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醫生有關係麼?
一顆小小的藥片,竟然讓一個原本理財有道的BC省女子變成了賭場常客。
這名49歲的女子因為服用精神科處方藥後出現異常行為,一怒之下將醫生告上法庭,索賠120萬加元,指控醫生未能警告藥物副作用。


這位女士表示,她在服藥期間的表現完全判若兩人——她買了好幾雙同款不同色的鞋子,家裡堆著25個LV手袋,更誇張的是,她把房子的淨值全部輸在了賭場裡。
事情要從2019年11月說起。當時這名女子正處於人生低谷,因為疼痛問題服用Percocet藥物後不小心上了癮。治療診所把她轉介給了精神科醫生斯蒂芬·奧貢雷米(Stephen Ogunremi)。
奧貢雷米醫生給她診斷出重度抑鬱症和焦慮症,開出了“三板斧”:請假休息、心理諮詢,再加上每天2毫克的Abilify抗精神病藥物,這個劑量已經是最低的了。

誰知道這藥一吃,麻煩就來了。接下來的兩個月裡,這女子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以前去賭場只是圖個樂子,現在卻成了專業賭徒。
她自己在法庭上都承認,那段時間賭博“完全不是為了社交”,而是像著了魔一樣。25次賭場之行,她總共提取了18.6萬加元。
要知道,以前她每次最多就花個100塊錢意思意思,現在卻是每晚1萬到2萬地往裡砸。

更離譜的是,她還患上了嚴重的購物強迫症。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像機器人一樣”瘋狂購物。
不僅如此,連吃東西都變得沒有節制,特別是對冰淇淋棒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
但是她當時並沒有把這些異常行為告訴奧貢雷米醫生,醫生也沒有提醒她可能會出現強迫性行為的副作用。
轉機出現在2020年1月。她終於忍不住向家庭醫生傾訴,說自己一直在“賭博和購物,不知道為什麼,花了很多錢”,家庭醫生聽後立馬建議她停藥。

停藥的效果立竿見影,她在法庭上作證說:“賭博減少了,購物和暴食行為都消失了。”雖然偶爾還會小賭一把,但已經回到了正常的社交水平。
可是損失已經造成了。她後來告訴奧貢雷米醫生,自己“完全崩潰了”,“毀掉了努力工作得來的一切”,感到無比羞恥,不知道該如何重新開始。
這件事的後果相當嚴重。她在2020年初不得不接受住院戒癮治療,整整一年沒有工作,房子也只能重新抵押。更糟糕的是,這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婚姻和與孩子們的關係。
她的丈夫、朋友和同事都在法庭上為她作證,說她在2019年底之前一直是個對金錢很負責任、工作非常勤奮的人。

於是,這名女子決定起訴奧貢雷米醫生,認為他存在疏忽,索賠內容包括22萬加元的賭場損失、失業損失、未來收入損失、治療費用以及精神痛苦賠償,總共120萬加元。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藥物製造商和加拿大衛生部確實都發出過警告,說這種藥可能導致病理性賭博風險增加,製造商還特別強調患者“應該被仔細監控”。
原告請來的專家證人、精神科醫生羅斯瑪麗·阿布(Rosemary Abu)也證實,警告患者副作用是使用Abilify藥物的標準做法。


但是,醫生這邊也請來了兩名專家醫學證人。他們的觀點截然不同——認為這麼低的劑量不太可能導致強迫性賭博,而且對於沒有賭博問題的患者,也沒必要特別警告。
BC省最高法院法官邁克爾·斯蒂芬斯(Michael Stephens)最終站在了醫生這一邊。他在判決中明確表示,原告沒有證明2毫克的藥物劑量導致了她的賭博和購物行為,也沒有證明醫生的“所謂疏忽”造成了她的問題。
更關鍵的是,法官還指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算醫生的處理方式有問題,這名女子“同樣可能會經歷她現在抱怨的這些個人和經濟損失”。
最終,這起120萬加元的訴訟以敗訴告終,法官認為,這名女子沒有充分證明醫生有責任警告她藥物副作用或者監控藥物對她的影響。
轉載自:加西周末
微信ID:westcanada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