美國三號人物,她就是佩老三,這就是美國國家行為!
因為是美國國家行為,所以在佩洛西出發之後,中國為下面的反應做了伏筆——
美臺勾連挑釁在先,中方正當防衛在後。
等到佩洛西長驅直入順利降落臺灣之後,外網一片對中方嘲弄羞辱的聲音——
這就是對了,中方已經坐實了重大受害者身份!
正當防衛嘛,我們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受害者做點過分的事情都是合理合法的對不對?
然後我們迅速宣佈8月4日—7日在臺海六大區域演訓,其實就是導致整個西太航線事實上整整中斷三天!
而且,什麼海峽中線,什麼24海里線,什麼“領海”線,統統突破了。
臺灣本島居民站在岸邊就能看到大陸軍艦了,有什麼能比這帶來的震撼更大?
再比如今年的金門事件。
金門這個地方,海巡署抓扣大陸漁民不是一天兩天了,血案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為啥之前低調處理,這次這麼強硬呢?
很簡單,因為國策需要。
美軍剛剛進駐金門,臺灣海巡署過年期間寧可不休假也要出去抓扣大陸漁船。
那我是不是可以認為臺灣當局在刻意強化這種“界線感”,藉此營造一種“兩岸不是一國”、“兩岸各有國界”的印象。
所以,這件事已經不再是以往的兩岸海上爭議的一般事務性矛盾,而是民進黨當局在落實“一中一臺”!
是以切香腸方式,漸進式地推進事實獨立!
那麼既然事件的性質變了,大陸自然也要做出不同的反應。
於是,大陸官宣,金門海域根本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一說,然後海警、海巡、漁政,都跑去巡航了。
這麼幹,不僅僅是為了實現金門海域的實控,更重要的是擊破臺灣當局劃出的界線,明白無誤地告訴臺灣當局:
別說你的這個金門海域了,就算你的本島,也是大陸的!
同時,這一行動也是警告賴清德,你上任後最好老實一點,如果想搞事情,就要考慮一下大陸的激烈反應!
這就是大國謀略,這也是大國實力。
只要你們敢挑釁,我們雖然保持軍事上的剋制與忍耐,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一定會佔便宜的。
這就是和俄羅斯模式的本質區別。
3  謀定而後動
戰略定力有多重要?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
二戰之初,英國哪怕經歷了敦刻爾克,仍然不投降,主要是因為英國能夠從遍佈全球的殖民地和友好國家(主要是美國)獲取戰略資源。
特別是美國商船每月平均有2500艘穿越大西洋,為英國運送糧食、石油、鐵等資源,為狹小的英國本土提供了急需的支援。
對此,德國人策劃了狼群戰術,開始大肆攻擊運輸船。
一開始只攻擊英國船,後來隨著美國船越來越多,連美國船也開始攻擊了。
看美國沒反應,德國潛艇甚至跑到美國東海岸去埋伏。
僅僅在1942年5月,德國潛艇在美國東海岸擊沉了34艘船,在墨西哥灣擊沉了26艘,加勒比海29艘,安的列斯群島19艘,一共108艘,總運輸能力達49萬噸。
你看,這都是美國的家門口!
對此,美國一直保持克制與忍耐,堅持不下場,只是抗議了事。
這份戰略定力收穫了豐碩回報。
美國貨輪被擊沉,真正著急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只能花更多的錢,買更多的貨,藉此彌補被擊沉的損失。
慢慢的,英國在對美貿易將黃金儲備消耗一空。
山窮水盡的時候,以大西洋十幾個島嶼,換取美國50艏舊驅逐艦,用來給船隊護航。
這就相當於英國拿出整個大西洋的制海權,賤賣換取一批舊軍艦而已。
顯然,美國賺大了,如果美國提前參戰,是絕不可能撿到這樣的大紅包的。
同樣的,我們在南海保持克制,也是非常英明的政治智慧。
目前全球態勢,波詭雲譎,任何一個決策,都可能帶來不可預料的後果。
以中國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不管外界如何,都要堅定按照自己的步驟走,而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這樣表面上在南海我們好像有點被動,其實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中,中國是處於戰略主動位置的。
眼看著俄烏衝突越演越烈,巴以衝突越演越烈,中國這邊則謀定而後動,未來搞不好,我們也是能撿漏拿到超級大紅包的。
就像國防部發言人所說的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