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之期已到,四大家族任您處置,恭迎龍王歸位!”
昨天寫了《您不應只有立場,還要有人性》一文,有讀者留言說:小西,你應該去看看國內網際網路上流行的那些爽文短劇,無論男頻的還是女頻的,看完你就理解為什麼太多人現在都這樣想了。
於是我昨晚還真的去看了幾部,某音上一般一集一分鐘的那種。
看了以後,我只能說,我確實大開眼界。

男頻某部鉅作,描述男主其實是某萬億富豪集團的工資,卻裝窮作外賣員,即將迎娶某如花似玉的女朋友,但其實該女友給了他帶了綠帽子,偷偷跟他的一位兄弟偷情,被剛好送外賣路過的男主闖穿後直接“貼臉開大”嘲諷男主,說你有什麼了不起,你不就是臭送外賣的麼?我名義上嫁你就恨看得起你了。男主於是怒而再婚宴上自爆身份,一群黑社會一樣的下屬闖進來“三年之期,已到恭迎龍王歸位。”被報復的女主和兄弟表情精彩,而等待他們的是憤怒男主整的他們生不如死的無限報復。
女頻某篇作品,講述女主其實才是家族的正宮嫡出,卻一直被後媽和庶出妹妹百般排擠,女主一直隱忍不發,終於多年後在如意郎君的助力下強勢歸來,實現完美復仇,後媽和庶出妹妹誠惶誠恐、跪地求饒,然而沒用,等待她們的也是女主隱忍多年後的無限復仇。
看完我知道那位朋友為什麼要推薦這兩部鉅作了——男的最害怕女性有沒有綠了他,女的最痛恨“庶出小賤人”搶了本屬於自己這個嫡出正房應得的財產。而雙方都主張,遇到這種事情隱忍一時,等到一朝翻盤,對對手惡狠狠的說上一句:“等著吧,我有999種辦法整的你生不如死。”
那種復仇的痛快與爽利,毫無疑問是生活壓力巨大的現代中國人最好的發洩。
而最近接連發生的李某案和宗家案,跟這樣的復仇爽劇劇情是如此的暗合。不知道到底該說是命運的巧合,還是拍這些短劇的廠商精準拿捏了人性。
所以,刷了一圈爽劇之後,我有一種深刻的無力感,我知道以我這隻笨拙的筆,是沒辦法和這些利用人性弱點的資訊精準投餵抗衡的。
王朔當年批金庸小說、瓊瑤電視劇、成龍電影、四大天王流行歌是“四大俗”。但是這些東西,和眼下勃興的網路爽劇比起來,恐怕還是好上不少的,好歹它們有劇情邏輯。
但總算看了傳說中的網路爽劇之後,我倒是產生了另一種觀感——我覺得這些某音短爽劇,與其說是傳統電視劇的繼承,倒不如說更像另一種源遠流長的題材的變種——色情電影。
別誤會,我不是說這些網路爽劇中有什麼露骨的鏡頭,而是說它們所遵循的評價邏輯是相似的。
我們看一般電視劇、電影遵循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是要評價劇情的基本邏輯的。一個劇作的起承轉合、故事發展,需要至少符合故事自身的邏輯,不能存在明顯的bug,這個劇作才能算好歹及格。而如果故事的邏輯精妙、環環相扣,透過一系列故事推進最終將觀眾的情緒和思考帶向某個審美高點,這樣劇作才是好電影、好劇集。
如果一個劇作的編排,搞得跟什麼《749局》、《九層妖塔》(不好意思,本能想起的兩部劇作都致敬了陸川導演)一樣,特效再好、美工再炫,也改變不了劇作是一坨屎的事實。因為觀眾是用腦子去看這種劇的,故事邏輯不合格,其他方面再好也是零分。
但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看那種“小電影”他們不是這樣想的,不信你回憶一下你批判性的看這些小電影的情節,無論是女搜查官、還是時間靜止,劇情本身其實都毫不講邏輯,一切劇情構建,只為了情節可以儘快的展開,去辦那個事兒。如果再多出一點,也就是劇情是為了那個事兒的事後增加一點情趣。
說的通俗一點,也就是小電影的結構是倒過來的,情節和畫面不是為故事邏輯服務的,而是故事的邏輯或非邏輯都是為了某個很爽的情節或者畫面服務的。一切只為了觀眾本能的瞬間發洩。
那麼這個結構,是不是跟時下那些一分鐘網路短劇非常相似呢?時下充斥短影片平臺的大多數網路短劇,其實都不講任何故事邏輯——虛構出這個財團、那個豪門的公子、嫡女,沒理由的受盡反派的各種奚落、嘲笑、鄙視,情緒崩到極點之後,“歪嘴龍王”邪魅一笑,瞬間逆風翻盤,對反派進行徹底的碾壓和反羞辱。要的就是一種今天你把我踩在腳下、明天我對你加倍奉還的極致爽感和痛快。
而和小電影一樣,這類爽劇往往情節雷同、故事稀爛,所有劇情內容、都是為了翻盤那一刻的極致舒爽而準備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些短劇大多執行前幾集免費、想要看後續才續費的原因——大約類似於你看了小電影,如果只有前情鋪墊而沒有那啥就相當於沒看,一定會有大量的人為自己衝動續費上鉤一樣。
所以網路爽劇本質上是一種“類色情電影”,或者說它其實就是色情片的變種。
當然,我這樣說倒並不是為了批判網路爽劇或色情電影,藝術作品如果只有以邏輯故事動人的作品,而不存在單供人們進行情緒發洩的“類色情片”,可能也蠻沒意思的。甚至推而廣之的說,美國好萊塢、網飛每年拍攝的那麼多“大片”,之所以很多邏輯稀爛、且故事流程高度程式化,卻依然叫座。本質上也是給觀眾提供了這樣一種“類色情”的發洩。
子曰“食色性也”,人需要這種單純的情緒、本能和慾望的發洩。只要適度就好。
但問題也許恰恰就在這裡,短影片時代的逆淘汰,可能導致我們參百年這樣單純刺激和發洩情緒的“類色情”作品太多了,而以邏輯和情節打動人、真正“給腦子看”的作品被擠壓的幾乎絕跡了。
不僅戲劇這個分類,當你去刷短影片、短評論,一個高喊愛國口號,腳踢在華日本人學校的影片,是這種“類色情”作品,一個跟風高喊“喝水只喝娃哈哈,農夫山泉有點臭”的自拍,是這種“類色情”作品,一個讓你帶入勝利者身份,鼓吹對被踩在腳下的受害者執行無限度懲罰的評論文章,也是這種“類色情”作品。

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他們不講邏輯,也不追求以邏輯說服人、打動人的,它們吸引受眾最大賣點,就是提供一種化身帶入式的情緒發洩,讓受眾在這種入戲中宣洩一發自己的本能慾望。而如前所述,這恰恰就是色情作品的賣點。
而一個被這種類色情作品所包圍、充斥的輿論場和文化市場其實是可悲而危險的,人們在這樣的場域裡會慢慢變得喪失邏輯思考能力,習慣於活在沉溺自己自身慾望的簡單發洩裡——正如一個人,不看任何小電影恐怕很難做到,但如果小電影是他精神生活的唯一,並沉溺於這種思維中,他離現實犯罪怕是也不那麼遙遠了。
而當很多人把復仇男主或“宗門嫡女手撕小三”的情節從爽劇帶入現實,並主導自己進行現實的判斷,崇拜相似的“殺伐決斷”“你不仁休怪我不義”,我隱約嗅到了這種氣味。
當然,或許,我這樣說還是過於惹人厭了。就像昨天另一位朋友給我,小西,現實生活壓力這麼大,我們在吃瓜的時候極端一點、發洩一下怎麼了?人就一定要理性、節制、良善、寬容的活著麼?別人都不這麼活,你就要求我這麼活,那得多累、多煩啊?
我知道的,就像魯迅先生獲得,若在一間鐵屋子裡,昏睡而至於死亡有時反而是一種幸福,相比之下,清醒過來有時卻是一種痛苦。人的一生,其實未必一定要活得理智、節制、寬容、良善,這些品德其實更接近我們為社會做的一種公益,如果大多數人都這樣作,那麼這個世界是更宜居且美好的。相反,如果“眾人皆醉我獨醒”,保持理智與良善,反而可能讓你生活的很痛苦。與其如此,倒還不如與世同濁,你是男人,就樂看鬥破鞋、浸豬籠,是女人,就為撕小三、批渣男叫好。窮的時候贊同鬥地主“均貧富”,富了就立刻信奉社會達爾文主義,覺得“窮人就該餓死”。
是的,在一場又一場情緒的浪潮中隨波逐流,這也能過一輩子——有時,甚至可能是更輕鬆的一輩子。反正真到了你自己被這些駭浪嚴厲處置的那一天,也不過就是一死了之罷了。
只是,作為一個寫出幾行文字好歹還有人聽、有人看的人。我總覺得我不能主張這樣的生活,否則我也要成了一個“類色情”作品的生產者。我必須呼籲理性、呼籲邏輯、呼籲寬容。我只能這樣說。
而說到“眾人皆醉我獨醒”——我承認,經常有人以這個詞攻擊我,其實我很好奇這個詞彙是怎樣在中文中從一個褒義詞變成現在這樣一個諷刺人自命清高、酸腐不堪詞彙的——大約是太多的人無力也不想改變世界,於是轉過來怨毒那些少數堅持清醒的人,力求舉世同狂吧。
一點隨感,聊以記下,這個話題,在我處到此為止,我做了我該做的、能說的。從今往後,寫點別的吧。天天被這麼兩邊夾攻,也確實說累了。
願大家,無論清醒還是狂醉,都能安好。

本文3000字,隨筆一篇,感謝讀完,
另外今晚有場直播,我請到了好友十里梧桐,一起從不同側面聊聊最近的幾個新聞,她說不同意我對宗家恩怨的觀點,估計我們會有一場辯論吧,想看思想碰撞的朋友別錯過:
為文不易,喜歡請三連,您的支援是我創作的動力,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