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20億超級獨角獸,要IPO了

「IPO全觀察」欄目聚焦首次公開募股公司,報道企業家創業經歷與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業模式和經營業績,並揭秘VC、CVC等各方資本力量對公司的投資加持。
作者丨巴里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Midjourney
重慶殺出一隻超級獨角獸,要IPO了。
日前,特斯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稱“重慶特斯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斯聯”)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機板掛牌上市。
據招股書,特斯聯是中國前五的公域作業系統型AIoT產品提供商。其AIoT作業系統TacOS應用於智慧城市及各個行業,就好比汽車領域的智駕系統,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創始人艾渝是一位80後創投大佬,其帶領機構曾在不到3年時間裡投出了20家獨角獸,包括美團點評、商湯科技、蔚來、小鵬汽車、寒武紀等標杆專案。32歲的他親自下場創業,讓一家只有智慧門鎖業務的重慶小公司轉型成長為估值超過210億的AI獨角獸。
特斯聯的背後,光大、京東、萬達、金地、科大訊飛、商湯、IDG 資本、中信資本等知名機構的身影浮現。如今創業近十年,趁著赴港上市潮的東風,重慶這家超級獨角獸終於走到了港交所的大門前。
3年投出20家獨角獸的投資大佬
親自下場創業
1983年出生的艾渝,其早期職業軌跡與所學專業高度契合。
2007年8月,他從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金融學碩士畢業,隨即加入摩根大通全球投資銀行併購部擔任金融分析師,成為該部門當時唯一的中國人。
在華爾街任職期間,他完整經歷了金融危機下行業的劇烈震盪 —— 親歷了貝爾斯登被收購的關鍵過程,也作為雷曼兄弟團隊成員深度參與了公司倒閉的歷史事件。
2008年,艾渝所在團隊被光大控股收購,由此開啟了長達12年的投資生涯。任職光大安石董事總經理時,他帶領團隊從無到有,將其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
在光大控股內部,他還主導設立了新經濟投資部門,在2015年時就已經管理著近千億資產,在不到3年時間裡投出了20家獨角獸,覆蓋新經濟領域超 30% 的頭部專案,美團點評、愛奇藝、網易雲音樂、商湯科技、第四正規化、蔚來、小鵬汽車、商湯、寒武紀、京東物流等標杆企業均在其投資版圖之列。
同年,32歲的艾渝迎來職業轉折點。
特斯聯創始人兼執行長 艾渝,圖源:特斯聯
2015年3月的一個深夜,艾渝給一位投資人朋友打電話詢問一家智慧門鎖公司是否值得投資。
兩人一通討論後達成共識,“如果每家都用智慧門鎖,每個人都會以智慧門鎖為媒介去線上,去線上就意味著有流量、有使用者。”
這一洞察讓他注意到這個當時業務還只聚焦在智慧門鎖的重慶公司特斯聯。
在他看來,這種裝置不僅是物與人的連線媒介,更可能構建“物 – 物” 、“人 – 物 – 人” 的立體化連線生態。
11月,艾渝親自下場做了特斯聯的CEO,希望將其重新打造成為了一家以物聯網+人工智慧為基礎的企業。
公司成立時註冊資本100萬元,由光智一號、光控和諧、重慶特斯聯科技及東海福共同出資。其中,光智一號出資80萬元,光智一號就是彼時光大控股新經濟基金負責人艾渝旗下的基金,光控和諧隸屬於光大控股旗下。
在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紅利鼎盛的ToC投資熱潮中,他選擇押注ToB賽道,並不能被很多人理解。特別是要讓投資人相信:一家智慧門鎖公司能夠轉型成為擁有打造智慧城市技術能力的公司。
據媒體報道,為了拿下客戶訂單,他曾在重慶火鍋店單次豪飲20瓶啤酒促成合作,而這家店所在的大融城專案,正是他2010年將爛尾樓改造為全國商業地標的經典案例。
重慶大融城-智慧樓宇能源管理介面,圖源:招股書
轉型有了成效,特斯聯逐步獲得了投資機構的關注。
2017年,特斯聯獲得IDG資本、中信資本等機構投資,2019年又完成20億元C1輪融資,京東、萬達、科大訊飛等產業資本相繼加入。
當時,特斯聯定位於光大控股孵化的“城市級智慧物聯網平臺”,獲得了包括中石油、科大訊飛、商湯科技、華為、國家電網、海康威視等頭部客戶。
2020年4月,位於重慶高新區的特斯聯AI PARK新基建專案亮相,運營階段即實現 “淨零碳排放”,年碳排放量僅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水平。
坐落於重慶的AI PARK
截至2024年末,其智慧專案已落地全球160餘座城市,覆蓋近萬個空間場景。
團隊建設方面,艾渝匯聚了多位行業頂尖人才:包括中國光控時期的合作伙伴,以及證監會前新業務監管部副主任王鷗、阿里前副總裁華先勝、沙特國家人工智慧中心前首席技術官邵嶺、“新一代寬頻無線行動通訊網” 國家專項專家楊暘等,其中後三位還入選了斯坦福大學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榜單。
智慧城市領域的“特斯拉”
成本只有海外的1/3
目前,特斯聯聚焦四大AIoT應用場景,分別為“AI產業數智化”、“AI城市智慧化”、“AI智慧生活”“AI智慧能源”。
據灼識諮詢,以2023年相關收入計,特斯聯是中國前五的公域作業系統型AIoT產品提供商。特斯聯AIoT作業系統TacOS是亞洲最早支援公域空間全場景應用的公域AIoT作業系統之一。
TacOS採用分層設計,既能以整體平臺進行部署,又能以各子系統元件化和模組化靈活部署,實現平臺的規模化落地。TacOS 的技術架構由五層構成,依次為智算物聯網、全域性數字化、通用智慧體、全場景應用及開發者平臺。
圖源:招股書
在全球化佈局方面,截至2024年末,特斯聯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已在全球超800家客戶中落地應用,覆蓋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艾渝曾公開表示,“國內的AloT世界領先,成本只有海外的1/3”。
目前,特斯聯在海外市場已打造多個標杆專案,如2020年迪拜世博會智慧服務系統、深圳前海智慧城市中樞專案、隆鑫通用綠色智算體平臺,以及上海徐匯智慧社群解決方案等。
若將特斯聯比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領域的的 “特斯拉”,其AI技術如同特斯拉的FSD智駕系統,負責核心決策;IoT則承擔環境感知與資料採集功能,二者形成資料反哺與技術迭代的閉環,結合其他模組構建起自我進化的生態體系。
在艾渝看來,TacOS解決了資料孤島問題,集中管理整個城市的軟體、硬體與生態。應用這套系統後,不同的城市智慧場景解決方案,就好像安卓或者iOS作業系統中連結的不同APP,可供城市運營者自由調配選用。
2025年,隨著DeepSeek-R1系列模型的釋出,以極低的訓練成本和超越OpenAI o1的深度推理能力,在全球 AI 領域引發技術革新。
圍繞空間智慧賽道,特斯聯正聚焦三大方向:AIoT領域模型、AIoT基礎設施、AIoT智慧體。
特斯聯元特·天工大模型平臺
其中,AIoT基礎設施板塊推出的 “綠色智算體”,是一套集高效算力、便捷部署、綠色運維於一體的智算一體化解決方案,具備即裝即用、算力彈性配置、全週期自主可控等特性。該方案已在徐州智算中心落地,併成功賦能摩托車行業,打造出首個融合DeepSeek模型的應用範例。
今年初,升級版綠色智算體釋出,實現對華為昇騰、崑崙芯、寒武紀等國產晶片的全面相容,並適配DeepSeek-R1/V3、Qwen等前沿大模型的訓練與推理任務,構建起覆蓋 “芯 – 網 – 雲 – 智” 全鏈路的國產化工具鏈。
AIoT領域模型板塊則推出經濟、能源等垂直領域專用模型;AIoT智慧體板塊以智慧機器人與可穿戴裝置為核心,其智慧機器人曾在迪拜世博會期間為1250萬人次提供室內外遞送、安防巡檢、互動表演等服務。
在迪拜朱美拉海灘工作的特斯聯智慧機器人
AIoT智慧體這類面向C端的產品,一方面能充分釋放AI+IoT技術潛力,拓展應用場景邊界;另一方面,也讓投資者更直觀感知企業技術落地價值。
投資方陣容豪華
融資約60億,估值達216億
特斯聯自2015年創立以來,融資歷程頗為亮眼,完成11輪融資,吸引了地方國資、產業資本、央企投資平臺及市場化投資機構等多元化資本力量。
光大、中信資本、科大訊飛、京東、金地集團、重科投、深圳福田、南昌望隆、徐州臻心、餘姚陽明等均在其投資者名單之列,融資總規模約60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4月9日,特斯聯官宣完成D輪融資交割。
此輪融資規模達20億元,由澳大利亞投資機構AL Capital與國內陽明股權投資基金聯合領投,國家發改委旗下投資平臺、福田資本、金地集團、重科控股、數字重慶、南昌政府平臺公司、徐州產業基金、北科建集團、光大控股、商湯科技等新老股東跟投。
資料顯示,AL Capital作為悉尼開發商Aqualand Group的獨立投資部門,在香港、新加坡、上海設有辦事處,其對特斯聯的美元注資,與企業佈局的全球化戰略緊密相關。
同年8月,港股上市公司美高域以Pre-IPO輪投資者身份,與特斯聯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佈出資5000萬元,佔股0.24%,按此計算該輪特斯聯估值約208.33億元。
最新招股書資訊顯示,今年特斯聯D++輪融資進賬6.5億元,青島匯鑄、青島得厚、九江鄱湖、長沙經開等國有資本,以及諾哲瑞英、上海瑞力等產業基金新加入股東陣營。此輪融資完成後,特斯聯投後估值達216.19億元。
至此,企業上市前的融資輪次已達11輪。
股權結構方面,IPO前艾渝合計持有特斯聯26.61%股權。中國光控旗下的湖南光控、Beta Technology、光控眾盈四號、光控眾盈五號及天津光特,合計持股25.89%,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年入18億
“要做中國第一個
大規模盈利的AI公司”
從商業化推進來看,特斯聯的業務規模化發展已初具規模。
根據招股書披露,2022至2024年期間,公司營收分別為7.38億元、10.06億元及18.43億元,三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58%。
以銷售合約執行口徑統計,同期新簽約客戶數量分別為175家、193家及194家,截至2024年末,在手訂單規模達23億元。
業務佈局上,特斯聯已形成AI產業數智化、AI城市、AI人居、AI能源等多元板塊,其中核心的AI產業數智化板塊表現突出。2024年該業務收入達16.4億元,較2023年的6.24億元實現162.9%的大幅增長,成為現階段最主要的營收支柱。
然而在資本熱捧的背後,企業尚未實現盈利的現狀仍需關注。儘管透過多輪融資持續補充資金,但受限於自身 “造血” 能力不足,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財務壓力顯著。
2022-2024年,特斯聯淨虧損分別為23.87億元、8.03億元及21億元,同期經調整淨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依次為9.83億元、6億元及9.73億元。
對於持續虧損,招股書解釋稱,主要源於幾方面因素:
其一,為搶佔市場份額採取競爭性定價策略,在優質客戶的標杆性AIoT專案中提供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導致短期毛利率承壓;
其二,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AI大模型、綠色智算體等核心技術攻關;
其三,提升品牌影響力及拓展國際市場產生的銷售營銷費用;
其四,包括員工股權激勵、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等非現金支出,以及受房地產市場影響的投資物業減值損失。
客戶層面,近三年新簽約客戶規模保持穩定,2022-2024年客戶總數依次為224家、330家及342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前五大客戶的依賴度呈現上升趨勢 —— 同期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為58%、44.5%及70.6%,其中第一大客戶貢獻收入佔比從18%、17.1%攀升至29.7%。
好在行業層面正釋放積極訊號。
灼識諮詢資料顯示,中國AIoT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8210億元增至2023年的1.39萬億元,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11.1%;預計2023-2028年,公域AIoT市場規模將以12.8%的年複合增速擴張,2028年突破7440億元。
全球市場則更為迅猛,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全球AIoT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超31.7%,展現廣闊增長空間。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資將聚焦兩大方向:一是強化研發能力,重點投入TacOS系統、綠色智算體及行業大模型的技術攻堅;二是加速商業化落地,包括開發新場景應用、擴充國內銷售團隊、拓展海外市場及完善生態體系建設。
儘管行業前景可期,但盈利難題仍待破解。
此前艾渝曾經放出過“狠話”:“特斯聯要做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盈利的AI公司”。
如今,隨著上市程序推進,這隻重慶超級獨角獸距離資本市場更近一步。
談及投資人到創業者的身份轉變,艾渝曾將其過程比作看世界盃:
“作為旁觀者,看到梅西帶領團隊經歷了各種挑戰,最後修成正果,令人非常興奮,但他的那種快樂和我們在電視螢幕前體會到的肯定不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