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加拿大統計局釋出的新經濟資料顯示,在過去兩年裡,加拿大人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惡化。
統計局報告稱,加拿大的人均實際GDP(即每人經濟產出,經過通貨膨脹調整,是衡量國家繁榮的廣泛認可的指標)繼 2023 年下降 1.3% 之後,2024 年又下降了 1.4%。
這是加拿大經濟長期危機的一部分,在特魯多自由黨政府領導下,這一危機加劇了。
考慮到即將卸任的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在其十年任期內更關注收入再分配,而非經濟增長,這並不令人意外。
加拿大央行高階副行長卡羅琳·羅傑斯 (Carolyn Rogers) 稱此為“打破玻璃”的緊急情況,自由黨領袖候選人方慧蘭 (Chrystia Freeland) 在擔任財政部長期間稱此為加拿大經濟的“致命弱點”,所有人都敲響了警鐘。
根本問題是加拿大經濟的低生產力,方慧蘭在2022年預算演講中表示:“生產力問題至關重要,因為它保證了每個父母的夢想——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更富裕”的夢想,如今在加拿大已經開始破滅。
低生產力並不意味著加拿大工人懶惰,而是由於加拿大缺乏商業投資,工人無法獲得最新的經濟工具和技術進步,從而無法更高效地工作。
這一點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加拿大在經濟上遠遠落後於我們的最大貿易伙伴——美國,正當我們即將進入由美國挑起的關稅戰,這將進一步損害我們的經濟。

菲沙研究所的財政研究主管傑克·弗斯 (Jake Fuss) 在去年《The Hub》上寫道,在特魯多執政期間,加拿大的人均實際GDP增長了1.9%。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的增長達到了14.7%。
卡爾加里大學經濟學家特雷弗·湯布 (Trevor Tombe) 也在去年《The Hub》上寫道:“如果加拿大過去兩年與美國保持同步,我們的經濟將大約增長8.5%,這意味著每個加拿大人每年將多出約6,200加元的收入。”
他估計,2024年,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人均實際GDP差距約為22,000加元——美國為66,300加元,加拿大為44,400加元(按2015年美元計算)。
按照2024年的美元計算,他表示,這一差距更大,約為28,000加元。
湯布寫道:“換句話說,2023年美國的人均實際GDP比加拿大高43%。而在2024年,我預計這一差距將擴大到接近50%。”
“讓我們稍微消化一下這個事實。美國的生產力預計將比加拿大高出近50%。這一驚人的差距在現代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方慧蘭在2022年預算中警告說,除非這一趨勢得到扭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加拿大將在2020年至2060年間成為其成員國中人均GDP增長率最低的國家。”
這包括加拿大所在的七國集團——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
自由黨的辯護者們可能會試圖掩蓋這一財政危機,指出加拿大的實際GDP在2024年第四季度按年化計算增長了2.6%,超出了預期。
但這主要是因為自由黨政府批准的大規模移民增加,忽視了其公共服務部門的預警,警告稱這樣做會提高生活成本並加重已經脆弱的公共服務,如醫療保健。
引進更多人意味著更多的經濟活動,但如果沒有經濟增長與之匹配,這對所有人——無論是加拿大公民還是移民——都是不利的,而這正是發生的情況。
即使特魯多也承認——但為時已晚——他的政府引入了過多的人,速度也太快,現在他正試圖透過稍微減少移民目標來應對這一危機。
正如菲沙研究所高階研究員本-艾森(Ben Eisen)今年 1 月在《國會山時報》(The Hill Times)上指出的那樣,特魯多在贏得 2015 年大選時也知道這場危機,他批評時任總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擁有自大蕭條時期的 R.B. Bennett 以來最糟糕的經濟增長記錄”。
在哈珀執政時期,人均實際GDP年增長為0.5%。而在特魯多執政期間,這一增長僅為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