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還沒到可以“開香檳”的時候

眼界,決定邊界;見識,決定認知。
來源 | 筆記俠
在總統就職典禮前的集會上,特朗普誓言要迅速採取行動恢復 TikTok。
特朗普表示,他將在就職典禮後釋出行政命令,以推遲執行 TikTok“不賣就停用”的法律生效時間。
該行政令還將確認,在釋出行政令前,任何幫助維持 TikTok 運營的公司將不承擔法律責任。
幾個小時後,TikTok 的應用程式和網頁開始對美國使用者開放。
TikTok 將其恢復歸功於特朗普。
在官方宣告中,TikTok 感謝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向 TikTok 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做出了必要的澄清和保證,使其不會為協助維護 TikTok 正常運轉而遭受處罰。

TikTok 同時表示,將與特朗普一起尋找維持 TikTok 應用程式在美可用的長期解決方案。

特朗普炫耀說,他的許多年輕支持者都使用了這款由一家中國公司擁有的應用程式。“我們在 TikTok 上贏了,共和黨人從來沒有贏得過年輕人的選票。所以我喜歡 TikTok。”
同時,特朗普計劃設立合資公司,美國在其中擁有 50% 的股份,這樣既確保掌握 TikTok,也能令其繼續運營。
隨著TikTok被推上風口浪尖,作為CEO親自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的周受資,也被我們所熟知。
今天,看看他是如何從“打工人天花板”變成“最難CEO”的。
同時,我們也從他的經歷中瞭解,基於全球化和數智化的第五代企業家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如何應對各種挑戰。
01

世界級的投資家

有一種對世界復仇一般的勤奮

1983年1月1日,周受資出生於新加坡的一箇中產家庭。
他的父親開了一家建築公司,母親是一名會計。
周受資的祖籍是廣東潮汕,但他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所以他的母語是英語,但熟練掌握了中文和普通話。
1995年,12歲的周受資考入了由陳嘉庚創辦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1999年又考入新加坡華中初級學院。
目前兩所學校已經合併為新加坡華僑中學,這是新加坡最頂尖的學校。
2001年,18歲的周受資在新加坡參軍。
在部隊服役時,他曾在汶萊叢林中參加為期5天的野外生存訓練。
當時他必須自己動手搭建小屋,自己找野菜煮著吃,並徒步超過88公里。
2010年,27歲的周受資在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後,加入了俄羅斯投資大佬尤里·米爾納創辦的DST Global公司工作。
剛加入的時候,周受資沒有任何投資經驗,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摸索。
但他憑藉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兒,開啟了瘋狂的學習與積累模式。
為了深入瞭解中國網際網路市場,他每日穿梭於北京的大街小巷,去結識各大金融諮詢機構的合夥人,與形形色色的創業者交流。
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能安排 10 個會議,一週要見 30 家公司。
一年下來,接觸的企業多達三五百家。
“如果你被告知要登火箭,不要去問應該坐哪個位置,先登上去就好。”
周受資在後來採訪中,用谷歌前CEO 埃裡克·施密特的這句話來解釋自己的選擇。
當時為了接觸到雷軍,周受資先是透過層層關係網,結識了被雷軍投資過的創始人,又透過創始人的引薦,最終與雷軍成功搭線。
最終,周受資促成了DST用5億美元購入小米7%的股份,並給雷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不僅要跟投資創始人保持親近,還要把他們變成自己人”的理念下,周受資和被投企業關係都十分密切,也很絲滑地完成了職業生涯的下一步“躍升”:
從投資機構到頂尖企業。
2015年,雷軍把周受資從DST挖到了還未上市的小米,並任命其為集團公司的CFO,這時候,他只有32歲。
雷軍評價過周受資:“世界級的投資家,年輕、聰明,而且有一種對世界復仇一般的勤奮。”
在推動小米上市的征程中,周受資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是一場與時間賽跑、與市場博弈的艱難戰役。
為了讓小米順利上市,他每天工作近 20 個小時,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極度壓縮。
他曾將自己見過的每一個投資者記錄在 Excel 中,最終列了 1500 行,對每一個潛在投資者的背景、需求、關注點都瞭如指掌。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8年 7 月,小米成功在香港主機板上市,成為了當時全球最大的IPO 之一,也創造了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的歷史。
2021年3月24日,周受資從小米集團辭職,雷軍表達不捨之情並送上祝福。
也是在3月24日這天,字節跳動聯合創始人梁汝波釋出內部信宣佈周受資加盟,擔任公司CFO一職,Base在新加坡。
周受資說,這份工作讓自己得以在離家18年之後,第一次回到家鄉新加坡工作。
2021年4月30日,梁汝波再次發內部信宣佈,周受資將兼任TikTok CEO一職。
這時周受資38歲。
2022年,在周受資的帶領下,TikTok成為全球下載量第一的APP。
02

單刀赴會

“鴻門宴”上圈粉無數

這時候的字節跳動和旗下的TikTok如日中天,但也深陷國際政治風雲的漩渦中心,面臨著來自美國、印度等國家的重重監管壓力。
美國政府以 “資料安全威脅” 為由,頻頻對 TikTok 揮舞制裁大棒,出臺一系列嚴苛政策,試圖將其逐出美國市場;
印度政府也緊隨其後,毫無預兆地封禁 TikTok 等多款中國應用,給 TikTok 的全球佈局帶來極大衝擊。
2023年3月23日,一場由美國國會舉行的聽證會拉開了帷幕。
會上,面對52位國會議員,以及他們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周受資謹慎從容、沉著應對。
周受資深知,在這至關重要的時刻,一個微小的失誤就可能給Tik Tok帶來滅頂之災,必須要做到盡善盡美。
然而,那些美國人似乎並不是來聽周受資申辯的,與其說是質詢,不如說是自說自話或者輕蔑。
在長達5小時的圍攻中,周受資始終不卑不亢、耐心回答。
這場聽證會的影片一經流出,周受資秒變網紅。
他的Tik Tok個人賬號,粉絲從不到2萬暴漲至310萬,可以看到全球網友對他的喜愛。
在TikTok最為嚴峻的時刻,這款產品強勁的實力也再度得到印證。
據《金融時報》透露,TikTok2023年在美國收入約160億美元(合人民幣1150億元),佔字節跳動總收入比例約13.3%。
另據Altindex的資料,2023年全球十大數字廣告商的線上廣告總收入超過4920億美元,TikTok進入前十,收入增速為55%。
2023年,TikTok在美國市場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而得益於在美國市場業務規模的進一步擴大,TikTok的估值或將飆升至1500億美元,市場地位十分穩固。
同時,TikTok Shop2024年首周在美國的GMV增長強勁,甚至超過了TikTok Shop的電商業務主陣地東南亞。
但到了2024年的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一項由國會參眾兩院共同透過的法案——
該法案為字節跳動設定了一個270天的期限,要求其在該期限內將TikTok出售給一家非中國企業,否則TikTok將在美國被停用。
這一決策無疑給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2024年11月初,周受資主動聯絡了馬斯克。
在TikTok面臨美國禁令威脅之際,周受資和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高管把馬斯克視為與新政府溝通的一個潛在有用渠道。
周受資與馬斯克相識多年。
一些知情人士稱,他在一系列議題上諮詢了馬斯克的意見,從新政府到潛在科技政策。
字節跳動管理層對於透過馬斯克牽線搭橋為TikTok尋找出路持謹慎樂觀態度。
在2024年11月初,周受資參加了全球矚目的2024年APEC峰會,在會上高調強調了Tik Tok平臺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全球超10億+使用者,貢獻240億美金GDP、25萬個工作崗位,再加55億美元的稅收——
資料不會說謊,2024年,Tik Tok在美國交出了一份堪稱驚豔的成績單。
另外,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也在12月16日在海湖莊園會見了周受資。
這個舉動讓外界對特朗普的政策態度轉變充滿猜測。
美國總統的更替,是足以影響Tik Tok未來走向的X因素。
或許很多人都忘了,Tik Tok最早遭遇地緣政治的壓力,恰恰出自特朗普之手。
2020年7月31日,時任總統特朗普宣佈準備禁止Tik Tok在美國運營。
一週後的8月6日,特朗普又正式簽署了兩項行政命令,稱將於45天后(即2020年9月20日)封殺Tik Tok和微信。
而其理由,是莫須有的、所謂的“威脅資訊安全”
對此,Tik Tok果斷給予反擊,並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理權益。
最終,特朗普的禁令在生效前4小時,被美國華盛頓 DC地區法院判決叫停。
Tik Tok逃過一劫。
到了2021年,現任總統拜登還簽署行政令撤銷了特朗普對Tik Tok和微信的禁令。
國泰君安相關報告認為,若2025年1月前美國解除對Tik Tok的禁令,後者很可能迅速在歐美市場取得新的突破。
其實tiktok面對的危局,正是中美在科技競爭,企業發展和政治經濟各方面的複雜博弈。
將來,中美關係的走向很大程度決定著TikTok這種中國科技企業全球發展空間。
中國企業出海發展,更需要在政治和當地法律規則下,立足與發展。
我們怎樣在可能不受官方歡迎的地方做生意?
出海怎樣融入當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
這些留給TikTok乃至所有中國出海企業的終極難題,需要以全球化、數智化為基礎的第五代企業家作答。
03

新一代中國企業家

正在拓寬全球邊界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商業的發展,中國也正迎來了第五代企業家。
第一代企業家處於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交匯期,他們出生於農村,為求一條生路,開始冒險做生意。
第二代企業家迎來了十二屆三中全會城市商品經濟開放的契機,線上下物理空間迎來了工業化、貿易化、城市化的機會。
基於PC的第三代企業家,從1995年開始,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在線上虛擬空間迎來了高歌猛進的時代。
2007年,隨著蘋果iPhone的釋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紅利迅速崛起,誕生了一批第四代企業家。
2018年開始,基於全球化、數智化(移動網際網路+AI)的第五代企業家走上舞臺。
以追覓科技為例,品牌經過6年發展,生意已超百億,其中1半以上市場來自海外。
追覓專注於高階產品,由於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反而國外高階產品銷售良好。
他們不僅在東南亞市場位居第一,在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銷售額也位居第一。
他們的高階化全球化成功之後便轉向國內開始發展品牌。
在追覓科技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全球視野的展現。
這說明利用中國的兩個優勢就可以覆蓋全球。
第一個是供應鏈優勢,第二個是工程師紅利。
將這兩個優勢繼續發揮,不管是移動網際網路還是智慧硬體,放到全球就可以成為全球競爭。
正如當年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對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的建議,要做到全球一樣。
我們必須以全球為邊界,以數智化為邊界。
這就是TokTok、Temu、追覓等第五代企業家在做的事情。
一旦邁出以全球、AI為邊界,視野感完全不同。
經過對他們的長期觀察和相處,我們發現,第五代企業家會用三個答案作答:
向內走、往深探、朝遠看。
1、向內走,找到底層模型思考力
當下的週期很難,看起來一片迷茫,只有變化,只有不得不應對的變革。
變化的焦慮感,面向未來的不確定感,遍佈各個產業。
在今天這個看上去一片迷茫,各個行業都比較焦慮的時候,我們特別需要一個具有底層模型思考力的領袖。
越是艱難的時代,帶領大家穿透週期,走向未來的,就是底層模型。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蘇德超老師說:
“極簡,是我們的方向,也是方法。
生命有限,世界無垠。
如果不做減法,我們的生命就會被浪費在無盡的認知裡,沒有時間行動。
“極簡,是易經的智慧。變易的世界,不易的模式(64卦象),簡易的路徑。”
“極簡,也是道德經的教誨。‘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必須進入到原則性的思想。原則性的思想就是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具體學科的第一性原理,會隨著認知的進步而變化。
認知本身也有第一性原理,這就是文明的底層設定(哲學)。
哲學的第一性原理可以兼顧物理、心理和精神。”
底層模型建立的原則,構成了行動的基礎。
做一個有底層模型原則的人,意味著總是依據可以清晰解釋的原則做事,但不幸的是,大多數人並不能清楚地解釋他們的原則。
作為第五代企業家,一方面,要真正提升自己的決策素質,提升科學經營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把自己堅信的“底層模型”變成作為面向未來的原則。
在充滿變數的時代浪潮裡,我們常常會陷入迷茫,彷彿置身於大霧瀰漫的海面,四周皆是未知。
但有一種力量,卻能讓我們在這片混沌中找到前行的方向,那便是透過底層模型思考力達成對未來的篤定。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競爭對手隨時可能帶來新的挑戰,政策法規也可能發生調整。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擁有在不確定中創造確定的決斷能力和底層支援。
向內走的底層模型思考力,完成了對未來的篤定,讓我們擁有了在不確定中創造確定的決斷能力和底層支援。
經濟學家朱嘉明老師說:
“我們進入了一個極端複雜的時代,技術的革命、政治的變局正在撕裂人類思維的既有框架。複雜和非穩定性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兩個特徵。”
政治學家黃靖告訴我們,政治正在以空前的力度深刻塑造著全球的經濟格局和商業命運。
對中國創業者來說,這意味著:
第一,單純的商業思維不夠了,必須更深刻理解政治博弈的底層邏輯與規則;
第二,單一的中國思維和貿易思維不夠了,開拓全球市場時要深刻理解西方世界的執行原理。
2、朝遠看,找到思想的出路
商業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人類發展的一部分,同時與世界的整體有密切關聯。
在當下,企業家決策需要更深刻的邏輯和更寬廣的視野。
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能做成什麼樣的事業,都離不開我們的思維方式。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有必要去了解政治、經濟、哲學和歷史這四個領域的常識,才能獲得大見識、大視角、大立場、大格局。
我們可以不討論政治,但要足夠了解世界政治的格局變化;
我們無法影響宏觀經濟,但要理解經濟趨勢和週期發展的底層邏輯;
我們可以覺得哲學“無用”,但要知道世界為何是整體,知道我們生命的意義何在;
我們可以覺得歷史陳舊,但要明白“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更好地理解過去,才能更準確地預見未來。
我們需要不斷跨行業、跨區域、跨學科交流,來打破思維的邊界,以個人的確定性對抗世界的不確定性。
這種確定性,就是企業家的格局視野和人文底蘊。
3、往深探,把思想的出路轉化為行動的具體做法
有了思想上的出路,還要把它落實到實際中。
企業要提高逆週期的能力,本質上還是要做好產品、好服務、好品牌。
在經濟下行期,真正有好產品、好服務、好品牌的企業其實現在仍然活得很好,死掉的是那些沒做好產品、沒做好服務、沒做好管理的“劣幣”企業。
企業的產品出問題首先是心出了問題,心浮氣躁做不出好產品,只為賺錢做不出好產品。
今天,我們必須學會深耕,跟經濟、社會之間形成有機關聯。
這個時候不僅僅需要商學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的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社會學等等一系列知識儲備。
這也意味著,中國新一代的企業家,眼界,決定邊界;見識,決定認知。
很多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都有著跨學科學習背景,這讓他們擁有極大的視野,從而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今天的企業家決策,需要更深刻的邏輯、更寬廣的視野。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