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女子一口氣買下6棟義大利“1元房”,無痛住進大別墅,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誰沒幻想過有一套自己的理想小屋?無論是帶花園的鄉村木屋,還是陽光灑滿客廳的大落地窗公寓,光是想想就讓人忍不住心動。
但現實往往比夢想骨感許多,房價之高,簡直讓人連“看房”這兩個字都覺得燒腦。
如果哪天只花一塊錢就能“買”到一套房,你會不會立馬心動?當然,這便宜不是白撿的——前提是,這個家你得從零開始自己動手搭建。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切都靠你親手完成,這座房子會是什麼模樣?
1

一口氣買下6棟義大利“1元房”

2019年春天,51歲的魯比亞·丹尼爾斯做了一件讓所有朋友都覺得她瘋了的決定——她一口氣買下了西西里島穆索梅利鎮的六棟破敗別墅,每棟只花了1歐元。
這位三個孩子的母親笑著說:"當我說要買六棟時,所有人都以為我在開玩笑。"
這個瘋狂計劃的背後,是當地政府推出的一項"1歐元購房"計劃。為了振興日漸衰落的古鎮,政府決定以象徵性的價格出售廢棄房屋,條件是買家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翻新。
簡單來說,就是這些房子雖然賣得便宜到離譜,但裝修、維修、審批……全都得你自己搞定,一歐元買的只是房子的“殼”。

魯比亞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她不僅為自己買了三棟,還為養女和兩位姑姑各買了幾棟。
"第一次看到這些房子時,它們簡直就是災難現場。"魯比亞回憶道。這些建於19世紀的石屋狀況堪憂:屋頂坍塌、牆壁開裂、水電全無。但在她的眼中,這些廢墟卻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她興奮地描述道:"當我看到那些斑駁的牆壁和古老的拱門時,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它們改造後的樣子。就像在玩一個超大型的樂高積木遊戲!"
帶著六個裝滿工具的行李箱和一臺發電機,魯比亞和丈夫、姐夫一起飛往西西里。翻修工作遠比想象中艱難:首先要解決的是屋頂防水問題,然後是重鋪地板、修復牆壁、安裝水電系統。
"最困難的是找到會傳統工藝的當地工人,"魯比亞說,"這些老房子需要特殊的修復技術,現代建築方法在這裡行不通。"最終她選擇全部使用當地材料和工匠,不僅支援了社群經濟,也保持了建築的歷史風貌。
雖然每棟房子購買成本僅4000歐元(含各種手續費),但翻修費用可不便宜。第一棟房子花費了6萬歐元,但魯比亞自信地說:"這次的經驗讓我知道如何更省錢地完成其他幾棟。"

她的省錢秘訣包括:
儘量保留原有結構、使用當地廉價材料、全家總動員參與施工、分批分階段進行改造。
"我丈夫看到工程清單時差點暈過去,"魯比亞笑著說,"但現在他已經成了我最得力的助手。"
如今,六棟別墅中的一部分已經煥然一新。魯比亞特別驕傲的是主臥的大理石裝飾:"這些石材都是從附近採石場找來的,既便宜又漂亮。"

她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盤:留一棟給自己和老公當作度假小屋,過點輕鬆愜意的日子;一棟送給養女,當成長大成人的見面禮;兩棟分別給即將退休的姑姑們,好讓她們安心養老、各自安好;還有一棟打算改造成健康中心,養身養心兩不誤;至於最後那一棟嘛,暫時擱著,等有了更妙的主意再安排也不遲。

"我想在這裡建立一個社群空間,可以做瑜伽、冥想,還能舉辦鄰里聚會。"魯比亞眼中閃著光。
比起快節奏的舊金山,魯比亞更愛西西里的慢生活:"在這裡,一杯咖啡加牛角包只要1.5歐元,鄰居會真誠地問候你,而不是匆匆擦肩而過。"
她的兩位姑姑——70歲的Marilu和82歲的Marua已經迫不及待要搬來定居。"這裡的氣候對老年人太友好了,而且生活成本只有加州的四分之一。"

如今,穆索梅利的"1歐元房屋"計劃越來越火爆。"我剛來時很容易就能買到房子,現在30個人搶一棟!"魯比亞慶幸自己行動得早。
她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經常有人來取經。"我的建議是:要有想象力,更要有耐心。改造老房子就像談戀愛,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經營。"

2
你動手的那一刻,生活才真正屬於你
當然了,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到義大利買房的,但這個故事後面其實藏著一種越來越多人渴望卻又不敢觸碰的生活態度:掌控感、自主權,以及不被定義的生活方式。
在今天這個“快節奏、模板化”的世界裡,我們越來越習慣於接受已經被設計好的東西——拎包入住的公寓,配好套餐的人生軌跡,甚至連“幸福的生活”都有標準配方。但這位“六房女士”顯然不打算照著說明書過日子。
真正吸引人的,並不是她買了多少棟房,而是她願意為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親自動手。她不是買房,是“造夢”——而且是那種有灰、有汗、有真實煙火氣的夢。

在別人追求效率和即刻滿足的時候,她選擇了慢慢來,自己來。用雙手一點點修復、一磚一瓦去定義“家”的模樣。這樣的選擇,聽起來不夠高效,但卻極其踏實。
她的故事裡有一個被現代生活壓縮得幾乎消失的詞:動手能力。在今天,生活的很多部分已經“雲化”了,幾乎所有問題都能靠“一個電話”或“一個連結”解決。動手,變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技能,甚至成了“被迫才用”的選項。
但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動手不僅僅是技能,更是一種對生活的參與感。它讓人重新掌握與世界互動的方式,哪怕是拆一扇舊窗戶,都是在跟這個世界建立一種獨特的聯結。
更深層的是對“擁有”這個詞的重新理解。當代社會對“擁有”的想象常常是物質性的:車、房、存款、地段、品牌感。但她的“擁有”,是對空間、節奏、情緒的主動選擇權。她可以決定今天把廚房刷成什麼顏色,明天在哪堵牆上掛一張畫。房子不再是一個交易品,而變成了一個表達載體,是她自我意志的延伸。

而這種生活方式,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複製——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跑到義大利修老房子,但她的選擇提醒了我們一件事:生活,其實可以有別的可能。不用一成不變,不用完全照搬主流公式,也可以一步步打造一個“剛剛好”的人生空間。
她的故事不是鼓勵大家都去買1歐元的房,而是提醒我們:別忘了,你可以自己定義生活。你可以慢一點、笨一點,但你得在裡面。你動手的那一刻,生活才真正屬於你。
END
作者 | 葉火大
編輯 | 葉火大
文章參考 
Daily mail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一個有思想、有內涵,有深度的自媒體平臺
管理員長駐倫敦
英國金融監管局註冊金融專家
英國內政部移民事務署註冊專家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