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日,哈佛大學“帶頭”拒絕了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隨後政府宣佈凍結對該校的22.6億美元撥款和6000萬美元合同資金。
昨日,矛盾再升級,美國國土安全部要求哈佛大學分享該校外國學生簽證持有者資訊,否則將失去招收國際生的資質。不僅如此,國稅局也計劃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

01
哈佛大學和總統槓上了,拒絕“整改”
近期,美國聯邦政府以暫停聯邦撥款為手段,要求多所大學進行“整改”。高校們紛紛反對政府的干預,哈佛大學“首當其衝”拒絕配合,成為眾多高校中第一個反抗者。

圖源:Nypost.com
早些時候,總統曾致函哈佛大學,要求其進行全面的管理和領導層改革,重新制定“擇優錄取”相關政策,並對其研究機構、教職員工及高層管理人員的“觀點多樣性”進行重新評估。同時,政府還要求哈佛提交所有有關招聘和招生的完整資料,以供審查。
隨後,美國聯邦政府援引《1964年民權法》的反歧視條款,批評哈佛推行的多元化、平等與包容(DEI)政策與政府立場不符,進而要求審查對其的資助專案。
3月31日,教育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及總務管理局聯合宣佈,涉及哈佛及其附屬機構的87億美元聯邦撥款及總值超2.556億美元的政府合約將被全面審查。

資訊擷取自Politico.com
聯邦政府要求哈佛執行包括禁止示威者佩戴口罩、取消DEI計劃、配合執法調查等一系列措施,作為恢復資助的前提。
面對政府的施壓,哈佛大學並未讓步並做出了回應。
4月10日,該校教職員工集體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訴訟,反對聯邦政府審查其近90億美元的撥款與合同。
訴訟書中指出,這種資金施壓行為試圖強加政治立場,涉嫌違反《1964年民權法》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4月14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公開表態拒絕整改,並表示聯邦政府無權干涉大學在教學與招生政策上的自主權。

圖源:Nypost.com
美國政府隨即宣佈,凍結該校總額約22.6億美元的聯邦經費以及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4月15日,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稱,總統希望哈佛大學道歉。

資訊擷取自Nypost.com
02
拒公開學生資訊?哈佛或被禁招國際生
本週三(4月16日),美國政府針對這所常春藤盟校的行動進一步升級。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對哈佛大學發出警告稱,若該校不在2025年4月30日前提供國際學生涉嫌“非法和暴力活動”的詳細記錄,該校將被取消《學生和交流訪問者專案》(SEVP)認證。

資訊擷取自CNN.com
失去該認證就意味著哈佛將無法再為國際學生簽發入境所需的相關檔案。
哈佛大學資料顯示,目前學校擁有6,793名國際學生,佔2024學年總入學人數的約25%。與此同時,國土安全部還宣佈會取消對哈佛大學兩筆總計270萬美元的聯邦撥款。


資訊擷取自CNN.com
美國國土安全部在信中強調:國際學生能被哈佛大學錄取並在此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機會,是學校給予的榮譽,而不是他們天生就應該擁有的權利。
信中還特別要求學校提供與簽證學生有關的三類資訊:
-
一是其是否曾對其他學生或教職員工構成威脅;
-
二是是否有妨礙校園學習秩序的行為;
-
三是是否因威脅他人或參與抗議活動而受到紀律處分。
哈佛大學隨後回應稱,校方已收到相關來信,但依然堅持其一貫立場,強調不會犧牲學校的自主權或放棄依法享有的憲法權利。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依法行事,並期待政府也能夠遵守法律。如果聯邦機構針對我校任何成員採取行動,我們希望該舉措必須建立在明確證據基礎之上,遵循正當法律程式,並尊重憲法所賦予所有人的基本權利,”哈佛大學在宣告中寫道。
03
國稅局擬取消哈佛免稅資格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稅局(IRS)正籌劃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最終決定會在近期宣佈。

過去幾天,總統曾多次在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抨擊哈佛大學,並質疑其是否仍符合非營利組織免稅的資格。
“如果哈佛繼續傳播政治意識形態、支援恐怖主義,也許它應該失去免稅地位,改為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徵稅。請記住,免稅身份取決於是否真正服務於公共利益”。

美國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表示,像哈佛這樣擁有鉅額捐贈基金的頂尖高校,是否仍適合繼續享有免稅待遇,確實值得重新評估。同時她也暗示,國稅局可能不僅會關注哈佛,還可能著手審查其他高校的免稅資格。
近期任命的國稅局代理局長加里·沙普利(Gary Shapley)依法擁有在特定情況下撤銷非營利機構免稅資格的權力。
儘管這一舉措在實踐中極為罕見,但歷史上確曾出現過類似案例——1980年代,國稅局曾因一所基督教大學實施帶有種族歧視的招生制度,而取消其免稅身份。
喬治梅森大學會計與稅務教授威廉·斯奈德(R. William Snyder)表示,聯邦政府此前從未將這一極端措施用於像哈佛這樣的大型研究型高校。
他對此提出質疑:“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是為公眾利益服務。難道僅因為大學的教育理念與政府不一致,就可以撤銷其免稅地位?這並不合理,在我看來也站不住腳。”
前國稅局全國納稅人倡導者尼娜·奧爾森(Nina Olson)表示,這是一項複雜且罕見的程式,涉及大量文書工作和法律程式,即使被撤銷,機構仍可提起訴訟並上訴。她強調,這是國稅局最嚴厲的手段之一,一般由職業公務員負責,而非政治任命人員直接介入。
過去幾個月,政府不斷施壓高校,試圖透過財政手段促使其調整管理和意識形態導向,而哈佛大學的公開反抗,很可能只是這一爭議的開端。而人們擔心的,是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高校失去招收國際生的資格?
對於哈佛大學這波“硬鋼”,你支援還是反對?
“留學黃金時代”是否已經過去?
歡迎給我們留言
End
Ref參考文獻: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3/31/trump-administration-reviews-harvard-federal-contracts-grant-00261328?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edition.cnn.com/2025/04/16/us/harvard-kristi-noem-international-students/index.html
https://www.cnn.com/2025/04/16/politics/irs-harvard-tax-exempt-status/index.html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