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01
中秋·喜訊
中秋節那天,看見一則花好月圓的新聞。
“泰國殺妻案”倖存女主角王暖暖,在社交平臺上,釋出喜得貴子的訊息:

“給大家報喜了:
終於盼來了我的皮夾克,母子平安!
2102個日夜,終於再次擁抱了奇蹟!我聽到了這個世界最動聽的聲音!
當看到他稚嫩小臉的那一刻,過去五年來所有的艱辛,全都消散了!
……
謝謝你,親愛的寶貝,來到我的世界!
今年的中秋,你讓媽媽迎來了圓滿!
媽媽也想對你說這個世界很美,餘生媽媽陪你一起踏閱!”
短短174個字,7個感嘆號。
初為人母的喜悅,隔著螢幕,溢滿中秋。
和這段文字一起釋出的,還有王暖暖和小嬰兒的合照:
她不再年輕的臉上,閃耀著慈母的光輝和幸福。
身邊香暖軟糯的孩子,有著天使般的皎潔與安然。


據可靠訊息:
王暖暖這次產子,是以單親媽媽的身份。
她沒有結婚,透過試管懷孕,在劫後餘生、傷痕累累、身體仍處於康復期的37歲。
很多人為她勇敢無畏的生育,送上真誠的祝福。
也有人為她孤注一擲的當媽,表達了深切的擔憂:
“單親媽媽,很難很難的,既然自己身體還未痊癒,為什麼非要生下孩子呢?”
王暖暖非要生孩子的原因,除了母性的本能,還有深切的心理動機——
02
失去·遺憾
時間過得好快。
不管是人性之惡的殺戮,還是人性之善的救贖,最後都不過是時間之沙裡的一粒塵土。
轉眼間,震驚世界的“泰國殺妻案”,已過去5年有餘。
不再贅述其中的細枝末葉。
只撿其中一個事實描述:
5年前的那個6月,身懷三四個月身孕的王暖暖,被她的新婚丈夫俞曉東,從34米高的懸崖下狠狠推下去後,沉默善良的古樹和至今都沒有找到的神仙般降臨的好人,聯合救了她一命。

她活了下來。
以全身17處骨折、前後8輪手術、身上裝上180多根鋼釘的生死考驗。
奇蹟的是,王暖暖受傷如此嚴重,但她當時腹中的胎兒,並未受損。
但因搶救治療中,使用了大量藥物,她在醫生的建議下,不得不終止妊娠。
這個選擇,是事出有因的無奈,也讓她陷入長久的愧疚。
她認為是自己為了活命,才不得已犧牲掉肚子裡那個小生命。
這種摻雜著感性與母愛的愧疚,只有那些不得已做過流產手術的女子,才會懂得。
是一種交織著疼痛、無助、殺戮、分離、自責與不安的複雜情愫。
需要很多年的哀悼與寬宥,才能治癒。

所以,回國治療,重新站起後,王暖暖不止一次地對媒體表達過這樣的心願:
她很喜歡小孩,她一直都想當媽媽,不管會不會再婚,她都想生一個自己的孩子。
為此,她在剛剛闖過鬼門關後,就去冷凍了卵子。
她一直在為重新當上母親,重新孕育生命,重新治癒自責與愧疚,做著積極的準備。
所以,這個中秋節,她一臉寵溺地看著身旁熟睡的小嬰兒時,提到一個時間:
2102天。
這個時間,是從2019年6月她在泰國墜崖,到2024年9月她在浙江生下孩子,走過的所有日子的總和。
2102個日日夜夜,是一場厄運的終結,也是一場養育的開端。
從此後,她才算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治癒:
她不僅完成了肉體層面的重生,也修補了心理層面的愧疚。
她將以一位母親的身份,陪伴身邊這個小人兒,一點點長大,一點點變好,一點點找到愛的物語。

這就是成長和新生的意義:
我們的創傷在哪裡,我們成長的地方就在哪裡,我們重新開始的地方就在哪裡。
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地、千次萬次地回到被創傷卡住的地方。
把自己從過往的陰影裡,攙扶到今日的陽光下。
只為證明:
“我可以。”
可以守護最愛的人,可以成為更好的人,可以擁有平凡世俗的幸福。
泰國殺妻案的女主角王暖暖如此,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也如此——
03
傷逝·救贖
因為工作關係,我曾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長久關注過失獨父母這個群體。
有一對40多歲的中年夫妻,他們英俊且唯一的兒子,從軍營休假回來探親時,為救兩個落水兒童,英勇犧牲。
兒子去世三週年後,兩鬢斑白的這對夫妻,不顧四十六七歲的高齡,藉助現代醫學,決定再生一個孩子。

懷孕期間,渴望再度成為母親的妻子,患上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和子癇,渾身浮腫到寸步難行,多次暈倒,險些喪命。
身邊的親朋,理解這個家遭受的苦難與痛楚。
但又不忍看著一個女人為再次生育,付出如此兇險的代價。
“把自己的命都搭進去了,這樣做值不值得?”
值不值得,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有資格回答。
我至今記得,那個歷經九死一生,終於在48歲重新當上母親的女人,說過的一句話:
“不生這個孩子,我活著也是死了;
生下這個孩子,我們一家人都活了。”
我想,她這句話裡,並不單單說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的命。
而是說,她和她不再年輕的丈夫,需要這樣一場重新養育,互相治癒,彼此救贖。
要知道,當初他們的兒子,之所以要從軍營探親回來,是她騎電動車不小心摔斷了腿。
兒子救人犧牲後,她一直耿耿於懷的是——
如果她沒有摔傷,兒子就不會回來,不回來就不會出事。
相比兒子犧牲的事實,她更過不去的是自己間接害了兒子的心病。
這是一個失去孩子的媽媽,才會擁有的如此不合常理、如此曠日持久的愧疚。
它並不正確,但極為深邃,且佈滿愛意。

所幸的是,她的愛與愧疚,感動了上蒼。
上蒼又恩賜了她一個健康的孩子,又允許她再次成為母親。
她在嶄新的養育裡,把塵封創傷裡不斷流淚自責的自己,救了出來。
讓過去受傷的她,和現在重生的她,一起重返瑣碎又繁忙的養育實踐裡。
從洗尿布、衝奶粉、陪孩子牙牙學語、蹣跚走路開始,得到新生與救贖。
愛與救贖,從來不問值不值得。
那是所有善良而受傷的人,為活下去,必須踏上的孤注一擲。
04
生命·敘事
我聽過失去孩子的父母,不顧年邁高齡的身軀,心懷執念地生育或收養一個孩子的感人故事;
我見過愛人成了烈士名單上黑白照片的警嫂,不顧身邊人的勸說,再次嫁給一線刑警的勇敢人生;
我也遇見很多自幼不被父母深愛的孩子,長大後鄭重生下自己的小孩。
在生育實踐中重新把自己養一遍,也漸漸寬宥當年父母的無名之輩……
正是這樣的聽見、看見與遇見,讓我體悟到這樣一個真相: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不是為了改變世界和拯救地球。
而是,如何完成自己人生的敘事。

為了講述好自己的故事,我們會一再模擬重建一種相似的關係;
一再在嶄新的關係裡,救出被卡在舊創傷裡的自己。
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我們會透過孤注一擲的勇氣和建設,將舊創傷裡晦暗的、悲傷的、破碎的結局,在新的關係裡改寫成光明的、溫暖的、慈悲的結局。
進而讓自己在新的敘事裡,得到安放與治癒。
並最終習得“我能,我可以,我值得,我配擁有世間一切美好”的自洽與信念。
就像一株花,在不同春天裡,開出相似卻不同的花朵,芬芳不同的山河。
也像一粒種,在不同的土地,結出不同卻相似的果實,饋贈不同的人群。


是的,親愛的朋友:
成長,不是一再審判過去的自己,而是勇敢擁抱嶄新的自我。
在一路前行中,你會在嶄新的秋天裡,遇見不一樣的原野與山川,也會寬宥曾經的傷痛與遺憾。
而後,開啟新生,得到治癒,修得飽滿。
— E N D —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