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場的誤解,會終結市場化

對市場的理解要符合邏輯,而不能是任意的,比如把市場理解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就是不符合邏輯的。下文將對這種市場觀進行批評,說明應該如何正確地理解市場。國人普遍受益於市場化,但是,假如我們想讓市場化繼續造福中國,那麼就必須對市場有正確的理解,假如理解錯誤,那麼市場化的程序就會受阻。
人們普遍地把市場理解為資源配置的手段或機制,比如在某個非常重要的會議的報告中,就有類似“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這樣的表述。這樣一種表述,把市場降格為“資源配置機制”,人為地把社會劃分為資源配置領域與非資源配置領域,認為市場的作用範圍只限於“資源配置”領域,在其他領域市場不能發揮作用。這樣的劃分在邏輯上不能成立,因為它預設某些人知道哪些領域屬於資源配置領域,哪些領域不屬於資源配置領域一樣。
在方法論上,這種理解屬於一種整體論,也就是說,它背離了方法論個體主義,即它是一種沒有“有目的的人的行動”的市場觀。資源配置是個體的行動概念。每一個個體的行動,都是資源配置的行動。因此,不存在單獨的資源配置領域。所以我們要強調,把市場理解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在邏輯上是錯的,用錯誤的邏輯來指導社會,必然會把社會弄扭曲了。
人都想改善自己的境況,為此他需要有自己能夠支配的手段,還需要藉助於價格。當他藉助於價格來使用自己能夠支配的手段時,他就融入到了分工合作體系中,參與了這個分工體系的創造,也從這個體系中獲得他所需要的消費品。個體也主要是透過這種分工合作體系來改善自己境況的。因此,個體能否充分運用他可以支配的財產與才能,對於他自己,對於整個分工合作體系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個體這種改善自己境況的行為,不能有人為的強制。
但是,那種建立在“資源配置手段”之上的市場觀,則是為人為的強制提供了依據,因為這種市場觀允許政府對人的行動進行人為的區分,即究竟是屬於“資源配置的”還是“不屬於資源配置的”,並根據這種區分決定是否允許人的行動,也就是決定人行動的範圍。
那種基於資源配置的市場觀,割裂了市場與社會,好像市場只能在一個被稱為“資源配置”的領域中發揮作用,而在其他領域不能發揮作用,這就人為地給市場畫出了紅線,限制了市場的邊界,從而也阻礙了市場的擴充套件,即為人為地控制市場與社會提供了可能性。
這種市場觀,把市場視為社會的一個特定部門,它的邊界是可以人為確定的。然而,市場——普遍的、擴充套件的分工合作體系——與社會是一體的,沒有市場,就沒有社會。市場是社會的基礎。社會與市場的本質都是分工合作,也都依賴於分工合作。沒有市場的分工合作,就沒有社會存在的可能性。如米塞所說,“只有在市場經濟中,社會分工制度下的人類合作才是可能的”。市場與社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即我們不可能在“社會”中劃出一個領域,把它稱為“資源配置”領域,然後讓市場在這個領域發揮作用。
我們把“市場”理解為追求改善自己境況的個體在各自的行動中產生的分工合作體系。對此而言,貨幣價格是至關重要的,沒有貨幣價格或貨幣價格被扭曲,人們的行動就是盲目的,因為貨幣價格構成人能夠以一種更好地滿足自己需求的方式行動,從而也是有效地配置資源的條件。市場包含了價格,讓價格充分發揮作用,因此市場也是社會得以存在的條件。當市場不能發揮作用時,社會也不復存在。正如米塞斯所說,市場過程“不僅產生了價格結構,而且還產生了社會結構,即把明確的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個人”。因為社會的執行所依賴的一切,都來自市場有效執行所所提供的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是社會的基礎。正如米塞斯所認識到的,社會體系“由市場引導……唯有市場使整個社會體系井然有序,並賦予其意義和含義”。
由於市場的上述重要性,我們說社會中的制度,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只有有助於分工合作(市場)時,才獲得它存在的合法性。因此,市場是處於至高的地位的。但是,假如把市場理解為“資源配置的手段”,那麼,如前所述,市場就被“降格”為一個丫環,主人“政府”隨時可以欺負她,挑她的不是。比如,政府可以隨時把某個目的(如各種“安全”,各種宏觀目標,各種產業計劃等等)施加到市場頭上,這樣就傷害了市場。這些目的,很多都是建立在人為地割裂市場與社會的基礎之上的,比如是以“使社會更好”為藉口的,它包括社會穩定、社會公平等等。但是,由於這些措施損害了市場,也使這些“社會目標”無法實現。實際上市場才是主人,使分工合作得以可能的規則是高於政府的,有效地服務於分工合作的政府,且服從於使分工合作得以可能的規則的政府,才具有合法性,因為只有這樣,政府才在普遍增進個體的幸福中發揮了作用。這也是法治的含義。可見,法治是建立在正確理解市場與社會(政府)的關係之上的。
唯有正確的邏輯,才是自由、和平與繁榮的保障。在前面,我們說明把市場理解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用這種錯誤的邏輯來指導社會,那麼必然是南轅北轍,也會終結一個國家的市場化程序,使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受挫。
轉自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評論 作者 朱海就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宣告:「華爾街俱樂部」除釋出原創市場投研報告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新增WSCHELP微信聯絡刪除。謝謝授權使用!
關於我們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階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併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