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預告了板牙科考營今年暑假“東非動物大遷徙博物之旅”的招募活動👉7年帶娃去了10次,親子旅行真正天花板,沒有平替。
收到很多留言,很多同學都說想去,想知道活動的具體安排,以及如何報名。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才3月份,離暑假還有好幾個月,現在就開始規劃,是不是太早了?
其實一點都不早。
肯亞暑期遊近年來已成為全球爆款,但優質住宿資源卻非常有限,如果等到五六月份再做決定,條件稍好的酒店早已被搶訂一空;
而且,我們這次還特別設計了保護區夜探活動(大部分保護區都只能在白天打卡),名額稀缺,需要提前鎖定。
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因素就是:提前報名,價格會更優惠!
所以,與其等到五六月份在有限的選項裡將就,不如趁現在春光正好,用更美麗的價格把非洲草原的星河與曠野,提前收納進夏天的“行囊”裡。
肯亞是我們最成熟的國外路線之一,2019年之前,我們每年都會帶孩子去;疫情平穩後,我們更是第一時間重啟了這條經典路線。
今年更是在之前10次行程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升級和最佳化:
肯亞最精華的核心保護區全面覆蓋;每天的車程都控制在舒適範圍內,在深度遊玩與休閒休憩上有了更好的平衡……這條經過多年打磨的"黃金動線",現在正以更舒適的節奏,等待著大家的到來。
為什麼我們一而再再而三推薦肯亞,7年帶著大小朋友去了10次?
因為N年前,我和老王帶著大寶去過一次;N年後,依然念念不忘,就盼著二寶快快長大,陪著她再去一趟。
雖然千里迢迢、花費不少,但它值得。
值得在未曾前往時就開始嚮往,值得在結束旅途之後將回憶珍藏。


在那裡,我們看到了非洲象;

遇見了非洲雄獅;

觀察過獵豹;

抓拍過閒庭信步的斑馬;

參加過瞪羚的“光棍俱樂部”;

見到了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

聽見過無數生靈在非洲大地上奏響的生命交響曲;

也感受到了“我總是一再啟程,因為哪裡都陋於非洲”這句話背後,這片土地神奇的魅力。

“很高興我們已經把文明甩下,更加親近大地了。”


在世界的絕大多數地方,人們生活在鋼鐵叢林中,目之所及,只有車流、人海、高樓、立交橋。
而當我們來到遙遠的非洲,那壯闊的草原、生機勃勃的動物,就這樣毫不掩飾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非洲,人類的起源之地,乾淨而純潔、神秘而瑰麗,似乎再多的詞彙也無法描述出它萬分之一的“原始之美”。
也難怪有人會說:“如果一生只有兩次機會去另一個大洲旅行,其中一個一定是非洲。”
似乎只有真的踏上那片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種震撼。
而肯亞,則被人稱為“微縮的非洲”,匯聚了大家對非洲的所有期待和憧憬:
既有熙熙攘攘的城市,也有原始的部落,既有生機勃勃的動植物,也有一片又一片狂野的、熱烈的、未經過人類改造的“荒野”。
這裡有動物的天堂、自然的饋贈,也有舞蹈的鼓點和奮起的號叫聲,錫瓦(肯亞的一種號角)迴響從未停歇過。

這裡是《獅子王》的取景地,BBC的紀錄片經常拿這裡作為故事背景地。

距我們越野車5米左右的非洲雄獅
凱倫在《走出非洲》裡說肯亞是最可愛的國家,以此翻拍的電影更是獲得七項奧斯卡大獎。

海明威曾在這裡的旅館裡,一邊喝著威士忌,一邊寫作《乞力馬紮羅的雪》。

這裡是多情而多彩的。
從清晨的第一聲鳥鳴,馬拉河裡安然酣睡的河馬,到傍晚馬塞馬拉壯麗的霞光;

從金色草原上如畫的彩虹,到萬千火烈鳥遮天蔽日飛過博戈里亞湖。

在酒店外,夜半聽鬣狗嚎叫;

在沒有任何燈光汙染的荒原上,在動物們的嚎叫中,一起仰望南半球的星空;

在月夜篝火旁,看馬賽人舞蹈,那極具特色的非洲鼓節奏,無論過了多久,仍能讓人輕輕哼唱。

這裡又是殘忍而無情的。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支配著這裡野性的生命。

還有每年7~9月份,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史詩——東非動物大遷徙,年復一年,為了生命的延續,數以萬計的角馬踏上遷徙的旅程,穿越三千公里,渡過鱷魚成群的馬拉河。

無論多彩、多情,抑或是殘忍、無情,在這裡,一切都以最坦蕩、最不遮掩的方式,將最原始的生命生存密碼,呈現了出來。

即使大如非洲象,逝去後也只留下一堆白骨
這就是梭羅筆下的“荒野”,我願稱之為“純粹的自然”。
作為人類,我們本來就是荒野的一部分,我們在這之中誕生,對自然環境頂禮膜拜;後來,我們改造自然,逐漸演化,一步步走出荒野,走向文明。
文明當然是好的,人類一步步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成了整個世界的“霸主”。

從動物到人到大自然
這裡有你對生命的一切想象
說到肯亞,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東非動物大遷徙。

數以百萬計的角馬、羚羊等食草動物,成群結隊,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與肯亞的馬賽馬拉之間,年復一年地轉圈圈。

圖源:tanzaniatourism
它們無懼水裡兇猛的鱷魚,前呼後擁地橫河跨境,在廣袤的地平線上如浪潮般一波一波湧來,進入新天地。
而平時很難同時看到的非洲五霸——大象、獅子、豹、犀牛和水牛,也會經常在此時同時出沒。

非洲象

非洲獅

獵豹

格氏瞪羚

黑麵狷羚

尼羅鱷
難以計數的羚羊、長頸鹿、斑馬、鬣狗……則日夜在草原上徘徊。

這裡是動物最集中的棲息地,這裡是色彩最多的荒原。
在這裡,時空被壓縮,想象中的恢弘場景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爆發式展現。
孩子們會發現,捕食、競爭、共生、成長、發育、繁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些教科書上的詞彙,正活生生地呈現在他們眼前。

下樹的花豹
孩子的暑期與大遷徙的時間正好吻合,我們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坐著敞篷越野車,進行一次“遊獵之旅” (Safari),近距離觀察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們。

看角馬成群結隊橫渡湍急的河水,看獅子匍匐在草叢狩獵無知的獵物,看禿鷲撕裂腐爛的羚羊,看鬣狗撿走小塊的碎肉……
孩子們將在這片聽命於自然法則的土地上,感受緊張、奔跑、生死、敬畏,重新理解生命,形成獨立的博物觀、生命觀、自然觀。
從南到北,穿越赤道
深入瞭解東非生境
以肯亞為代表的東非,可不是隻有茫茫的一片草原。

草原、溼地、高山、高原、湖泊……我們選擇了一條最經典的路線,帶孩子們從南到北,穿越赤道,深入感受東非的生境。
我們旅途的起點位於赤道南邊——在內羅畢集結後,前往內羅畢國家公園。
內羅畢國家公園是全球唯一位於首都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距離市區僅7公里。這裡,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原始叢林。

在這裡你看可以看到很多動物在自由漫步,大象、長頸鹿、鴕鳥、獅子、羚羊……


接著,我們會奔赴肥美的馬賽馬拉草原。

馬賽馬拉依然位於赤道南邊,滋養著眾多的動物,你在紀錄片中看到的大部分非洲動物都集中在這裡,你看到的大遷徙畫面,也幾乎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去年夏天我們就親眼見證了這一奇蹟,還用鏡頭捕捉到了幾頭正在過河的角馬

可以說,這裡是我們心目中最典型的非洲、最典型的動物天堂,也是每個人非洲夢開始的地方。

中途,我們還會經過著名的東非大裂谷。
作為人類起源的關鍵地點之一,人類演化史上的許多重要化石和證據都是在這發現的,這裡會不會藏著什麼秘密?

告別馬賽馬拉,我們會在大裂谷中的納瓦沙湖國家公園停留,在這個海拔1900米的“谷中之湖”邊,觀測依水而生的動物們,包括豐富的水生鳥類。



乘船穿梭在河馬、水牛們的中間,看著海雕俯衝水面捕魚,長尾鸕鷀集體行動圍獵,蛇鵜吃飽後在岸邊悠閒地曬太陽……我們會不禁感嘆:原來這才是世界本來的樣子!


在納瓦沙湖心,藏著一座月牙形小島——新月島。

這裡是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我們將帶大家登島開啟沉浸式探索:
徒步穿行於原生叢林,靜觀長頸鹿在湖畔飲水,甚至可能與林間羚羊不期而遇。
我們將用最直接的方式,帶大家進入野生動物的真實棲息地,與它們共同踏足同一片土地。


隨後,我們會離開納瓦沙湖,馬不停蹄地繼續往北前進,一路上你會發現,溼潤的湖濱森林漸漸褪去,赭紅色的火山岩開始勾勒地平線——前方正是被馬賽人奉為聖地的埃爾門泰塔湖。

在這裡,湖畔酒店陽臺正遙望著“上帝的衛兵”:七根拔地而起的火山岩柱,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的巨人一樣守衛著湖水。
但最震撼的風景會在暮色降臨時分上演——成千上萬只火烈鳥在湖面聚集翱翔,掀起一場動人心魄的“粉紅風暴”。

我們還會來到納庫魯國家公園,這裡的生態環境比較多樣,除了火烈鳥,有機會看到馬賽馬拉沒有的白犀牛、黑犀牛、東黑白疣猴……


接著我們會繼續北行,穿越赤道線,從南半球回到北半球。體驗過跨越赤道、腳踩兩半球的感覺之後,就是本次科考的最後一站,一片傳奇之地——甜水保護區。
作為東非最大的黑犀牛庇護所,它承載著非洲野生動物保護的最高榮譽;
作為珍·古道爾博士親述的"黑猩猩諾亞方舟",那些被解救的靈長類精靈在此重建生活;
而作為生態修復的奇蹟樣本,23年間它讓12000公頃荒漠綻放出綠洲生機。


在這裡,孩子不僅僅學會了用望遠鏡觀察自然,更懂得了用心靈去感受生命的溫度。
晚上,我們會在酒店的草坪上舉行結營儀式,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分享幾天來的所見所聞。

之後,我們將開啟本次行程最後一次Safari,也是極具特色的夜間Safari。
在專業嚮導帶領下,我們可以藉助紅外裝置觀察獅群、鬣狗、豹貓等掠食者的夜間捕獵行為,還能偶遇稀有的藪貓或非洲野貓。


在這裡,孩子會明白,原來真正的冒險是——在自然的課堂裡,學會敬畏每一個鮮活的生命。
相信這場完美融合生命教育與冒險體驗的旅程,會為我們的東非之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深入瞭解肯亞
擁抱國際視野
當然,自然風光之外,肯亞的人文之旅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會前往內羅畢國立博物館,藉由這一個博物館,帶孩子詳細瞭解非洲大陸。


很多人對非洲的印象還停留在“原生態自然景觀”和“文化不毛之地”上,卻不知道這個在膚色、生活習慣、語言方面都和亞洲迥異的土地上,曾創作出了多樣的音樂、繪畫藝術,並始終是整個世界生物、歷史領域重要的部分。

此外,在馬賽馬拉,我們還會帶著孩子與馬賽人近距離接觸。

同時,我們會走進馬賽學校,跟當地的孩子探討動物的生活與保護,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


還會和當地的孩子一起遊戲,在歡笑中不僅收穫了跨越地域和語言的純真友誼,也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隊專家老師
山貓老師

>板牙科考營研學活動負責人,《國之脊樑》系列課程設計團隊核心成員,設計秦嶺、長白山、天山、高黎貢山、武夷山、五指山、岷山等課程並授課
>2023年曾帶隊前往肯亞、斯里蘭卡開展博物科考,熱愛帶著孩子們跋山涉水、放眼看世界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學碩士,國際動物學會、中國動物學會會員
>多年野生動物保護經驗,主要從事野生東北虎及自然保護地的保護與管理,著有學術論文、科普著作、全國兩會提案等二十餘篇
>著有學術論文、科普文章、全國兩會提案等二十餘篇
老師每天都會全程陪伴孩子,透過我們設計的有趣活動,帶孩子認識動物,給他們講解相關知識;也會帶著孩子拍攝野生動物,教會他們抓拍動物的技巧。

還會帶著孩子研究動物活動(如獸類無法帶走的足印、足跡鏈、糞便或某些相關的其它活動),推測它們的健康狀態,就像CSI(犯罪現場調查)裡的偵探一樣,追尋它們,瞭解它們。

對了,肯亞之旅中,每個孩子都會拿到一本非常棒的活動手冊和知識指南,幫助孩子更好地見證生命的奇蹟~

肯亞之行 Q&A
1.孩子多大可以去體驗?他們能學到什麼?
答:8歲以上比較合適,如果孩子認知水平較高,年齡限制可以適當放寬。而針對“能學到什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分體驗,一分收穫。
其實做科考營活動這麼多年,最讓我們感到開心的瞬間,永遠都是孩子們從自然中獲得了感悟和思考的那一刻。
哎?原來肯亞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樣炎熱,還是很涼爽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河馬先生,竟然與紅嘴牛椋鳥建立了共生關係,那人類又該怎樣建立與其他動物的共生關係呢?全球變暖導致氣候變化,角馬都不太遷徙了,那食肉動物怎麼辦呢?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

當看到孩子們述說他們發自內心的、對自然的好奇和悲憫時,我們都非常高興,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這也是我們板牙科考營一直以來想要的:
自然教育,不僅僅是自然科普教育,更多的是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因為自然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自然知識、環保理念,更有對孩子的療愈,對孩子思考的啟發。
2.價格會很高吧?
答:去一趟肯亞到底需要多少錢?為什麼要這麼多?不同旅行社產品的價格差距,怎麼那麼懸殊……如果你是第一次去一定會有這些疑問。
首先要明確一點,每年的7月~9月是肯亞的旅遊旺季,這個時候才有大規模的動物遷徙,因此這個時段遊客很多,住宿費用也比較高。所以在7、8月出行,時間達到8天,並標以豪華精品團的,基本都在35000以上,甚至5、6萬的都有。
我們科考營的活動和這些豪華精品團比,到底是貴還是便宜呢?只從售價上看,雖然各有高低,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科考營的活動,真的特別值!
(1)在當地的食住行方面,完勝所謂的豪華精品團。
我們去的很多地方,旅行團是不一定會去的,因為有些地方作為旅遊產品是可以替代的,但作為科考內容是非常獨特的。
而且,每一年我們都會最佳化行程,力求讓安排更加合理,住宿也會保持在四星級以上的水準。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體驗“荒野”,即便付出更多,我們也覺得非常值得。
比如,我們會帶大家入住馬賽馬拉保護區內的荒野酒店。


在酒店的園區內,夜幕降臨時可以偶遇晝伏夜出的嬰猴,也可以枕著鬣狗族群此起彼伏的嚎叫入眠。

在吃的方面,大家也不用擔心。
從憑著一份熱情啟動板牙科考營開始,我們已經發現這份事業真心不易,只好“以己度人”,找到自己出行時最關心的事情,儘量做到最好。比如,孩子能不能吃到新鮮、特色、熱乎的飯菜?這個問題肯定是所有家長都在意的。因此,在吃方面,我們會預訂正規的酒店自助餐,也會找到當地特色美食;會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會盡可能符合孩子的飲食習慣。

(2)知識含金量,是旅行團無法企及的。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到非洲當然不能光是熱鬧一把,專家老師就是我們活動的價值擔當。
總之,貴與不貴是見仁見智的,但說起划算和價效比,科考營絕對“強得可怕”

。
而且,我們還可以負責任地說,獨特線路、專家講解,這樣的配備,我們的價格遠低於類似的親子游學產品。
3.肯亞很不安全吧?
一提到非洲,大家的初印象是霍亂、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以及戰亂不斷,但其實我們不用過多擔心。
第一,霍亂、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大多發生在衛生條件惡劣的中西非,而肯亞位於東非,並不是同一區域;
第二,肯亞是一個有著多年生態旅遊經驗的國家,有著相對發達的經濟和相對良好的衛生條件;
最後,肯亞總體政局穩定,而且我們去的保護區也不是政治熱點地區,本身就是非常清靜平和的地方,人身安全方面也不用過多擔心。
4.要不要打疫苗?
需要。要求打疫苗是因為肯亞已經杜絕了黃熱病,當地不希望外國遊客再把黃熱病帶入其境內。
至少要提前10天去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接種黃熱病疫苗,接種完成後會有一個接種證書(就是常說的小黃本)。
5.天氣怎麼樣?暑假去非洲肯定熱爆了吧?
很多人以為非洲常年乾旱炎熱,但肯亞不是,作為高原國家,雖然肯亞橫穿赤道,但是全年氣溫都很舒服(22°-26°),所以不用擔心炎熱的問題,夏天去還需要帶外套~

好了,今年暑假的肯亞之旅介紹到這裡就差不多結束了。想要了解更多的同學,記得預約我們上午9點的直播,老王會在直播間為大家講解更多細節~
等不及直播的,我也特別理解大家的急切心情
,所以直接奉上二維碼,大家可以識別下方二維碼新增鋁殼老師,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向她諮詢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