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紐約的住房市場又掀起了一波熱議:一套位於布朗克斯的兩居室公寓,月租僅$1250.85,不僅價格遠低於市場水平,還配備了全新的廚房、拋光木地板、升級版水電系統,怎麼看都是個“香餑餑”。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套公寓已經空置了整整16個月,房東急得不行,租客卻遲遲進不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答案竟然是——紐約的住房抽籤系統,把本該住滿的廉租房“卡死”了!
這套公寓位於布朗克斯 Tiebout Avenue,雖然是在四樓步梯房,但以紐約的房價來看,$1250 的月租實在是太划算了。而且,房東是一家非營利機構University Neighborhood Housing Program,專門提供可負擔住房(Affordable Housing),租客年收入不得超過$101,000,完全符合紐約很多家庭的需求。

但就是這麼一套幾乎“秒殺”市場的公寓,從2023年9月開始空置,直到現在都租不出去。不是沒人想租,而是紐約市政府的住房抽籤系統(Housing Lottery),讓租客和公寓之間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牆”。
簡單來說,紐約市為了公平分配廉租房,要求符合條件的公寓都必須透過 Housing Connect 系統來分配。而且,房東不能直接掛牌出租,只能從政府提供的250 名申請者名單裡聯絡租客,一個個打電話,等對方回覆,再安排看房。
乍一看,這個系統似乎很公平,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是低效、拖沓、甚至荒唐。這位房東表示,他們聯絡了上千名申請者,只有 20 人回覆,最後幾乎沒人願意搬進來。

為什麼?因為大部分人報名 Housing Connect 是衝著曼哈頓、布魯克林的新建高層,根本沒想過會被分配到布朗克斯,甚至有些人已經租到了其他地方,不打算搬家,但系統仍然把他們列入了申請名單。
紐約住房危機已經不是新聞了,無數低收入家庭擠在狹小的公寓裡,申請廉租房的人數遠超房源供應。但現在問題不是房子不夠,而是已有的廉租房被繁瑣的規定鎖死,讓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住不進去。
資料告訴你,紐約到底有多“缺房”:
-
低於$1650/月的公寓,空置率不到1% -
低於$1100/月的公寓,空置率低於0.4% -
一套廉租房空置超過7個月,房東損失至少$36,000
也就是說,真正的廉租房是“一房難求”,但住房抽籤系統卻把大量公寓“卡”在流程中,讓租客等得焦急,房東租不出去,還得承擔房租損失。
這個問題並不只是布朗克斯這一套公寓,整個紐約市都有類似的情況。紐約住房大會(New York Housing Conference)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成百上千的可負擔公寓空置數月甚至一年以上,都因為被住房抽籤系統“卡住”。
房東直接崩潰,University Neighborhood Housing Program 負責人說:“每天都有附近的居民問我們這套房子什麼時候可以租,他們都想搬進來,但 Housing Lottery 讓他們根本沒法申請!”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房東、政策專家和住房機構都提出了多個建議👇:
✅ 1. 讓空置的廉租房直接對外招租
目前,政府要求所有廉租房都必須透過 Housing Lottery 重新分配,而不是直接招租。如果修改規定,允許符合收入條件的人直接申請空置房源,會大大加快租賃程序。
✅ 2. 改進 Housing Connect 的匹配系統
只把“確實有意願租房”的人列入匹配名單,而不是隨機分配名單。
讓租客可以自己選擇區域,而不是被系統分配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提高系統效率,讓租客可以線上回覆意願,而不是靠房東一個個打電話問。
✅ 3. 給房東更多靈活性
目前,房東必須聯絡至少250 名申請者才能申請“繞過系統”掛牌出租。這一規定過於僵硬,可以考慮縮短流程,讓房東在多次聯絡無果後,直接開放市場租賃。
對於在紐約生活的華人來說,租房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尤其是隨著疫情後房價飆升,很多人都覺得租金“高不可攀”。但如果政府能最佳化廉租房政策,或許能為更多普通人提供機會。
目前,紐約的廉租房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
公租房(NYCHA):適用於極低收入家庭,申請等待時間可能長達數年。 -
可負擔住房(Affordable Housing):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但抽籤難度極高,即便抽中,入住等待期也可能超過一年。 -
租金穩定公寓(Rent-Stabilized Apartments):價格受政府調控,但房源極少,大部分房東更願意按市場價出租。
所以,華人朋友們如果想申請廉租房,除了 Housing Connect 抽籤,還可以關注本地社群機構的租房專案,比如:
-
Asian Americans for Equality (AAFE) -
University Neighborhood Housing Program -
Chhaya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如果你也在紐約租房,或者有類似的經歷,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本文由紐約潮爆編輯整理,部分資料來源自gothamist,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