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出局,後媽上位,浙商巨頭走進傳承悲劇 2025-07-15 16:07 華商韜略 一場沒有遺囑的猝然離逝,引爆近年來中國商界最慘烈的家族內鬥。 短短兩年間,內鬥漩渦中的杉杉股份市值蒸發超200億,最終滑向破產重整深淵。 6月,寧波中院一紙強執令落下:鄭駒持有的最後181萬股股票被悉數清空。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90後接班人”,徹底告別父輩江山,更淪為失信被執行人。 繼母周婷雖暫掌危局,卻難挽狂瀾,若無法在短期內引入戰投資金,這座矗立了36年的民營王國,恐難走出危局。 創始人鄭永剛早就對企業傳承風險有高度的警惕:“企業是有周期的,如果固守不變,最後只能敗掉,只能白髮人送黑髮人。”但他應該沒有想到自己的企業會走入這樣的週期。 2023年2月10日,上海黃浦江畔,杉杉控股總部大樓內氣氛凝重。當日,杉杉集團創始人鄭永剛在日本因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享年65歲。 一年多前,杉杉控股總部遷入這裡時,鄭永剛曾滿臉自豪地在總部入駐儀式上對外宣佈:“這棟樓,承載著我自1989年創辦杉杉以來的夢想——要在上海黃浦江邊擁有一座總部大樓,在上海的天際線上留下杉杉的標誌。” 此時,誰也不會料到,不到一年,這座象徵榮耀與權力的新總部大樓,即將要見證的不是驚喜和奇蹟,而是噩耗與噩夢。 鄭永剛走得突然,未留遺囑,也未做任何身後安排,杉杉系原有的權力平衡也因此被瞬間打破,並陷入混亂。 鄭永剛一手栽培的接班人是他與前妻所生的次子鄭駒。 鄭駒1991年出生,自英國留學後進入杉杉集團,在父親的庇護下逐步積累實權:2015年出任杉杉控股總裁;2018年升任杉杉控股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2019年進入杉杉集團董事會;2020年出任杉杉集團總裁。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鄭永剛去世的第二月,鄭駒在集團董事會以11票全票當選為董事長,順利“接班”。 然而,就在當天的董事會現場,一個熟悉而意外的身影,打破了原本順暢的傳承劇本。 鄭永剛的遺孀、80後財經主播周婷突然現身會場。 周婷言辭激烈,要求推遲選舉程式,並質疑會議合法性。“繼母突襲董事會”的劇情很快在社交媒體上炸開鍋,杉杉家族原本的低調傳承計劃被徹底撕裂,首次以戲劇化的形式曝光在公眾視野。 周婷,藝名“慰笛”,1982年出生,擁有浙江大學與長江商學院EMBA雙碩士學位,先後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和第一財經頻道工作,陸續擔任《上海早晨》《世博快報》《財經中間站》《理財寶典》等節目的主持人,是上海財經媒體圈的熟面孔。 2014年,周婷與鄭永剛在《民企在上海》節目中結緣,此後,鄭永剛還作為嘉賓參與過周婷策劃並主持的節目。2017年兩人正式登記結婚,婚後育有一對龍鳳雙胞胎和一個兒子。 董事會當天,周婷以三名未成年子女法定監護人的身份出現在會場,質疑股東大會合法性,並隨後向法院提起訴訟,凍結了控制杉杉控股的關鍵平臺寧波青剛51%股權。 這一動作,不僅直接挑戰了鄭駒的控制權,也將“杉杉系”的家族內鬥,第一次推向輿論前臺。 儘管周婷此次干預,並未阻止鄭駒的董事長任命生效,但權力之爭的硝煙已然瀰漫。 短短一個月後,2023年4月,周婷再度出招,對鄭駒發起新的法律行動,申請凍結杉杉系重要資產,並開始謀求董事會席位。 雖然鄭永剛生前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公司肯定是要兒子來接班”,但 “口頭託付”在法律面前就是空口無憑。一場關於權力與繼承的家族豪門戰,正式進入白熱化。 1989年5月,年僅31歲的鄭永剛臨危受命,接手瀕臨倒閉的甬港服裝廠,也是杉杉股份的前身。彼時,這家位於寧波的小廠三年換了三任廠長,累計虧損超千萬元,已是風雨飄搖。 鄭永剛一上任,就以雷厲風行扭轉乾坤:迅速砍掉低效業務,調整生產線,創立“杉杉”品牌,並喊出“中國西服第一品牌”的口號。 更重要的是,他敢賭,也敢投。 在品牌尚未開啟市場的初期,鄭永剛就借款3萬元,啟動全國廣告投放計劃。一句“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的廣告語,透過電視、報紙迅速出圈, 讓“杉杉”很快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服裝品牌,年銷售額火箭式上升。 1996年,杉杉股份在A股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杉杉集團大廈 兩年後,杉杉品牌市佔率超過37%,穩坐國內服裝頭把交椅。鄭永剛也頭戴“服裝第一股創始人”的光環,成為民營企業家群體中最耀眼的代表之一。 但他的目標,從不止於一件西服。他要將“杉杉”做成一個產業集團。 鄭永剛認為,單一依賴服裝,不足以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 新的方向在哪裡呢?鄭永剛看好的是新能源材料。 於是,上市第三年,杉杉股份就大膽跨入新能源材料領域,佈局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並計劃逐步向正極材料、電解液生產邁進,完成鋰電池三大核心材料的卡位。 鄭永剛曾回憶:“那時10個人裡有11個說我瘋了。我不是科學家,不懂技術,但我能嗅到這個方向未來會很大。” 他賭對了。 2013年,杉杉股份的鋰電材料業務收入首次超過傳統服裝業務,成為公司真正的增長引擎。隨後,杉杉加快轉型步伐,將傳統服裝業務逐步剝離,把資源持續向新能源傾斜。 2016年,杉杉股份切入光伏領域。同期,“杉杉品牌”分拆在香港上市,集團主力全面向新能源材料聚焦。 2020年,鄭永剛又主導了杉杉的第三次戰略跨界:以11億美元收購LG化學旗下偏光片業務。 這是對方找上門的機會。LG高管簽字登門,表示LG化學要轉型做動力電池,急於出手偏光片資產。鄭永剛一度糾結——從西服到鋰電一路成功,這次是否會“晚節不保”? 經過深思,他還是出手了。理由是:一為擺脫中國高階光學長期受制於人的困境,彼時,全球偏光片產業主要由日韓企業壟斷;二為背後的商業價值。 次年,杉金光電成立,一舉登頂全球最大偏光片供應商,市佔率超40%。 杉杉帝國迎來巔峰時刻:2021年營收狂飆至207億,同比暴增152%;歸母淨利潤更是驚天逆轉,暴漲2320%至33.4億。 一時被譽為“民企轉型教科書”。 然而,巔峰之下,暗藏殺機。巨大的成功,也為帝國的崩塌悄然埋下了種子。 偏光片專案高舉高打、收購成本高企,卻趕上了全球電子消費品市場週期下行,產能過剩、價格下滑接踵而至,造成鉅額虧損,成為公司的資金黑洞。 與此同時,公司的融資策略也越走越激進。為支撐大規模擴張,杉杉採用“短貸長投”模式,頻繁透過高槓杆維持現金流運轉;表面看淨利潤高,實則現金流持續為負。 到了2023年初,杉杉股份雖依舊坐擁兩大核心業務——鋰電負極材料與偏光片,但負債率高、經營現金流和融資結構已現疲態。 就在這一節點,命運給了公司最沉重的一擊:鄭永剛突然離世。 經過首輪博弈,2023年5月,周婷正式進入董事會。表面上“繼母與繼子”達成和解,但暗地裡,雙方理念與利益的衝突、對立愈發激烈。 鄭駒堅持杉杉股份應以先進製造為基礎,繼續押注鋰電板塊,公司全球化佈局也應再進一步,計劃加大在歐洲投資,金額不超過12.8億歐元(約合108億元人民幣)。 周婷則強調“收縮防守”,主張暫停所有非核心投資,優先穩住現金流。 決策分歧之下,公司陷入“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內耗漩渦。 2023年,杉杉股份營收降至190億元,淨利潤萎縮至7.6億元。母公司杉杉集團更是出現1.4億元虧損。 進入2024年,企業財務進一步惡化:貸款、債券頻繁違約,被10餘家銀行與合作伙伴訴諸法律。這一年,杉杉股份遭遇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公司營收同比下降2.05%,歸母淨利潤虧損3.67億元,同比下降147.97%,扣非淨利潤虧損7.68億元,同比暴跌451.08%。 據財新援引多位接近杉杉高層的人士透露,鄭駒對於管理危機四伏的杉杉已經意興闌珊,真正興趣已轉向其私募基金及海外投資專案。有內部人士稱,儘管鄭駒仍出席雲南安寧、江蘇張家港等重要專案投產儀式,但在管理上已逐漸放權,缺乏應有的掌控力。 “他太年輕了,集團太大,風浪太急,他壓不住局面。”一位內部員工坦言。業內共識認為,鄭駒未能在繼承初期樹立威信,加速了集團債務危機的連鎖爆發。 2024年11月,杉杉權鬥迎來高潮。鄭駒以“工作原因”辭去董事長職務,周婷正式接掌杉杉控股與集團雙重董事長職務。 她在交接宣告中表示:“今天,我和鄭駒同學完成了工作交接,我們將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帶領杉杉奮力前行。” 但此時的杉杉,已是滿目瘡痍。 2025年1月,法院凍結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股份,杉杉集團被正式申請破產重整。2月底,寧波市鄞州區法院裁定其進入重整程式。 6月,寧波中院對鄭駒所持181萬股杉杉股份實施司法強制執行,拍賣清零。鄭駒也因此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昔日“豪門太子”徹底跌出牌局。 與此同時,知名投資者魏巍以8.42元/股的均價競得1300萬股股份,杉杉控股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降至26.36%。創始家族對公司的控制權由此被大幅稀釋。 這一連串權力更迭,宣告曾由家族掌控的杉杉帝國進入“後家族時代”。儘管周婷依然掛帥董事會,但昔日資產超400億元的杉杉王國,已淪為被鉅額債務壓垮、等待重整的破碎集團。 杉杉的破產重整,正面臨三重危局: 其一、鉅額債務,短期償債壓頂。杉杉集團整體負債高達126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為120.37億元,佔比高達95%。資金鍊岌岌可危。 其二、業務造血乏力,主營業務萎縮。杉杉兩大主營業務上,國內負極材料產能整體處於過剩狀況,偏光片板塊也遭遇了需求端的萎縮。不論是負極材料還是偏光片,都是重資產、高負債的產業。這讓杉杉集團的負債壓力繼續加大。 其三、控制權爭奪,仍未止息。創始家族持股被不斷稀釋,魏巍等資本玩家持續吸籌,若未來有產業資本介入重整,杉杉可能再陷入新一輪股權爭奪。 2025年盛夏,杉杉控股總部大樓依然佇立於黃浦江畔。面對媒體追問,周婷哽咽回應:“杉杉走到今天,我真的也很遺憾,我已經盡全力了。” 雖然她仍堅稱,“杉杉不放棄,不躺平。”但外界愈發懷疑的卻是,不躺平,又能怎樣? 這場跨越兩年的傳承風暴,終以兩敗俱傷收場。 杉杉的悲劇,也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傳承危機的又一案例。資料顯示,未來10年,中國將有超過300萬家民企面臨代際更替,而“口頭託付”“無遺囑安排”式的鄭永剛困局,仍在無數企業中悄然重演。 “傳承規劃是有時間視窗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薛京律師直言,“一代企業家若不將傳承視為頭等大事,身後必然雷區遍佈。” [1] 杉杉企業財報 [2]《覆盤鄭永剛三次創業史》每日經濟新聞 [3]《“杉杉系”為何快速滑落》財新 [4]《杉杉變局》介面新聞 [5]《杉杉集團,被申請重整》證券時報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殷姍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