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美國人都發現:每次去趟超市,錢包都明顯癟了一圈。但你知道嗎?同樣是買菜,不同城市之間的價格差,已經大到讓人懷疑是不是生活在兩個國家。
(圖片摘自cbsnews,版權屬於原作者)
從蛋、肉到新鮮蔬果,幾乎每一項民生食品都在漲。但“漲得多”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漲得少”又有多幸運?最近,金融科技公司 SmartAsset 公佈了一份覆蓋全美12大都市的食品價格變動報告,揭示了一場悄無聲息的“買菜生死戰”。
(圖片摘自cbsnews,版權屬於原作者)
通脹卷向超市,誰都躲不過
過去一年裡,美國消費者可能早已習慣汽油、房租、外食統統“漲”聲一片。但最讓人坐不住的,往往是每天都要面對的——超市貨架。尤其是家庭主婦、小孩多的家庭,每次購物車一推,賬單都讓人手心冒汗。
蛋、肉、魚、家禽……這些日常主菜,幾乎全線飆漲。在很多城市,它們的漲幅已經超過了整體通脹的三倍。也就是說,就算你工資漲得過通脹,也很可能趕不上蛋價的節奏。

(圖片摘自cbsnews,版權屬於原作者)
達拉斯“價格窪地”,漲得最輕
不過,也不是所有城市都在“漲價地獄”裡煎熬。在這份報告中,達拉斯-沃斯堡-阿靈頓都市圈的資料看起來格外讓人羨慕。不僅整體食品價格只漲了1.4%,甚至有幾項還在下跌。

(圖片摘自smartasset,版權屬於原作者)
具體來看,這裡的雜貨類(Groceries)價格竟然下降了0.1%,實屬罕見。再往細裡拆:
-
蛋、肉、魚和家禽價格上漲 2.1%,遠低於其他城市動輒9%的水平
-
水果和蔬菜價格更是直接下降了 5.6%,可以說是全美最“良心”的菜市場
-
穀物和烘焙類產品價格微降 0.5%,基本持平
-
乳製品是為數不多上漲明顯的品類,上漲了 6.1%
-
而在外就餐的花費(Food away from home)上漲了 3.5%
整體看下來,達拉斯不僅抗住了通脹大潮,某些食品還意外“打折”,在12個主要城市中堪稱“價格窪地”。
誰在拖後腿?肉蛋魚才是元兇
別看有些地方漲得看起來還行,一旦細分到具體品類,你就會發現,真正拉高物價的,是我們飯桌上最重要的幾樣。
以洛杉磯為例,雞蛋、肉類、魚類和家禽的綜合價格上漲了9.8%,排名第一;華盛頓地區緊隨其後,漲了9.4%。在這些城市,菜價的表現雖然差異較大,但肉類食品卻幾乎是一邊倒地上漲。
研究人員表示,在所有食品種類中,正是這些“硬菜”在推高整體食品價格。而且這波漲勢,還不是短時間內能壓下去的。
漲價背後,地理位置是關鍵
為什麼同樣是買菜,不同城市差那麼多?這份報告沒給出明確原因,但主筆分析師 Jaclyn DeJohn 指出,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地理位置”——尤其是城市和食材的供應鏈之間的距離。
拿漲幅最高的檀香山來說,它地處太平洋孤島,幾乎所有食品都需要海運或者空運進來,運輸成本自然不低。而達拉斯地處中部,靠近多地農場和分銷中心,在運輸與物流上就有了天然優勢。
可以說,食品價格漲不漲,和這座城市“離產地有多遠”息息相關。
未來三年還要漲?蛋價要瘋!

更讓人焦慮的是——這還不是盡頭。根據耶魯預算實驗室的預測,未來三年,美國整體食品價格預計還會再漲2.6%,其中新鮮蔬菜和水果會漲5.4%。而 USDA(美國農業部)的資料則預測更高的漲幅——約3.2%。
最扎心的訊息來了:雞蛋,可能會繼續一路飆漲,預計在2025年還要上漲高達57.6%。背後的元兇,是長時間未能控制的禽流感疫情,許多養殖戶不得不撲殺大量家禽,導致供應大幅下降。
所以,如果你覺得現在一盒雞蛋已經夠貴了——那未來的日子,可能真的要“雞蛋自由”才能活得體面了。


點選
閱讀原文,檢視達拉斯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